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的致病因素往往是外感所致,如熱盛傷陰,或多汗出血傷心陰;心陰受損,累及心陽;或久病、血虛、心血虧損;或者,水邪上行,心陽受損;或者是心臟虛弱,疲勞和情緒激動使心臟失去收斂。涉及腎陽虛、心陽虛的內傷也是常見病因。在心陽不足的情況下,心臟運行血液的功能較差,容易導致瘀血內阻,而瘀血的發生又加重了心臟的受累,形成惡性循環。總之,這種病的病變主要在心臟,但與腎臟有關。
中醫通過辨證將疾病分為以下證型,接下來我壹壹解答:
1,氣血兩虛,心脾兩虛。癥狀:久病失調,勞累導致氣短心悸。體虛乏力,面色蒼白,自汗,食量減少,睡眠不好,舌紅,脈弱或略數。該證的治療原則是氣血雙補,健脾養心。
2,氣陰兩傷,心不聚。癥狀:發熱加重,心慌多汗,精神疲乏,呼吸急促,精神緊張,舌質幹紅,脈弱。該證型的治療原則主要是益氣養陰,收斂心氣。
3、心腎陽虛,水氣泛濫。癥狀:氣短、心悸、頭汗、面肢腫脹、兩頰發紫、腰酸腳軟、體下常有冷感、腹脹尿少、舌質淡胖、苔濁、脈弱。該證的治療原則是溫腎強心,化氣為水。
4、心陽虛,血瘀內阻。癥狀:氣短,起不來,面色晦暗,口唇發紺,指甲發紺,心悸出汗,下肢微腫,小便短赤,咳嗽咯血,舌質紫胖,脈細澀或多結。該證的治療原則以補陽益氣、活血化瘀為主。
5、腎陽虛,心楊琪脫。癥狀:呼吸困難、鼻子喘息、張口擡肩、心悸、坐立不安、多汗、發紺、手指甲發青、四肢冰冷、脈搏加快或輕微燒心。該證的治療原則是溫腎益氣生津,回陽救身。
心力衰竭是壹種嚴重的心力衰竭,往往是極端的,不同於壹般的心力衰竭,病情兇險,必須迅速及時搶救。心力衰竭多屬於精氣不足,精氣不足主要是氣虛和陽虛;血瘀、飲水、痰濁為主要癥狀。精虧(心陽氣虛)是心力衰竭發病的關鍵,是心力衰竭的始動因素,貫穿於整個病理過程。氣虛陰虛可表現為氣陰兩虛。但氣虛、陽虛、血瘀是心力衰竭的中醫辨證綱領。實為精氣不足所致,精氣不足是在精氣不足的基礎上形成的,實為心力衰竭發展到壹定階段的證候;主要表現為血瘀、積水、邪水過多、痰濁。
在氣虛、陽虛的基礎上,急性發作期趨向於實證(飲水、血瘀、痰濁),緩解期趨向於虛證(氣虛、陽虛、陰虛)。在治療上,認為溫陽、活血、利水是心力衰竭的重要治療方法,同時需要滋陰。它以補虛扶正為主,以祛邪為輔,重在溫陽,重在活血化瘀,化痰利水。
本人朱春芳醫生,擅長運用中醫藥診治糖尿病、痛風、胃腸疾病、冠心病、腦血管疾病、偏癱、面癱、急慢性支氣管炎、哮喘、風濕、濕疹、痤瘡、皮炎、帶狀皰疹、鼻炎、結腸炎、失眠、肝膽疾病、甲狀腺疾病、婦科、兒科。如果還有患者或家屬對各種內科疾病的知識還有疑問,請在平臺上留言,我會給妳詳細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