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姚荷生:臟腑病證要點

姚荷生:臟腑病證要點

小白閬中:中醫醫案/醫談/醫學的臨床參考文章

臟腑的發病機理主要是由於功能和氣質的失調,影響臟腑所居部位、所沿經絡和臟腑所在器官而產生意識和異感癥狀。這些癥狀可以說是辨證的主要重點。

1,肺病辨證:

肺之氣,平復鼻中之氣,主要表現在呼吸系統,主要癥狀為咳喘,以及痰、聲、胸、背、喉、鼻的變化。肺主皮毛,溝通水道,與大腸相對。因此,肺生病時,皮毛、大便和尿液往往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因為寒熱實有區別,所以有不同的特點。

1.1虛證

1.1.1氣虛:

肺氣虛主要表現為咳痰頻繁無力(與外感風寒咳嗽時胸悶咳痰困難不同)、痰多泡沫、咳嗽時短息低、難以持續自覺、多汗怕風、氣候波動輕微——特別是氣候轉涼時,即咳嗽喘息加重,感冒、打噴嚏、流鼻涕、面色蒼白、精神疲乏、舌質淡或胖、苔少或薄白。上述癥狀可見於某些慢性肺部疾病引起的肺功能不全的某些階段。有的老人無緣無故流眼淚,或同時有脫肛,或有大小便不能,甚至有秘。這些癥狀也屬於氣虛的範疇。氣虛以補氣為主,如補中益氣湯、玉屏風散等。

1.1.2陰虛:

肺陰虛主要表現為幹咳,痰少粘白,或痰中帶血,氣短,言語稍多,易轉暗聲,口幹不多飲,便秘無脘腹脹滿,腹痛等痛,形體消瘦,皮膚暗沈,舌質紅,舌苔薄白或薄黃,脈幹。以上癥狀稱為肺燥。例如,這些癥狀可出現在麻疹的晚期,有時出現在呼吸道炎癥的晚期。治療要益氣生津,如用生脈散。

活動性肺結核(體虛)患者,下午和晚上常有煩悶、發熱,甚至半夜中午潮熱、盜汗、顴紅、胸悶、聲音嘶啞、咯痰白如銀、舌尖紅亮、脈數。癆的上述癥狀也屬於陰虛範疇。治療宜滋補,如蘆筍、熟地黃、白芨、阿膠。白喉患者咽幹、痛赤不腫或灰白色假膜也屬於陰虛範疇,治療宜用滋陰清肺湯。

1.2經驗值:

1.2.1冷飲:

主要表現為咳嗽、胸痛、痰稀而白、部分咽部喘鳴、胸悶、喘息,甚至胸悶、咳喘,需坐起,不易平臥,不渴,或喜熱飲,面色蒼白,舌質變化輕或無大變化,舌苔白,脈沈。有些人感到胸背部發冷,或者經常感到背部發冷。上述癥狀可見於某些類型的支氣管哮喘和支氣管炎。用溫肺化痰法治療,如用射幹麻黃湯。若脈浮則寒熱,頭身疼痛,為外感風寒所致。若表證不止,則主要從表證論治,如小青龍湯。

1.2.2熱痰:

主要表現為發熱、咳嗽、咳痰、痰稠或黃,或痰中帶血,或咽部紅、面色紅、舌紅、舌苔黃稠或膩,脈數。以上癥狀多見於急性呼吸道炎癥,如肺部炎癥廣泛浸潤,影響肺呼吸功能,可伴有胸高、氣促、氣短、撲鼻、鼻音響等。宜清熱化痰,如黃芩、石膏、知母、桑白皮、瓜蔞。如果剛開始有畏寒,脈滑,咳嗽聲高,胸口隱隱作痛。然後妳經常咳出很多惡臭的濃痰,這就是肺膿腫的表現。也屬於熱痰的範圍。不要把寒戰誤認為表證或寒證。宜清熱排膿,如魚腥草、犁頭草,也可用蘆根湯(原千金胃經湯)。

2.心臟(有心臟包膜)疾病的辨證:

心主血脈,主精神,心臟病是中醫的主要癥狀,如心痛、心跳、神智不清等。它的表演區是心臟和血液。其辨別力也不同於寒熱。然而,虛證涉及脾和腎。至於實證主義,在封建社會,把心比作“君”,把心的封套比作“臣”,說“心為君,義不受邪”是荒謬的,所以病邪襲心(如下,溫逆傳變,濁痰致盲等。)全部總結為心包。

