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虛弱。運化虛弱表現為厭食或拒食、暴飲暴食、大便難消化食物殘留、精神差、形體消瘦、抵抗力低下、舌淡、苔薄白、脈弱。其發病機理為先天不足,或出生後餵養不當,或長期偏食,損傷脾胃,使脾胃虛弱,運化消化能力減弱,食欲下降。宜健脾益氣,養胃。香砂六君子湯處方:太子參、茯苓、法半夏、陳皮各65438±00g,白術、山藥各65438±02g,薏苡仁、炒扁豆各8g,砂仁、木香各6g。全方具有健脾益氣、滲濕和胃的功效。食滯者,加炒麥芽8克,炒谷芽8克,焦山楂8克。
病例:全某,女,4歲。因為貪吃零食,孩子半年前食欲逐漸下降,飯量不香。他吃多了壹點,第二天拉肚子,大便有食物殘渣,身體變瘦,註意力分散,出汗。經西醫反復治療,未見明顯好轉,舌苔薄白,脈軟無力。辨證是脾胃虛弱,運化失健。該方用香砂六君子湯除半夏,增加山藥劑量,5劑,水煎,每日65438±0劑。第二次確診的時候,看到精神有所好轉,可以吃點蔬菜了,但是吃油膩的東西還是看到拉肚子,瘦。在上述處方中加入焦山楂12g,炒扁豆劑量調整為15g,繼續服用5劑。第三次診斷顯示,孩子精神狀態良好,面色紅潤,飲食基本正常。他可以服用少量油膩的產品,服用香砂六君子丸來處理善後事宜。經過半年的隨訪,發現孩子精力充沛,飲食正常,自我調整,體重增加。
脾臟不健康。食積癥的癥狀是不思飲食或拒食,面色差,體瘦,精神稍差,大便正常,苔白微膩,脈緩。其發病機理是小兒生長發育的旺盛期,“脾常不足”,脾運化不暢導致食滯,食滯於中導致食欲下降,脾胃不和,升降失調,所以出現厭食。治療要加強脾氣,消化,中和。處方用支竹丸修改:白術15g,枳實10g,陳皮、山楂、雞內金各6g,神曲5g。方中白術脾氣健;用山楂、神曲、雞內金消食中和;枳實、陳皮行氣應用廣泛,全方健康消食,起到運脾醒脾的作用。濕重者加茯苓10克,砂仁6克;脾虛者,加黨參10g,準山藥6g;加入炒麥芽8克用於滯乳;氣滯加木香6克,厚樸8克。
張,男,2歲。孩子壹個多月不吃飯,吃了健脾糕等藥物後沒有明顯好轉。診斷結果顯示,孩子面色蒼白,精神尚可,大便正常,皮毛白而微膩,指紋正常。辨證是脾失健運,胃不飽的方法,治療是運脾助消。處方以枳殼丸加減,陳皮、雞內金劑量調整為各3克,加砂仁2克水煎,每日1劑,連用3天。第二次確診後,孩子食欲轉好,能吃少量食物,舌苔白而不膩。除去上述神曲,加入太子參10g,繼續服用3劑。第三次確診後,孩子食欲基本正常,臉色紅潤,精神不錯,馬上自我調整。後續用健脾糕。隨訪壹年多,未發現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