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字來看,公元前3000年中期,古印度居民創造了篆書。印度河文明毀滅後,落後的雅利安人只有口頭作品。文字重現於各國時代之初,流傳至今的最古老的文字是阿育王刻的銘文。阿育王碑文使用的文字有兩種:壹種是梵天謎,可能來源於Sem人的字母;第二個是去盧萬,這可能是來自阿拉梅亞人的信件。到了魯文後逐漸失傳,而梵天謎則在公元7世紀發展成梵語,由47個字母組成,詞根和語法結構與古希臘語、古拉丁語和古波斯語相似,在語言學上屬於印歐語系,是現代印度字母的原型。古印度的書寫材料是鐵筆和經過處理的樹皮,這種木質紙壹直存在到17世紀。
古印度最古老的文學作品是《吠陀》,其中制作最古老、文學價值最高的《梨俱吠陀》是壹部詩集,有1028首詩,主要以贊美神靈和世俗詩歌為主。所以吠陀不僅僅是宗教經典。古印度最著名的文學作品是《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前者為654.38+百萬賦,後者約24000賦,是古代世界獨壹無二的長詩。《摩訶婆羅多》共有18篇,主要內容是《摩訶婆羅多》家族中的房王與房王爭奪皇位的故事。經過多次曲折的鬥爭,雙方最終不得不戰了18天。據說這場戰爭涉及了印度所有的國家和部落。結果居婁王的部隊全部被殺,都都王的部隊取得了勝利。相傳這首長詩的作者是皮蒂。其實是經過多代民間詩人的逐步積累和整理的。其基本內容基本形成於公元前5世紀,最終版本是在公元4世紀。《羅摩衍那》有七章。主要故事講的是朱薩洛十車之王的兒子拉瑪被繼母陷害,與妻子思達隱居在森林中14年。妖王羅婆把四達劫到林加島,即斯裏蘭卡後,羅摩帶領猴兵在猴子的幫助下打敗並殺死了妖王,救出四達,然後回國,以四達為王。相傳這首詩的作者是壹只螞蟻。實際上,這首詩是從公元前4世紀到公元2世紀逐漸編撰而成的。兩部史詩雖然是童話,但都有關於哲學、宗教、法律和各種科學知識的論述,反映了當時印度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反映了雅利安人向東南方的擴張。尤為可貴的是,它貫穿著對正義和善良的深切同情,無情地揭露和譴責背信棄義和殘忍等醜惡行為。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瑰寶。
古印度民間文學作品也占有重要地位。大部分保存在五卷本《利世善言集》和佛經中。其中最受歡迎的是《佛陀的生活經》,主要描述佛陀前世的故事。這裏保存下來的民間故事經過了佛家的加工,原著的主角被貼上了佛陀的標簽,以宣揚佛教的教義,但仍然保留了許多優秀健康的世俗故事。這些故事鄙視奸詐,同情善良,寓意深刻,區分愛與恨。這些主持正義的作品不僅具有重要的文學價值,而且為研究當時的社會提供了大量的資料。這本書有550個故事,完成日期大約是公元前三世紀。
從建築藝術的角度來看,吠陀時代和世界時代基本都是木結構,這些建築現在已經消失了。阿育王在位時,開始使用磚石建築材料。三池保存的佛塔是磚砌的,後來擴建了,上面蓋了壹層石頭。佛塔呈半圓形,直通約30米,頂部有壹個平臺,上面豎立著壹個疊放著傘柱的方形祭壇,是佛教徒供奉佛骨的地方。寶塔四周有壹條環形道路,四周有柵欄和四個大門,上面都覆蓋著以佛教主題為中心的精美雕刻。
前面提到的阿育王沙石柱也是古印度建築藝術的重要遺跡,這些高達15米的石柱重達50噸左右。除了奔馬、駝背牛和大象的程式化柱頭外,最著名的石柱是薩爾納茲,柱頭上背對背蹲著四只獅子,栩栩如生,威武有力,象征著皇帝的權威。
造型藝術的巨大成就就是我們所熟悉的石窟藝術,其中最著名的是阿旃陀石窟。它位於海德拉巴省溫德亞山脈的深山裏。它挖掘於公元前1世紀,完成於公元7世紀。因為它在深山裏,建成後大約1000年,直到1819年才被歐洲人發現。石窟開鑿在河邊的壹個半圓形懸崖上,共有29個石窟。石窟中有兩種建築:佛寺和僧房。有大量以佛教為題材的精美繪畫和雕塑,也有以現實為題材的作品,體現了古印度藝術的獨特風格和高超技藝,是建築、雕塑和繪畫相結合的典範,被譽為世界藝術亮點之壹。據說唐玄奘訪問了印度。古印度人把壹座石山變成了宏偉的藝術寶庫,充分體現了古印度人民的偉大創造力。
隨著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發展,古印度藝術也融入了壹些古希臘風格,如公元1-3世紀的犍陀羅藝術(因大部分藝術標本出自犍陀羅而得名),佛像、菩薩石像蒼勁豐滿,體態瀟灑,衣褶分明。總之,古印度的藝術基本上都是佛教藝術,婆羅門教的藝術比較少見。如上所述,這大概與婆羅門教不設偶像,不建寺廟有關。不過,婆羅門教的多手多眼怪神對佛教藝術也有影響,比如後來的“千手佛”、“千眼佛”。
古印度在自然科學領域也取得了許多成就,其中在天文學、數學和醫學方面的成就尤為突出。在天文學方面,由於農業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古代印度居民很早就註意觀測天象。早在吠陀時代,他們就知道了金、木、水、火、土五種星,並把這五種星與太陽、月亮合稱為七宿。月亮經過的星座分為二十八夜,稱為“月宮”。但是他們認為太陽、月亮和星星都圍繞著地球轉。他們將壹年分為12個月,每月30天,每年360天,剩下的差額通過每五年加壹個閏月來彌補。關於季節的劃分,除了我們熟悉的四季之外,還有熱時、雨時、冷時三個劃分,以及漸熱、暑盛、雨時、蔥郁、漸冷、寒盛六個劃分。公元1世紀後,古印度出現了著名的天文歷書《太陽西坦多》,這本書已經用時間來計量,並指定了點。本書也是重要的數學著作之壹。
說到數學,古印度最重要的成就是發明了十個數字符號(0用黑點表示)和定位記數法。這種記數法被中亞多民族采用,後經阿拉伯人稍加修改十數後傳到歐洲,逐漸演變成世界各地通用的“阿拉伯記數法”。寫於公元前5-4世紀的《準則經典》,裏面有大量的幾何知識。在太陽端坐的坦多上,有壹張三角函數表。
在醫學上,《阿維納吠陀》記載了77種疾病,並開出了相應的藥方。當然,這些記錄中也摻雜著巫術的奧秘。最著名的醫學著作是《謝羅加集》和《苗文集》。根據傳說,謝洛加是加尼什加的醫生,他出生於2世紀。他的書被譽為醫學百科全書,論述了診斷、疾病預後、疾病分類等問題,把營養、睡眠、節食作為維持人體健康的三大要素。書中提到的藥物有500種。過了壹會兒,於赫羅傳來了好消息。他的書內容廣泛。除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外,還學習了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等1120種疾病。尤其是在手術方面,有著相當高的水準。書中有120種手術器械,有拔白眥、除疝氣、治膀胱結石、剖腹產等手術方法,藥物多達760種。這兩本書在今天仍有實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