2.1虛證:

2.1.1血虛(脾胃居多)

自覺不安,易受驚嚇,白天難以忍受疲勞,心慌,氣喘,多汗,夜間疲倦困倦,不寧不眠,餓而吵鬧,或半夜吵鬧,面色淡黃,唇紅微暗,舌苔薄,脈細或弱,或結而代之。上述癥狀可見於身體虛弱、某些類型的神經癥及部分病後貧血的患者。是心脾兩虛的表現。宜養心脾,如歸脾湯。

虛熱則焦慮不安,自覺手心發熱,大便隱晦或幹燥,口幹,形體消瘦,面色淡紅,唇紅舌紅,或舌尖紅,苔薄黃,脈幹細。宜養血清熱,如黃連、阿膠等。

2.1.2陽虛(多為腎虛)

(1)水汽沖心:心悸,壓迫感,咳嗽,痰稀,氣喘,多汗,排尿困難,甚至水腫,有的伴有背冷,四肢發冷,頭昏昏欲睡,自覺肌肉和筋跳,因震動而有摔倒的感覺,面色蒼白,唇淡舌白,脈遲或細。由於陽虛不能溫煦,水止水氣沖心,臨床多見於心力衰竭。宜溫陽水,如真武湯。

(2)陰寒凝滯:陽虛導致內寒,寒邪阻滯心陽,導致陰寒凝滯。其癥狀為胸悶心痛,甚至心痛突然猛烈發作,放射到手肩背部,手腳發青發冷,直至膝肘。以上癥狀與心絞痛相似,治療宜溫通,如瓜蔞、薤白、桂枝。

連動都要喘氣。喘氣的時候會張嘴擡肩。不能平躺,喉嚨會痰多汗多。臉色陰沈,唇舌發黑,脈搏微弱。如果脈搏虛而過度,或者手指串起(脈搏過強,助長醫生手指),就是極度危險的征兆。以上癥狀與急性心肌梗死相似,宜恢復陽氣救逆,如參附湯,並采取其他急救措施。

(3)心氣不足:久病後恍惚,語言低沈重復,偶有糊塗。我自己也能立馬發現,甚至無緣無故的笑。這種缺失見於重疾後期,是陰陽離和病危的標誌。我們應該特別註意這種情況。

2.2實證

2.2.1溫心(過去所謂逆心包)。

高燒,心煩意亂,甚至神誌不清,神誌不清,手腳做出擰衣服,摸床等無意識動作。多見於濕熱(腸熱)、流行性乙型腦炎、腦膜炎、敗血癥等急性傳染病的重癥階段。治療要清熱解毒,芳香開竅,如紫雪丹、安宮牛黃丸。

外感熱毒多由瘡、紅腫熱痛引起,如口舌生瘡、舌尖紅痛等。宜清熱解毒,如黃連、梔子、連翹、犁頭。

2.2.2痰濁閉竅(痰所惑)

自覺抑郁,喉中有黏痰,不易咳出,甚至癡呆,語言障礙,哭笑無常,但無劇烈動作,或突然昏厥,神誌不清,脈、舌不規則,可出現風痰過多,脈弦,舌苔滑。有上述癥狀的精神病人,有的是痰濁蒙蔽了雙眼。治療宜化痰開竅,如菖蒲、竹瀝、明礬、姜黃。

3.肝病的辨證:

肝主風,風狂動,表現在頭目和筋上;而且由於儲血、排水失職,其癥狀多累及腸、胃、脾、腎、脅腹、腹部、爪甲。雖然辨證也分虛實,但很多都是虛實夾雜,所以大綱歸類為偏虛偏實,與之略有區別。

3.1偏差

3.1.1血虛氣郁

(1)肝氣郁結:脅肋脹痛或脹痛,噯氣放屁(升氣)使妳稍感緩解;女性腹脹、疼痛常伴有小腹(小腹)、月經不調,經期部分乳房脹大。這些都是血虛氣郁的常見癥狀。宜養血疏肝,如逍遙散。

