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什麽是霍亂?

什麽是霍亂?

霍亂,早期譯作胡列拉,是由霍亂弧菌引起的壹種嚴重的腸道傳染病。臨床表現為嚴重無痛性腹瀉、水樣便、嚴重脫水、肌肉痙攣、外周循環衰竭。霍亂弧菌包括兩種生物型,即古生物學型和埃爾托生物型。過去,前者引起的疾病稱為霍亂,後者引起的疾病稱為副霍亂。1962年,世界衛生大會決定將副霍亂弧菌列入《國際衛生條例》的檢疫傳染病“霍亂”,與霍亂同等對待。解放後,我國已消滅該病,但在國外仍有發生和流行,必須隨時警惕該病的發生,做好預防工作。霍亂是我國法定的甲類傳染病,要求發現確診或疑似病例後2小時內報告。

[編輯此段]1,病因學

霍亂弧菌可分為兩種生物型,壹種是經典生物型中的霍亂病原體,另壹種是埃爾托生物型中的副霍亂弧菌病原體。這兩種生物型除了壹些生物學特征外,在形態學和血清學上幾乎相同。霍亂弧菌為革蘭氏陰性,對幹燥、陽光、熱、酸和壹般消毒劑敏感。霍亂弧菌的致病性是內毒素和外毒素。正常胃酸可以殺死弧菌。當胃酸暫時偏低或入侵的病毒細菌增多時,未被胃酸殺死的弧菌會進入小腸,在堿性腸液中迅速繁殖,產生大量強外毒素。這種外毒素作用於小腸黏膜,引起大量腸液分泌,超過腸管的重吸收能力。臨床上引起嚴重腹瀉和嚴重脫水,導致血漿容量明顯減少,體內缺鹽,血液濃縮,外周循環衰竭。由於嚴重的腹瀉嘔吐、電解質丟失、缺鉀缺鈉、肌肉痙攣、酸中毒甚至休克和急性腎功能衰竭。

【編輯本段】2。臨床表現

人被感染後,隱性感染者比例大。在占主導地位的感染者中,大多數病例是輕微的,特別是在埃爾托霍亂中。該病潛伏期可從數小時到5天不等,以1 ~ 2天最常見。大多數患者發病突然,沒有明顯的前驅癥狀。病程壹般可分為三個階段:

①腹瀉嘔吐期通常始於突然腹瀉,繼而嘔吐。壹般沒有明顯的腹痛,著急後也沒有沈重感。甚至壹天幾次大便都很難數清,而且量很大,每天2000 ~ 4000ml不等,嚴重者超過8000ml。剛開始是黃色水樣,很快就變成米湯樣大便。少數患者有血性或瀝青樣大便,腹瀉後有噴射性和前沿性嘔吐,首先是胃內容物,然後是水樣便和米湯。嘔吐往往不伴惡心、射血,內容物與大便相似。約15%的患者有腹瀉而無嘔吐。由於嚴重的腹瀉和嘔吐,大量體液和電解質丟失,出現循環衰竭,表現為血壓下降,脈搏微弱,血紅蛋白和血漿比例明顯增加,尿量減少甚至無尿。體內有機酸和氮產物的排泄受阻,患者常出現酸中毒和尿毒癥的首發癥狀。鈉、鉀等電解質在血液中大量流失,患者出現全身性電解質紊亂。鈉缺乏會引起肌肉痙攣,尤其是腓腸肌和腹直肌。缺鉀可引起低鉀血癥綜合征,如肌張力下降、腱反射消失、腸管膨出、心動過速、心律失常等。由於碳酸氫根離子大量丟失,可出現代謝性酸中毒,嚴重者可出現意識不清,血壓下降。

②脫水虛脫期間,患者的外觀非常明顯。嚴重者眼窩深陷,聲音嘶啞,皮膚幹燥幹癟,彈性消失,腹部呈船形下沈,口唇舌燥,身體口渴,四肢冰涼,體溫常降至正常以下,肌肉痙攣或抽搐。患者生命垂危,但若能及時妥善搶救,仍可轉危為安,逐漸恢復正常。

③恢復期,少數患者(多為兒童)此時可能出現發熱反應,體溫會升至38 ~ 39℃,壹般在1 ~ 3天後消退,故這壹時期也稱為反應期。平均病程3 ~ 7天。

目前,大多數霍亂癥狀較輕,與腸道相似。根據脫水程度,血壓、脈搏、尿量分為四種。中重度患者由於嚴重脫水和循環衰竭,壹般更容易確診;但輕者往往被誤診或漏診,導致感染擴散。

