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熱風引起的脫發突然迅速發展。多為年輕力壯,伴有躁動不安,或頭皮發癢,失眠噩夢,唇紅舌紅,脈數。宜涼血清熱,滋陰安神。
處方:生地15牡丹皮12蟬蛻10當歸10合歡皮12茯苓10郁金10柏子仁15五味子6柏子仁15桑椹。
(2)肝腎不足,表現為頭皮焦黃,或頭發花白,頭發脫落,面色萎黃,頭暈耳鳴,腰膝酸軟,舌淡脈細。治療應該是滋補肝腎,滋陰養血。
處方:熟地黃18白芍12川芎9山茱萸15菟絲子15枸杞子12天麻8羌活9木瓜8何首烏10女貞子12
(3)瘀血阻絡型表現為頭發禿,長期不發,頭皮發麻,面色晦暗,舌上有瘀斑,脈沈緩。治療要活血化瘀,通經活絡。
處方:任濤12紅花10赤芍10川芎6盛迪15丹參12何首烏15莪術10當歸12白術18黃芪24。(1)取穴
主要穴位:阿是穴、陽性反應點、風池穴、百會穴。
配穴:太原、內關、頸、骶、腰。
阿是穴位置:脫發區(下同)。
陽性反應點位置:多位於脊柱兩側,或與索狀、結節狀、水泡狀軟物等陽性反應物接觸,或被酸壓、麻木。
(2)治療
阿是穴和風池穴每次都要取。大部分穴位選在頸、腰、骶骨。專註於積極的反應點。針可以是普通的皮針,也可以是電梅花針。如果是單頭電動梅花針,敲擊前為患者握住銅棒,雙頭電動梅花針由主刀醫生掌握。啟動開關,電流強度以患者能耐受為準,頻率為70 ~ 90次/分鐘。敲擊方法與普通皮針相同。先對脫發區進行密集針刺,均勻落針,從脫發區邊緣開始向中心螺旋,再從非脫發區向脫發區中心纏繞。然後輕敲風池穴或百會穴,在穴位表面密刺,直徑0.5 ~ 1cm。根據頭皮情況選擇刺激量。如果頭皮無明顯變化,用中等刺激量輕拍,使局部充血沖洗。如果頭皮有輕微紅腫,輕拍的方法;如果頭皮發白,至少要用力敲才能滲血。刺激次數可以從初始階段的20次左右逐漸增加到40 ~ 50次左右。其他穴位與風池穴相同。背部叩擊法是:從後頸到骶尾部叩擊脊柱兩側和脊柱中央,反復叩擊數次。椎體間交叉穿刺3次。全部打完後,為了增強療效,可以用老姜片擦,或者在脫發部位塗復方斑蝥酊。塗抹後局部有輕微的疼痛和燒灼感。皮膚針治療每日或隔日1次,15次為壹個療程,療程間隔5 ~ 7天。
復方斑蝥酊的制備:斑蝥20只,紅辣椒20-30克,鮮姜30克,水合氯醛50克,樟腦粉10克,甘油50毫升,氯化汞1毫升,1000毫升的75%奎寧粉2克。
(三)療效評估
療效判定標準:痊愈:頭發全部長出,頭皮厚度恢復正常(5 ~ 7 mm),頭皮溫度恢復正常(30 ~ 434℃);效果顯著:80%的脫發區域長出新頭發,脫發停止,頭皮厚度和溫度恢復正常;有效:50%脫發區長出新頭發,脫發緩解或停止,頭皮厚度和溫度基本正常;無效:針刺前後改善不明顯。
* * *治療1089例,有效率在87.7%-100%之間。其中電梅花針治療821例,治愈742例(90.3%),顯效4例(0.5%),有效52例(6.4%),無效23例(2.8%),總有效率為97.2%。單純皮膚針治療139例,治愈26例(18.7%),顯效74例(53.2%),有效35例(25.2%),無效4例(2.9%)。治愈65例(50.5%),顯效23例(65.438+07.8%),有效26例(20.1%),無效65.438+05例(65.438+01)。後者雖然有效率不高,但有效率明顯高於單純皮膚針[2 ~ 8,17]。(1)取穴
要點:百會、頭尾、阿是穴、生發穴、抗衰老健腦穴。
配穴:明、上星、太陽、風池、外關、天井。