虛熱:心裏煩躁易怒,睡覺多夢,餓了吃不下,渴了喝不下。女性月經暗紅,或紫筋膜,量多,或量少不暢,難以清理。舌尖紅,苔少或白,或淡黃,脈細而細。宜養血疏肝清熱,如丹梔逍遙散。

(2)肝氣犯胃:胃脘疼痛,食欲不振,甚至惡心反酸,大便不暢,面色面黃肌瘦,神情抑郁,舌苔白,脈細。以上癥狀可見於消化性潰瘍和慢性胃炎。治療要疏肝和胃。如高良姜和香附。

虛寒同時:因向上逆流而頭痛或昏厥。寒胃痛,幹嘔,吐白沫,甚至手腳冰涼,面色蒼白,舌淡,苔少白,脈沈細,弦遲。宜溫肝和胃,如吳茱萸湯。

3.1.2陰虛陽亢

頭暈,頭暈,頭痛。或頭痛,有時全身肌肉、脈絡自覺酸痛,甚至頭重、動作不穩、中指或食指麻木、咽幹、便秘、面紅、舌紅,或有幹裂、脈弦或兩硬象。以上是肝風內動的表現,是高血壓的癥狀。宜滋陰熄風,如石決明、何首烏、白芍、鉤藤。如果狂風大作,妳會突然暈倒,不省人事,全身癱瘓,口眼歪斜(面神經麻痹的壹種癥狀),截癱,情況危急。是腦血管意外的癥狀,俗稱中風。要根據當時的情況,判斷是偏還是偏,及時搶救。

3.2部分現實

3.2.1熱桿產生風

高燒、頭暈、頭痛、落枕和急性嘔吐。嚴重者很快出現手足抽搐、角弓內翻、卷舌、陰囊收縮(囊狀收縮);他們中的壹些人因長時間受熱而昏迷不醒,臉色發紅。更嚴重的是,由於末梢循環障礙,發熱越高,手腳越冷(深熱),面色青紫或發紅,舌質紅,苔厚,或自滑,或黃黑幹厚,甚至快速脫落,出現鮮紅色,舌體腫脹,或卷薄,脈弦數強,或細硬。

以上癥狀多見於急性傳染病引起的熱性驚厥。因為孩子的大腦發育還不完善,所以很容易發生,也就是所謂的驚厥。多見於流行性腦膜炎、日本腦炎等疾病。治療應以熄風清熱為主,如羚羊掛藤飲、蛇膽、陳皮、石決明合清瘟敗毒飲。

3.2.2防風防火

頭痛,頭暈,甚至頭頂發燙,疼痛無法靠近,口苦,耳鳴。以頂為風火逸的常見癥狀。或者耳朵裏有膿(中耳炎),或者流鼻血,或者眼睛紅腫疼痛。迫降者或有赤痢(赤痢),內急而後重,壹日數十次之多,口幹舌燥,或淋濁尿,痛灼,女子可有紫、黃之色。適用於瀉肝膽風火,如龍膽瀉肝、白頭翁、當歸龍回等。

3.2.3血瘀(多累及脾腎)

黃疸常因瘀熱而起。血瘀常表現為脅下腫脹,或腹部青筋外露,面色晦暗,舌邊紫暗,手指甲幹而厚,脈沈、硬或澀。以上是肝硬化的癥狀,治療要軟硬兼施破血,如三棱、莪術、鱉甲。

閉經滿腹的女性,宜用化瘀法治療,如當湯。

臟腑的發病機理主要是由於功能和氣質的失調,影響臟腑所居部位、所沿經絡和臟腑所在器官而產生意識和異感癥狀。這些癥狀可以說是辨證的主要重點。(上接姚荷生臟腑辨證(壹))

4、脾病辨證:

脾臟病變,多因運化或控制失職所致,主要癥狀為飲食和排便異常;其外觀多為腹部、四肢、肌肉、嘴唇的變化。臨床上虛證表現為中氣不足,不能生血,寒濕。氣虛、脾陰兩虛者少見;實證中濕熱和濁更常見,蟲食積更常見。

4.1虛證

4.1.1氣不足:

疲倦困倦,四肢無力,食欲不振,大便軟或腹瀉;腹部因氣虛而自覺下墜發脹,風雨難暢,甚至皮膚虛腫或消散,小便少,面色蒼白,形體消瘦,唇淡舌淡(氣虛不能生血的關系),舌苔薄白,脈弱(類似於“軟”的音、義)。上述脾陽虛弱,運化功能失調的癥狀,可見於許多慢性病的某些階段。治療應以健脾為主,如六君子湯。