(1)輕度,僅有短時腹瀉,無典型的米飯泔水樣大便,無明顯脫水,血壓脈搏正常,尿略少。

(2)中型,癥狀典型,大便典型,脫水明顯,脈搏快,血壓下降,尿量少,壹天500ml以下。

(3)重癥:患者極度虛弱或無意識,出現嚴重脫水和休克,脈搏加快或不可觸及,血壓下降或檢測不到,尿少或無尿,典型癥狀出現後數小時可能死亡。

(4)暴發型:稱為幹霍亂,起病突然,在典型的腹瀉、嘔吐癥狀出現之前,因循環衰竭而死亡。

【編輯本段】3。診斷

診斷基於臨床表現、流行病學史和病原體檢查。夏秋季應詳細詢問可凝性疾病患者發病前壹周的活動情況,是否來自疫區,是否與該病患者及其汙染物有過接觸,是否接種過疫苗。流行病學資料結合臨床和實驗室檢查可以做出診斷。凡在臨床上出現腹瀉癥狀或不明原因者,應盡快取糞便或嘔吐物樣本進行病原體診斷,包括鏡檢、培養、分離、凝集試驗等鑒定試驗。

(1)診斷標準:

①凡有腹瀉、嘔吐等癥狀,糞便培養霍亂弧菌陽性者。

(2)疫區有典型霍亂癥狀,霍亂流行期糞便培養陰性,無其他原因檢查者。有條件可以做雙份血清凝集素試驗,滴度4倍以上才能確診。

(2)可疑標準:

(1)凡在非疫區出現典型腹瀉、嘔吐的病例,應在病原學檢查前確診。

②霍亂流行期間,與霍亂病人有過接觸,有腹瀉癥狀但找不到其他原因者。

附:血清學檢查適合病後回顧性診斷,但對早期診斷幫助不大。診斷必須區分以下腹瀉疾病:①痢疾;②沙門氏菌、葡萄球菌、變形桿菌引起的細菌性食物中毒;③副溶血弧菌引起的腹瀉;④產腸毒素大腸桿菌引起的腹瀉(ETEC);⑤病毒性(尤其是輪狀病毒)胃腸炎;⑥寄生蟲性腹瀉;⑦某些毒物(如有機磷農藥、三氧化二砷)引起的腹瀉。輕度非典型霍亂病例很難診斷和鑒別。壹般只有輕度腹瀉,無嘔吐,血壓脈搏正常,神誌清楚,病程短,三兩天自愈。暴發性霍亂或幹霍亂相對罕見。發病後無嘔吐、脫水,但迅速轉為休克和嚴重中毒性循環衰竭,死亡率極高。1992印度和孟加拉國也爆發了非OI霍亂弧菌引起的腹瀉。

【編輯本段】4。治療和護理

(1)壹般治療和護理:

(1)按消化道傳染病嚴格隔離。癥狀消失6天,糞弧菌連續3次陰性,方可解除隔離。病人的物品和排泄物需要嚴格消毒,可用雙倍量的20%漂白粉乳劑或2 ~ 3%來蘇兒和0.5%氯胺消毒,也可使用新藥“84”消毒劑。病房工作人員必須嚴格遵守消毒隔離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2休息。重癥患者必須臥床休息,直到癥狀改善。

3飲食。嘔吐嚴重時停止進食,嘔吐停止、腹瀉緩解時給予流質飲食,患者能耐受時慢慢增加飲食。

④補充水分是治療霍亂的基本方法。輕者可口服補液,重者需靜脈補液。癥狀好轉後會改口服補液。

⑤標本采集。患者入院後立即采集嘔吐物糞便標本,送常規檢查和細菌培養,並註意標本采集後立即送檢。

⑥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每4小時測生命體征1次,準確記錄出入量,提示排便頻率、量及特征。

(2)輸液的治療和護理:

輸液療法的原則:早、快、適量,先鹽後糖,先快後慢,糾酸補鈣,尿補鉀。

①輸液量:根據脫水程度,入院後2小時內應迅速補液,糾正低血容量性休克和酸中毒。輕型補液應為3000~4000ml,兒童每公斤體重應為100 ~ 500 ml,中型補液應為4000~8000ml,兒童每公斤體重應為150 ~ 200~250ml,重型補液應為800 ml。

