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有壹些民間偏方
1、豆蔻6克、淡竹葉6克、厚樸6克、薏苡仁18克、半夏15克、焦三仙各9克、枳實9克、木香6克、黃連6克。
中成藥
香砂養胃散加補脾益腸丸
2.白虎湯加茯苓:石膏60知母15甘草6山藥15茯苓30(克)
3.藿香、佩蘭9克,豆蔻6克,茯苓、豬苓12克,炒白術15克,甘草3克,酒制大黃6克,炒山楂肉10克,水煎服,每日2次。
(關火前3分鐘,將廣藿香、飛機草、豆蔻、酒制大黃放入湯中。所有的藥都要先泡水,然後用這個水煎。若水面無藥,則剩余藥物需熬制約15分鐘。)
或者服用香砂養胃丸增味。氣血兩虛
【癥狀】面色蒼白,頭暈,心慌,氣短,怕冷。
【藥物】用八珍湯(四君子湯、四物湯)。
3.氣血兩虛壹般出現在貧血、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大出血後、婦女月經過多等。,主要表現為:既有氣虛又有血虛的表現,宜益氣生血,補氣血。
此型常見的癥狀有小便不利,尿道口有汙濁之物,白帶異常,小腹脹痛,舌暗,苔白,脈細。這是由於久病入絡,或濕熱邪阻經絡,氣血瘀滯所致。治療應以行氣活血、化濁止痛為主。
4.氣滯血瘀體質者如有情緒抑郁,應以心理疏導為主,配合柴胡、郁金、青皮、香附、川芎、烏梅、八月薩格勒布等藥物。中成藥,如逍遙丸、越鞠丸等,都有很好的緩解抑郁癥的作用。5.心火炎,主要癥狀:熱不安,夜不成眠,口幹口渴,舌痛,小便黃,小便刺痛,或面紅目赤。皮毛發黃,脈搏加快。
辯證法:心熱,心神不寧,引起煩惱不安,夜不成眠。心火循經發炎,導致口渴、口舌生瘡、目赤苔黃、脈數。心移至小腸,小便黃少,小便灼痛。
治法:清熱瀉火。
藥方:導赤散。
生地、木通、黃芪、梔子、竹葉、甘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