脾虛吸不了血,便血,牙齦出血。婦女有崩漏、崩漏,顏色暗淡,質薄。有些女性還會有暗紅色(不是紫色)的血塊,有些女性皮膚上有深色的黑斑,臉色蠟黃。有的白眼球也有眼睛發黃,脈搏微弱。上述癥狀可見於各種臨床血液病。治療應以健脾為主,如黃圖湯、真脾飲、歸芪建中等。

如果脾虛伴有寒濕,則口淡,甚至口吐清水,大便腹瀉,或嘔吐。如果感冒多了,腹痛還會持續,會喜歡按。濕多者大便稀,小便不利,腹脹、腹脹;甚至頭部、四肢、腰部感覺沈重、疼痛、寒冷,甚至水腫,有的面部出現暗黃;濕痰阻升者,常感眩暈(感到頭暈目眩),欲嘔,有的還可嘔痰吐涎。面色白(較冷)或黃(較濕),面色停滯,舌苔白或滑,脈沈滯或無力。治療宜健脾溫陽祛濕,如白術、幹姜、茯苓、附子。以及魏萍散、黃芪五五、黃芪季芳、茵陳五五、天麻半夏白術湯等。

4.1.2脾陰虛

大便常秘時會幹,但沒有脹痛、灼痛、腹痛等疼痛。,顏色幾乎正常或略顯藍色。治療以潤導為主,如馬人。

久病後氣血重傷,肌肉極度消瘦,過肉(指腿部、臀部肌肉)完全去除,唇後翻(唇上擡)或短縮,牙根外露,舌淡,脈細弱,或有澀澀感。以上癥狀是久病後極度虛弱引起的惡病質的表現,應根據疾病的不同情況積極治療。

4.2實證研究

4.2.1濕熱

腹部飽滿,口中粘稠,有些覺得甜;渴的時候不要喝太多,或者喜歡熱飲;不想吃東西,有些嘔吐;排尿不暢,顏色暗黃或渾濁;大便又稠又粘,或者在燃燒。它的顏色是黃色的。面部暗黃油膩;舌紅苔黃,厚濁;軟脈沖數。以上是脾濕熱的常見癥狀,多見於痢疾和肝膽疾病。宜清熱利濕,如艾草、梔子、黃柏等。

郁濁:有的寒熱持續,有的常來寒熱,脅肋脹滿,脘腹脹滿,面色暗黃,脈數。以上肝脾腫大癥狀可見於瘧疾晚期(腫塊稱瘧母)、血吸蟲病、肝炎。治療宜清熱利濕,祛瘀化濁,如赤芍、鱉甲。

昆蟲食物積累

(1)蟲結:腹部經常脹痛,上下起伏。當疼痛停止時,腫塊膨脹,疼痛消退。大便經常拉稀,有時有暗結,或常見有蟲。正常飲食差,但經常想吃零食和甜食。鼻癢,口糜爛,舌紅有白或黃苔,舌面有紅點(點是平的,與刺痛不同)。以上是蛔蟲病的癥狀,宜用驅蟲藥,如印楝根皮和君子,西藥驅蟲藥。

(2)積食:腹部有大靜脈突出者,四肢消瘦,毛發枯黃,有皺紋;或者牙齦出血且有臭味(邋遢);臉白裏透紅,甚至臉棕裏透瘦;舌苔斑點呈條狀圖案;大部分指紋是停滯的,脈搏數是稀薄的。以上是營養不良癥狀。宜健脾消食,如用煆石巖、胡黃連、雞內金、五谷蟲、人參、外科、茯苓、草。馬營養不良可以用砒霜和紅棗治療。

(3)若腹部浮腫,皮膚黃腫,目不黃,唇舌蒼白,正常飲食差,但食生米、土、炭也是蟲、水的象征。以上是鉤蟲病的癥狀,如針砂、枯礬等。

5.腎病辨證:

