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血液病的中醫辨證治療

血液病的中醫辨證治療

再生障礙性貧血

在中醫上屬於“癆虛”、“血虛”、“貧血”等範疇。

中醫藥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經過40多年的實踐,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院於50年代末開始研究中醫藥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60年代初率先提出腎虛型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觀點,以補腎為主。現已被廣泛認可,成為中醫治療本病的常規方法。20世紀80年代初,北京華軍中醫院用現代醫學研究方法總結出再生障礙性貧血(陰虛、陽虛、陰陽兩虛)的辨證分型,用於指導臨床治療,提高療效。

補腎法:

腎虛可分為陰虛、陽虛、陰陽兩虛三種證型,可隨病情轉化,也可伴有脾虛血瘀。

腎陰虛:癥見頭暈耳鳴,腰膝酸軟,五心煩熱,盜汗,咽幹,出血性紫癜,舌苔少紅或棕黑色,宜用滋陰補腎法治療。

腎陽虛:面色蒼白,神疲乏力,頭暈目眩,四肢冰涼或便溏,出血少,舌淡,齒痕白,宜用溫陽補腎法治療。

腎陰陽虛:陰虛和陽虛兩種癥狀都要陰陽同治。

常用藥物:生熟地、山茱萸、女貞子、何首烏、當歸、枸杞子、黃精、人參/黨參/太子參、黃芪、阿膠、龜板膠、鹿茸、補骨脂、淫羊藿、仙茅、肉桂、巴戟天、肉蓯蓉、附子。

健脾補腎:對於脾虛(乏力、氣短、納差、便溏、舌淡、苔胖、白或膩)患者,在補腎的基礎上,用健脾藥:重用黃芪,加茯苓、山藥、白術、蒼術、砂仁等。

活血化瘀法:對於無明顯出血傾向、病程較長、有血瘀證者,加用活血化瘀藥可提高療效。常用藥物:雞血藤、丹參、赤芍、川芎、郁金、牛膝等。

清熱解毒涼血:主要用於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或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合並感染及肝炎後再生障礙性貧血。中醫辨證屬於突發性疲勞、血熱。常出現高熱、煩躁、頭痛、咽紅、口幹、鼻衄、牙齦出血、皮膚紫斑、口舌有血泡、舌苔黃/裂/黑。常用藥物:金銀花、連翹、黃芩、黃連、梔子、板藍根、紫草、旱蓮草、生地、玄參、麥冬、知母、赤芍、牡丹皮、仙鶴草、側柏葉、茜草、犀角/水牛角。

對於月經過多或淋漓不盡的患者,用益氣補血、涼血止血的方藥也能取得滿意的效果。

  • 上一篇:在家怎麽去殷琦?
  • 下一篇:增肥藥物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