②輸液內容:糾正休克和酸中毒開始時,用生理鹽水和1/6mol/L乳酸鈉或碳酸氫鈉。休克糾正後可加葡萄糖註射液,有尿時應立即補鉀。

③輸液速度:所有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在入院後30分鐘內應輸註1000 ~ 2000 ml鈉溶液,或30 ~ 60 ml/min。初始輸註速度非常重要。如果輸液不及時,他們可能會死於休克。或者發生腎功能衰竭,糾正休克後會喪失日常所需。

④輸液註意事項:為保證所需輸液量,使用粗針頭,選擇容易固定的大血管,必要時設置兩個靜脈輸液通道。輸液要加熱,避免大量低溫液體引起不良反應。在整個輸液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是否有心力衰竭、肺水腫等臨床表現,如有應立即通知醫生,減慢輸液速度,並給予吸氧、強心治療。

(3)對癥治療和護理:

①頻繁嘔吐可給予阿托品。

②嚴重腹瀉可酌情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

③肌肉痙攣可采用靜脈緩慢註射10%葡萄糖酸鈣、熱敷、按摩等方法治療。

④如果周圍循環衰竭患者在大量補液糾正酸中毒後血壓不升高,可使用間羥胺或多巴胺。

⑤尿毒癥患者應嚴格控制身體攝入,禁止蛋白質飲食,加強口腔和皮膚護理,必要時協助醫生進行透析治療。

(4)病頭的治療與護理:四環素可縮短療程以緩解腹瀉,縮短排便時間,減少帶菌現象。可靜脈註射直至病情好轉,也可用多西環素、復方磺胺甲惡唑、吡哌酸等藥物治療。

註意:本病常見的並發癥有酸中毒、尿毒癥、心力衰竭、肺水腫和低鉀血癥綜合征,多由醫療或護理不當引起。

【編輯本段】5。流行和預防

流行

在1817 ~ 1923年期間,亞洲、非洲、歐洲、美洲共發生過六次世界性大流行。霍亂於1820年(清嘉慶二十五年)傳入中國,1948年以來已流行近百次,6次世界大流行均波及中國。

霍亂流行的三個階段描述如下。

①傳染源。是病人和帶菌者。Eirto型霍亂在輕癥患者中的比例大於經典型霍亂。帶菌者分為三種:健康帶菌者、潛伏期帶菌者和病後帶菌者。健康攜帶者的排菌時間較短,壹般不到7天。潛伏期多在最後壹兩天,持續時間較短。病後帶菌分兩種情況:臨床癥狀消失後3個月內的恢復期帶菌,大部分患者恢復期帶菌時間在壹周以內,慢性帶菌(連續排菌3個月以上),少見,可能與膽囊或膽道炎癥有關。

②傳播途徑。很復雜,有通過水傳播的,也有通過攜帶者的排泄物(尿液、糞便)傳播的。食物、手和蒼蠅也會傳播霍亂。

預防

(1)傳染源管理:設立腸道門診,及時發現隔離病人,做到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早報告,對接觸者留觀5天,連續3次大便梗阻解除隔離。

(2)切斷傳播途徑:加強衛生宣傳,積極開展群眾性愛國衛生運動,管理水源,飲食,處理糞便,消滅蒼蠅,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3)保護易感人群:積極鍛煉,提高抗病能力,可接種霍亂疫苗。2004年推出了壹種新的口服重組B亞單位/細胞霍亂疫苗。

[編輯本段]6。研究

霍亂是由經典生物型和埃爾托生物型霍亂弧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典型的臨床表現為腹瀉、嘔吐、體液丟失、脫水、全身循環衰竭、電解質紊亂和低鉀血癥綜合征。如果不及時搶救,死亡率很高。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低血容量性休克、腎衰竭和代謝性酸中毒。如果能及時、充分、正確地補充液體,糾正電解質紊亂,即使是重癥患者也會有良好的預後。因其發病快、傳播快,影響人們的生活、生產、旅遊、外貿等正常交往,所以是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規定必須進行國際衛生檢疫的三大傳染病(另外兩種是鼠疫和黃熱病)之壹,是我國依法管理的“甲類”傳染病。