腎為臟水,主五液,藏精;腎臟病變主要是由於津液和精氣的變化,其表現多在腰、膝、小腹、骨骼、腦、瞳孔等部位。腎病可分為陽虛和陰虛,也有精氣不足的證候,即陰陽兩虛。中醫認為,腎位於五臟的最深處,深入腎內,疾病就非常嚴重,所以有“腎為陰陽之根”的說法。腎病的虛證比其他臟病更常見,所以壹般認為沒有腎病的實證。其實,腎病的病例雖然少,但也不是絕對沒有。同時,腎臟病的虛證往往包含壹些實證。

5.1虛證

5.1.1陽虛

經常感冒(皮膚涼,不同於外感畏寒和體熱),四肢冷,或背、腰、膝、小腹冷。自發出冷汗(包括睡眠時出冷汗),小便無礙,通暢,或夜尿多,大便稀瀉,谷不化,面色蒼白無光,唇舌淡白,脈微或弱。上述癥狀是脾腎陽虛引起的內寒表現,見於慢性疾病的某些階段(如慢性腸炎、腸結核、消化不良等。),且治療宜溫補腎陽,如附子、幹姜、甘草。更何況,天熱了想親近衣服是真的,要治附子幹姜。或者解渴喝了壹兩杯(尿的總量比妳壹天喝的水還多)就是尿崩癥,要用溫補的方法治療,比如歸脾丸。或黎明腹瀉,治療宜溫而固,如申思丸。

寒濕可導致腰膝麻木或劇痛;同時停水,臉和腳都腫了。小腹脹滿,兩人都經常排尿不利。

5.1.2陰虛

肌肉消瘦,自覺手足心熱,面部經常發亮;咽幹、口幹,不要喝多,喝水也不能緩解。頭暈頭痛,耳鳴小(不同於風火),眼睛幹澀,小便頻數不利,有時自覺灼熱;大便常秘,腰足酸痛,面薄紅,舌薄紅少苔;脈細、重、弱或有多弦。上述癥狀常見於慢性消耗性疾病。宜滋陰清熱,如白質八味丸。更有甚者,骨蒸熱灼(發燒時覺得骨中發苦),火的不足往往導致尿血,或者體寒而不想親近衣服,這就是真熱假寒。

5.1.3赤字

腦空疼痛或自覺腹脹、腦響、頭暈、健忘;腳腫瘦,行動無力;連骨頭都無力,爬不起來;熱為陰虛澀脈,寒為陽虛澀脈。以上癥狀都是病後期身體非常虛弱的骨痿,治療應該是補精補髓,比如龜鹿膠。

小兒先天性發育不良,壹歲多囟門還寬,頭顱骨縫不正,五潛伏(晚坐、晚走、晚出牙、晚說話、晚發密)都屬於精氣不足的範圍。治療方法可以是龜鹿膠和鈣片。

5.2實證研究

腎病綜合征很少見,但確實存在。比如有的患者不肯按腰(不同於因虛證而喜歡按或打腰的人),排尿次數不利,尿色暗黃或混濁,排尿時尿道有灼熱感;脈沈細澀。上述癥狀為腎病綜合征,可見於腎盂腎炎等某壹階段,可通過不同的飲品進行治療。再比如虛實夾雜的現象。

6.膽病辨證:

膽屬肝,所以膽和腑的病理變化與肝的病理變化密切相關,許多癥狀不易區分。但也有自己的特點,比如脅痛,很多肝臟疾病都與小腹相連,膽囊疾病只在右肋緣下。總的來說,肝病以虛為多,膽病以實證為多,與其他臟腑大致相同。

6.1實證研究

6.1.1火王

口苦、咽幹、頭暈、耳鳴(聲音大)可用秦煌湯治療。甚至耳聾,眼睛紅腫;心裏熱,暴躁易怒;頭脹面紅,夜不安;頭痛多在兩側,有時可達頭頂(少陽、厥陰經為表裏關系),熱而拒按;或耳前耳後,耳內腫痛,耳內流膿;或者鼻子裏經常有壹個又黃又臭的鼻涕;面紅,唇紅,舌紅,舌苔黃厚,脈弦數強。上述肝膽火旺的癥狀類似於高血壓和頭痛,以及五官發炎。宜治苦寒降火,如甘龍瀉肝湯。

6.1.2郁熱

(1)熱則寒、郁,常導致胸脅、上腹部脹痛,心煩、嘔吐,或吐酸、苦,甚至色黃綠、味苦;大便不暢,或結,或秘;又吵又餓又吃不下更多;疼的時候熱,出汗,感覺冷,很煩;舌尖紅色,有白色或淡黃色的苔;脈沖串。治療宜苦,如溫膽湯;小柴胡湯用於治療寒熱;胃裏很難有飽腹感。

