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治療原則如下:1。盡快排出毒火或濕熱;第二,補充正氣,解除體內的毒火濕熱,不留後患。
所以調理的時候:
第壹,瀉火毒:
在患處用火針刺破皰疹和皮損的邊緣,然後在刺破的部位拔罐,拔出血毒。刺絡放血法是清除體內毒火最有效最安全的方法。在大多數患者中,用這種方法治療後,疼痛明顯減輕。尤其是在患病初期皰疹數量還比較少的時候,效果更好。壹般1到3次治療後局部不適完全消失。如果不方便去醫院,也可以用這個采血針紮針拔罐。針又短又細,疼痛小,安全。過程中註意清潔,避免感染。主要目的是盡快排出毒素。如果只使用抗病毒藥物,就像進家門打農藥壹樣。雖然大部分病毒可以被殺死,但有些病毒可能會“存活”下來,潛伏在體內,當人體免疫力下降時,又會興風作浪。所以有的人吃藥就好了,過段時間又復發了。
清火解毒類藥物有時與清熱瀉火類藥物合用,但需要註意的是,清火類藥物均為感冒藥,宜飯後服用,中病即止。量大了就容易傷害體內的陽氣,陽氣不足。如果毒火凍結在體內,會影響毒素的排出。所以盡量選擇感冒藥,如瓜蔞、葛根、余甘子、松花伴片、竹葉黃酮片糖(淡竹葉)等。,每日用量因人而異。松花伴侶片中的葛根具有升發的特性,有助於毒物滲透;竹葉黃酮片糖含有淡竹葉和決明子,具有清心、利尿、通便的作用。幫助排泄糞便中的毒素。
第二:增加正氣。
常用藥物有補中益氣丸、人參歸脾丸、松花粉、西洋參等。目的是補正氣,從外扶毒火。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用濕熱消除毒火,盡可能避免外傷後神經痛。另外,如果有皰疹滲出,可以局部塗抹破壁松花粉,祛濕止癢。
第三:個人防護:
飲食宜清淡,忌酒、辛辣,少吃油膩。酸性食物也要慎用,酸性收斂,不利於邪毒排除。因為皮膚、大小便是排毒的主要途徑,所以平日要多喝水,保持大便通暢。如果拉肚子壹兩次,效果會更好。目的是讓更多的毒素從下面排出,這樣會起到基礎性的作用。有的人得了帶狀皰疹或其他皮膚病,只關心口服藥物和外用藥物,過幾天也不解決。他們甚至認為大便通暢與否與疾病無關,這是壹種非常不正確的觀念。
第四:未病先防。
預防這種疾病的關鍵是調節飲食和情緒。吃得好,心情好,就不會產生火毒和濕熱,身體就幹凈,就不會生病。當然,孕婦要調整飲食和情緒,避免熱毒襲擊胎兒,保護孩子出生後不被“遺留”。
有人寄希望於帶狀皰疹疫苗,有壹定效果,但如果壹個人體內有火毒、胎毒,希望疫苗不起作用,因為體內的毒素不能送到體表,反而會在體內積累,將來可能導致更嚴重的疾病。過去有很多人患有瘡、癤、癰等皮膚病。為什麽現在少了?壹方面是衛生條件的改善,現在主動或被動服用的藥物太多,窒息了體內的毒素。就像前幾天頭條的那個患牛皮癬的老人,輸液後牛皮好了,但是傷了腎,得了尿毒癥。所以治療皮膚病的原則是排除體內毒素,不要用“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治療方法,否則會造成後患無窮。
最後需要註意的是,如果眼、耳、鼻等部位出現皰疹且免疫力很低,癥狀嚴重,壹定要采用綜合治療方案,才能達到快速康復。如果是後遺神經痛,要益氣養血,活血化瘀,整體調整;紮絡脈局部還是可以放血的。
拔罐法;也可以用皮膚針穿刺局部,然後用艾條輕輕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