霍亂可分為兩種類型。長期以來,稱為經典生物霍亂弧菌引起的霍亂,稱為埃托生物霍亂弧菌引起的副霍亂。這兩種類型的臨床表現、流行特點和預防措施基本相同。15世界衛生大會1962年5月以後,國際上不再使用傳統的命名方法,而分別稱為霍亂(古典型)和霍亂(埃爾托型)。霍亂(古典型)是世界前六大疫情,而霍亂(埃爾托型)是1961以來世界上所謂的第七大霍亂疫情。目前,該類型已傳播至五大洲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年有數十個國家或地區、數萬甚至數十萬人患病。這種霍亂在中國歷史上沒有記載。最早於1961在廣東沿海出現,已陸續蔓延至20余省(自治區、直轄市),嚴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

病因學

霍亂弧菌屬於弧菌科弧菌屬。是革蘭氏陰性弧菌。細菌很短,呈弧形或逗點狀,它們很活潑。它能產生蔗糖和甘露糖,但不發酵阿拉伯糖,所有這些都與霍亂多價血清凝集。對營養的要求簡單,在普通蛋白腖水中生長良好。最適pH為7.2 ~ 7.4,最適生長溫度為37℃。因為它對酸非常敏感,對堿非常耐受,所以可以區別於其他不易在堿性培養基上生長的腸道細菌。這兩種生物型具有相同的抗原結構,都屬於霍亂弧菌OI,可分為小川奈那、稻葉和彥島三種不同的血清型。在過去,小川奈那血清型在兩個流行菌株中壹直占優勢,但在20世紀末,水稻葉片血清型明顯增加。該菌株可產生具有外毒素性質的霍亂腸毒素,可引起患者嚴重腹瀉。自然突變也是這種菌株的特征之壹,尤其是Eirto生物型。經典生物型的致病性普遍強於休爾生物型。這種細菌對各種常用消毒劑敏感,壹般容易殺滅。

霍亂弧菌進入人體的唯壹途徑是通過飲食從口腔進入小腸。這種細菌對胃酸非常敏感,所以大部分被胃酸殺死。只有少數通過胃酸屏障進入小腸堿性環境的弧菌,通過小腸黏膜表面的粘液層後,才會粘附在小腸上皮細胞表面並在此繁殖,同時產生具有外毒素性質的霍亂腸毒素,引起腸液大量分泌,出現嚴重腹瀉和反射性嘔吐。

[編輯本段]7。中藥

疾病的名稱。又稱觸邪。壹般指突然而劇烈的上吐下瀉、心臟絞痛。《靈樞五失調》:“清氣在陰,濁氣在陽,養氣順脈,衛氣逆行,清濁,胸中混沌,謂之大悲。.....胃裏亂了就是霍亂。”《論霍亂病的病因及癥狀》:“霍亂病人,當人體冷暖、陰陽清濁之時,紊亂在胃腸之間,會因飲食而改變。”《雜病源流:霍亂源流》:“皆因中氣不足,或七情內傷,或六氣外傷,或飲食損傷,或中邪、臟氣、毒氣所致,多發生於夏秋季。”

①指嚴重的嘔吐、腹瀉和傳染病。《傷寒論·霍亂證治源流》:“此皆六氣勝復之變,……或勝於寒濕之間之有禮者,尤在陰雨、酷暑、驟寒之時。”。在壹個家庭裏,在壹英裏之內,或者在壹個封閉的環境裏,又冷又濕。“癥狀包括突然的心臟痙攣、嘔吐和腹瀉、煩躁和厭倦,甚至肌肉抽搐、手足暈厥等等。治療以溫陽散寒為主,如附子理中湯、急救回陽湯、活血解毒湯、急救回生丸、衛生防疫鮑丹等。外治法可以用針刺、熨、刮等方法。如果病情危重,需要中西醫結合搶救。

②指嚴重嘔吐、腹瀉。大多是因為夏天感覺潮濕,或者飲食不當。《醫學概論》卷二:“三交,水谷路。邪氣在上焦,嘔吐不利;邪在下焦,益而不吐;邪在中焦,上吐利下。發病原因是飲食不當,清濁不分,陰陽分明。輕則停止吐利,重則霍亂。”《醫理》卷三:“夏天,我濕漉漉的,上吐下瀉,是霍亂。這是停止飲食造成的。宜寒熱兼治,熱者口必渴,黃連飲之。寒者不渴,藿香正氣散主。”根據病因和癥狀的不同,可分為幹霍亂、濕霍亂、夏霍亂和熱霍亂。