(2)濕熱郁濁,有黃疸、小便不利、黃濁、灼熱;杯中間疼痛難忍向右,痛得滿滿的不肯按。疼痛常反復發作,有時伴有寒熱,面色黃滯,似蒙上壹層灰塵,有時發青,唇、舌紅或暗,苔黃膩,脈沈而重,部分有痛感。膽道發炎時可出現上述癥狀,宜治療苦寒熱,如陳印、梔子、黃芩、黃柏、龍膽瀉肝湯等。

即使疼的時候也會出汗,手腳冰涼,或者暈倒。以上癥狀多見於膽道蛔蟲病,稱為蛔蟲病。可用烏梅、黃連、川椒治愈。

6.2虛證

膽病雖有虛證,如膽氣不足,但臨床意義不大,此處省略。

7、胃病辨證

胃內病變較多,往往很難與脾、大腸、小腸分開。但脾病更虛,胃病更實;脾腹痛(小腹疼痛)、胃脘痛(上腹部疼痛);脾、大腸、小腸以排尿困難為主,胃以口渴、嘔吐為主。

7.1實證研究

7.1.1燥熱

(1)高燒、出汗、口渴導致喝酒(大量喝水),而喝酒是涼的(喝涼水);心煩意亂,睜著眼睛睡不著(眼睛經常睜著);更有甚者神智不清(胡言亂語),手腳冰涼(手腳遠端冰涼)。面紅,唇、舌紅,苔厚或黃或白;脈洪大,或滑數強。各種熱病出現上述癥狀時,可用白虎湯或涼膈散等藥物清熱。

(2)如果津液同時受傷,則口幹舌燥,舌苔幹厚,甚至正在脫落,且脈象虛,脈沈憋氣(脈大,但按至/中0時為空,很像摸蔥管)。上述發熱引起的脫水癥狀,應以益氣生津為主,可用白虎湯加人參湯或增液湯治療。

如果發燒了,出汗不突出,但是可以解渴(喝很多水還是解渴不了),可以消除饑餓感(吃很多還是止不住餓)。同時可以出現尿色暗黃、便秘、肌肉快速消瘦、脈搏加快,這是排除糖尿病的癥狀。糖尿病可見上述癥狀,治療宜清熱潤燥養陰,如知母、石膏、玉竹、生地。

7.1.2濕熱

起初濕溫發熱不退,午後更甚,或身熱身冷,汗出不出,惡心,便溏不適,色暗黃,或無便溏,尿暗黃者不利;我可以吃壹點點而不覺得餓。渴望熱飲,或者感冒卻無法多喝,無知(遲鈍而模糊的現象),昏昏欲睡卻實際上沒有睡著;初始脈沖後,脈沖為白色或黃色。以上癥狀是濕溫由表及裏的表現。宜治苦寒清熱,適用廣藿香、飛機草、郁金、蘆根、薏苡仁、滑石等。重的如艾草、梔子、大黃(艾蒿湯)等。

有些人不壹定發燒,但經常反復出現上腹痛,或覺得上腹腔熱,想吃涼性飲食。腐爛,吞酸(噯氣有怪味,反酸到咽,必須咽回去),嘔吐黃濁。以上都是胃熱郁結的癥狀,要用苦藥治療,如梔子、厚樸等。

血液相關疾病有牙齦腫痛、糜爛出血、口臭,甚至吐膿吐血;有的面色暗黃,舌紅,苔厚膩;脈搏甚至很滑。或皮疹,如犀牛角地黃湯、斑蝥湯等。

7.1.3寒凝

這種綜合征可能是由暴飲暴食、感冒、黏膩等引起的。,堵塞上腹腔,致胸腔驟脹脹痛,或由胃素止寒濕,飲食不能很好消化,致上腹腔經常脹痛。嘴巴發白,不想吃東西,吃完飯或者下午肚子脹脹的。我喜歡吃辣的食物。如果我吃了冷的食物,我立即感到悶痛發作或加重,嘔吐,痰和帶有食物殘渣的水。有的面色黃,舌苔白厚,有的脈細數。治宜苦溫,如香砂魏萍散、保和丸。