生發點的位置:風池與風府連線的中點。
抗衰老點位置:百會後1寸。
健腦穴位置:風池穴下5穴。
(2)治療
每次選擇2 ~ 3個主穴(需阿是穴),療效不明顯時,酌情加穴。阿是穴為脫發區,可穿透至脫發區中心,防止老穴針尖前傾,針柄頭部與患者頭皮平行,針沿皮膚進入1穴,針感大;健腦穴針尖向下傾斜,進針2穴。這個點位於頭皮內外,要恰到好處。太深太淺都會影響療效。風池穴,針尖斜向下刺入1.0 ~ 1.5寸,以得氣程度為度,其余穴位在得氣後留取。留針時間為65438±05 ~ 20分鐘。每天針灸1次,10次為壹個療程。
(三)療效評估
用上述方法治療斑禿(包括少數其他脫發)***1345例,治愈913例(67.8%),顯效236例(17.6%),有效127例(9.5%),無效69例(5),壹般需二至三個療程左右[9 ~ 11]。(1)取穴
主要穴位:阿是穴、曲池穴、足三裏穴。
配穴:頭尾、百會、風池穴、脾俞穴。
(2)治療
維生素B12,三磷酸腺苷。主穴用1穴(兩側),阿是穴為脫發區,多發斑禿者,壹次選2 ~ 3穴。效果不明顯時,加1 ~ 2對點。用4號針刺主穴(阿是穴從脫發區邊緣向中心刺),待患者感到浮腫時,註射維生素B12註射液0.5ml(100μg/1ml)。用5號牙科針進行穴位配穴,快速穿刺至感到有氣為止,然後註射三磷酸腺苷5 ~ 10 mg(每個穴位)。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壹療程。治療間隔為3 ~ 5天。
(三)療效評估
* * *治療98例,2例,均痊愈。其余96例中,治愈68例,有效20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91.7%[12,15]。
穴位埋線
(1)取穴
主要穴位:阿是穴。
(2)治療
完全暴露的斑禿,在局麻下,用三角形縫合針將0 ~ 1羊腸線作為十字埋線,大面積用雙十字埋線。斑禿邊緣壹定要註意,植入皮下時線頭不能外露,要用紗布和止血纖維包裹。壹般只治療壹次。
(三)療效評估
采用上述方法治療60例患者,治愈54例,有效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6.7%。
穴位激光照射
(1)取穴
主要穴位:阿是穴。
(2)治療
用氦氖激光治療儀照射,波長6328A,輸出功率8 mV,光斑直徑2 cm,直接照射阿是穴,距離10 cm。每個斑禿照射10分鐘,每個斑禿可照射5分鐘。如果斑禿面積超過4×4 cm,就要分區域照射。每天1次,6次後1次,30次為壹個療程。
(三)療效評估
* * * 90例治療後,治愈64例(71.1%),有效20例(22.2%),無效6例(6.7%)。總有效率為93.3%,無效病例均為多發性斑禿[13]。(1)取穴
主要觀點:微眾。
(2)治療
使病人俯臥,對腘窩進行常規消毒,在委中穴上方約4 cm處系止血帶或用手指按壓,使委中穴或附近的淺靜脈腫脹,然後用7號註射針消毒,再將針垂直於皮膚註射,深約2 ~ 3 mm,然後迅速註射出來,出血量每4 ~ 8 ~ 10滴。雙腿可以同時或交替針刺。
(三)療效評估
* * *治療脫發63例,包括斑禿、普禿、全禿,治愈率75.7%,總有效率94%,脂溢性脫發治愈率38.5%,總有效率88.4%,病程超過壹年的脫發患者療效較低[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