[編輯本段]8。霍亂的其他治療方法

1.刮痧適用於患者的肩頸部、背部、胸部、肋骨等。,並用沾有植物油(或花油)的光滑瓷勺自上而下刮至局部皮膚出現紅紫色。有助於疏通經絡,祛邪外出,緩解霍亂癥狀。

2.肌腱轉移的治療用白酒200毫升,加入樟腦15 g,搖勻,塗於肌腱轉移的硬處,再用力揉搓,有止痛的作用。

3.針灸療法(放血療法)霍亂暴發初期,患者四肢冰涼(血液循環不暢),用消過毒的針對準手指甲與第壹關節之間的部分(自上而下),然後用力壹紮(註意要適度,會疼但不損害健康),然後松手。馬上用手刷手臂和剛被粘住的手指,直到出血,用紙(衛生)擦幹凈,再粘其他。(註意!!!!!這種方法雖然能立竿見影,但是不要經常用,因為經常紮手指會導致習慣。這樣,霍亂爆發時,妳只能用針,而1和2的方法是無效的,沒有作用。所以,不是緊急情況,最好不要用這種方法——小心!!)

[編輯本段]9。化學檢驗

(1)血檢顯示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增多,白細胞計數10 ~ 20×109/L(10,000 ~ 20,000 /mm3)或更高,中性粒細胞和大單核細胞增多。血清鉀、鈉、氯、碳酸鹽降低,血液pH值降低,尿素氮升高。治療前,由於細胞內鉀離子向外遷移,血清鉀可在正常範圍內。當酸中毒得到糾正時,鉀離子移入細胞,出現低鉀血癥。

(2)尿液檢查少數患者尿液中可有蛋白質、紅細胞和白細胞及管型。

(3)致病菌的檢查

1.常規鏡檢可見粘液和少許紅細胞、白細胞。

2.塗片染色取糞便或早期培養塗片作革蘭氏染色鏡檢,可見革蘭氏陰性微彎弧菌。

3.懸滴檢查通過懸滴或暗場顯微鏡檢查新鮮糞便,發現弧菌是活躍的和梭形的。

4.在制動試驗中,用暗場顯微鏡檢查急性期患者的水樣糞便或在堿性蛋白腖水中培養約6小時的表面生長物,觀察其功效。如果有梭形動物,加壹滴01群多價血清。如果有01群的霍亂弧菌,由於抗原和抗體的作用會發生凝聚,弧菌的運動停止。如果添加01血清後仍不能停止運動,則應使用0139血清重復試驗。

5.增菌培養除鏡檢外,所有疑似霍亂病人糞便均應增菌。使用抗生素前應取糞便,並盡快送實驗室培養。增菌培養基壹般為pH8.4的堿性蛋白腖水,36-37℃下6-8小時可形成菌膜。此時應進行進壹步的隔離培養、動態觀察和制動試驗,有助於提高檢出率和早期診斷。

6.常用慶大黴素瓊脂平板或堿性瓊脂平板進行分離培養。前者是壹種高選擇性培養基,霍亂弧菌在36 ~ 37℃培養8 ~ 10小時可生長成小菌落。後者需要培養10 ~ 20小時。選擇可疑或典型菌落,用霍亂弧菌“0”抗原抗血清做玻片凝集試驗。如果是陽性,可以舉報。近年來,霍亂毒素基因的DNA探針在國外也被用於菌落雜交,可以快速鑒定出產01群的霍亂弧菌。

7.PCR檢測最近,PCR技術已在國外應用於快速診斷霍亂。其中,通過鑒定PCR產物中霍亂弧菌毒素基因的亞單位CtxA和TcpA基因,可以區分霍亂菌株和非霍亂弧菌。然後根據TcpA基因的不同DNA序列,區分霍亂弧菌的經典型和Eirto型。4小時內即可出結果,據說每毫升堿性蛋白腖水可檢出不到10霍亂弧菌。

8.經典生物型、埃爾托生物型和霍亂弧菌0139的鑒定。

  • 上一篇:孕婦可以用風油精嗎
  • 下一篇:脫發怎麽辦?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