7.2虛證

7.2.1津液不足

經常咽幹、口幹,想喝冷飲的時候喝的不多;又吵又餓,卻吃不下更多,食物更像清淡;有時有胃痛,但不酸;以上是津液不足的表現;有時打嗝反復,聲音很高。更有甚者,便秘特別厲害,每次吃東西都要馬上嘔吐。體瘦,面白,舌紅,苔薄,白或黃,燥。更有甚者,中心無毛,脈虛,連弦也細。以上是胃陰不足的表現,治療宜養胃陰,如玉竹、麥冬、金釵石斛。噎膈(幽門痙攣),也可用增液湯。

7.2.2氣虛升降

中脘悶軟(有的硬如薄板)不痛;幹糧發臭(有飯菜味),不引起反酸嘔吐;有的人經常打嗝,聲音不高。面黃肌瘦,舌色幾乎不變,脈弱弦。治療應減少不利的氣,如旋覆花,而不是赭湯。虛寒會導致上腹部隱隱作痛,時斷時續,疼痛難忍。有的人覺得上腹部冷,燙,有的人吐口水覺得冷。更有甚者,黃昏吐(早上吃完飯晚上吐,晚上吃完飯早上吐),飯後不化,面色蒼白,唇舌蒼白,脈搏微弱。以上是幽門梗阻的癥狀,治療要溫中理氣,如用定口理中湯。

8.大腸疾病的辨證

大腸的功能主要是傳導渣滓,所以它的主要癥狀是大便不調。然而,排便障礙的機制涉及面很廣,並不排斥大腸和壹個臟腑的責任。現在只選取主要矛盾是大腸的,其余分為各臟腑,不宜重復。

8.1實證研究

8.1.1幹結

是由於燥熱引起的便秘。主要表現是便秘,大便幹結困難,更重要的是腹脹疼痛,甚至壹碰就有糞塊,讓妳感覺有些脹痛,不愛按,屁(口氣)臭。小便通暢,色黃,唇、舌深紅色,苔褐色,脈沈而有力。有的病人潮熱,大聲說胡話。少數患者雖有黃臭腹瀉,但有上述癥狀,仍屬於燥證範圍。治療苦寒腹瀉,如大黃、芒硝等藥物。

8.1.2濕熱

多見於急性腸炎和痢疾。壹般表現為便溏(稀飯樣大便,黃色粘液)但不舒服(大便時粘稠),或便溏前大便堅硬,或稀便,顏色暗黃,對尿暗黃(量少次數少)不利,或兩便均有燒灼感,腹脹悶悶,或疼痛。如果同時入血,會有膿血混在裏面,又急又重。苔黃膩或白燥,脈濕或多。臨床上可選用黃芩、黃連等苦寒藥,薏苡仁、滑石等甘平藥,清熱利濕。

另外,入血者排便前也有血,其顏色為鮮紅色,接近血;有的肛門腫痛,患部滴血,或出血如箭,或肛門瘙癢糜爛,血黏膩。以上癥狀可見於痔瘡、肛裂等疾病。也屬於濕熱範圍。

8.1.3寒凝

腹痛腸鳴腹瀉酸澀,疼痛很容易緩解,然後疼痛減輕不想吃東西。有的腹瀉不是很重,但是揮之不去,不容易拉肚子。腹部感脹,面色黃滯,舌苔白厚,脈遲。以上癥狀可見於食傷引起的消化不良,用保和丸治療。

8.2虛證

(1)體液未回收。

長時間發熱或腹瀉後,癥狀全部消失,飲食、睡眠接近常人。但大便難懂或幹燥,腹部無痛感。這是因為腸道內的津液還沒有恢復時尚,飲食調理幾天就能自愈。

(2)氣虛下陷

慢性痢疾膿血稀而無光澤,或令人窒息,或脫肛難以恢復,或伴有腹痛。連冷汗都出來了,手腳冰涼;面白,唇暗舌暗,苔白潤,脈弱,或細弱,宜用溫補之法。

本文選自:姚荷生《臟腑辨證》。

  • 上一篇:請問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出現蜘蛛痣是什麽原因?為什麽雌激素增加會導致大魚際肌發紅?謝謝大家的回答!
  • 下一篇:中國古代女性是如何美化自己的?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