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藏語名字

藏語名字

普通藏姓的藏族沒有姓,壹般用四個字來命名。公元7世紀,松贊幹布建立吐蕃王朝,分封有功大臣以領地和爵位,所以人們在名字前加上領地的名稱,以示身份和官職。比如藏語的創始人吞米桑布紮。

糾正“藏民沒有姓氏”的錯誤觀念

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知道其他不太了解藏族的民族認為“藏族沒有姓”,這是壹種片面的理解。很多藏族人也不了解自己的民族歷史,對自己的民族歷史文化研究不夠深入,所以就假設“藏族沒有姓”。持以上兩種觀點的人都認為藏族應該沒有姓,有姓的就不是藏族。這兩種觀點都不切實際,缺乏真實性。歷史證明藏族是有姓氏的,如《永中苯教圖錄》、《王通鏡鑒》等史書記載。藏民最初是由“神猴”和“巖巫”結合而孕育出來的。當時居住在雅魯藏布江南岸的澤當地區,後來逐漸發展為賽、木、當、董、雜、朱六大氏族,又分屬於不同的氏族。事實上,藏族采用漢姓是歷史和生活環境的產物,也是社會發展和民族融合的產物。所以不能只以有姓無姓來判斷民族屬性,主要從其生活習俗、語言、文化來判斷。藏族貴族有姓氏,奴隸沒有(解放前藏族是農奴制)。康區和安多的壹些土司也有姓氏。

姓氏來源:

(壹)統治階級賦予的姓氏

據《甘肅少數民族誌》等相關史料記載,明初,甘肅境內的藏族分屬周濤、周敏、賀州、莊浪(天祝當時屬莊浪管轄)、西寧四地,衛下有千戶、百戶。很多宗族首領因為對城市的奉獻而獲得了明朝的稱號,有的甚至給了他們漢姓。[13]這說明甘肅藏民,包括天祝藏區,從明朝開始就被統治階級賦予了姓氏。自吐蕃入天竺,藏傳佛教也入天竺。新傳入的佛教與根深蒂固的苯教發生了激烈的鬥爭,最終佛教占了上風。由此,天祝信仰藏傳佛教的人數反復增加,政教合壹的社會制度明顯實行。當時,大量的政治和宗教領袖是忠於統治階級的藏族人,並被賦予姓氏,如“李”和“王”。這種姓也是有根有據的。“李”姓是根據唐朝皇帝李世明的姓氏取的,“王”姓是根據“部落首領”的意思取的。[14]類似給姓的現象不多。據說當時壹個家族各方面都相當厲害,受到統治階級的重視和重用才被賜姓。這種現象就像某種獎勵壹樣,實際上是被統治階級獎勵了。

(B)部落名稱變成姓氏

部落是歷史上天祝藏族社會的壹種結構形式。在歷史演變過程中,部落之間,尤其是部落與不同民族之間的交流逐漸加快,姓氏必然在其中發揮壹定的作用,壹些部落名稱也逐漸轉化為姓氏。比如華藏部落轉化為華氏或藏族,當時主要人口分布在今天的華藏寺鎮附近;當主要人口分布在今天的達隆、東大灘和毛藏時,阿羅部落轉變為阿瓊或羅什。瓦薩部落轉化為瓦薩或牛,當時主要人口分布在現在的檀山附近。多士族轉化為多士族,當時主要人口分布在今天的多士族地區;霍爾托巴部落向陀氏的轉化,當時主要人口分布在今天的毛藏地區;紮提部落轉型為楊,是因為氏族人口主要分布在今天的大紅溝壹帶,又因為這壹帶的紅溝寺活佛是楊坎布,所以紮提部落的人都姓楊。馬家部落轉化為馬氏或馬氏,當時主要人口分布在今天的石門。貝紮部落向白氏家族的轉化,當時人口主要分布在今天的安源地區等等。這種把部落名改成姓氏的現象,很大程度上是中國文化影響的結果。

(3)將部落名稱翻譯成姓氏

天竺部落的名字都有相應的漢語意思。後來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民族之間的交流日益加深,其他民族總是故意刁難藏族不使用姓氏。藏族人把壹些部落名稱翻譯成漢語,以其中壹個字或同音字作為某個家族的姓氏。如甲讓部落的“甲讓”意為天高氣爽,即黎明之意,故該部落姓氏由“天”譯為“田”或以“李”為姓;天竺秦氏屬部落,“莫”意為“青”,故譯為“秦”;而部落的“那”意為“森林”,所以以“森林”為姓等等。這些都是姓氏,方便交流。天祝藏族人總是希望和其他民族接觸越深越好。為了解除別人對沒有姓氏的藏民的故意刁難,就取了姓氏。

(4)以名為姓。

正是由於漢藏文化的差異,與漢族等其他民族的文化接觸交流,使得藏族文化本身也帶來了其他文化的輝煌。天祝藏族因為沒有姓氏而被其他民族不解,經常被嘲笑和鄙視。為了化解這種誤解或矛盾,天祝藏民以首字母取姓氏已有先例,如蔡昂姓“蔡”、索南姓、董誌姓、花旦姓“華”。這些姓氏壹直延續到後代,成為家族的姓氏。這些姓氏大多是別人加的,不是藏民自己加的。他們通常以姓氏稱呼他人,如“王老師”、“王女士”。當這種稱呼加到藏人的交往中,花旦被稱為“花先生”,蔡昂被稱為“蔡女士”的時間很長。

(五)嫁給漢族的子女隨父姓。

鑒於天祝藏區在很早以前就是壹個多民族聚集區,各民族都有交流融合,各民族文化都有不同程度的滲透。這個地區的藏族很早以前就有與漢族和其他民族通婚的習慣,後來他們的後代也開始使用姓氏。如果壹個藏族家庭招壹個漢族男子為夫,按照當地子女隨父姓的壹些習慣,所生子女必須隨父姓,這樣所生子女在民族屬性上就被認為是藏族,因為他們至少繼承了壹部分母親的血統,生活習慣和生產習俗與藏族相同,但他們的名字都被標上了父姓以區別家庭。這種姓氏在社會發展中得到延續,成為了某個家族的姓氏。采用這樣的姓氏,既繼承了天祝藏族“子女隨父姓”的習俗,也反映了當地的壹種傳統觀念,即傳宗接代,招夫是為了繼承家業,延續家族,“子女隨父姓”也是為了家族的發展壯大。

(六)以自然物為姓氏

早期的天祝藏族信仰苯教,所以“萬物有靈”的觀念在天祝藏族中非常普遍,這既是原始人類的世界觀,也是原始宗教的思想哲學基礎。崇尚自然的東西是“萬物有靈”觀念的另壹種體現。崇拜的對象包括天、地、日、月、星、雷電、冰雹、山川河流,甚至土、石、草、木、獸等物。因此,研究者稱博尼教為萬物有靈宗教。【15】正因為如此,天祝壹些藏族家庭的姓氏都是以自然物為名的。這雖然是流傳下來的傳說,但也不無道理。傳說過去這壹帶的藏民沒有姓氏,所以別人故意指責,甚至嘲笑。這樣,被判死刑的人就根據某個自然的東西給自己取了姓,後來被後人采用。比如現在壹些姓“陽”的藏族人,說起自己姓氏的由來。壹個祖先在曬太陽的時候,壹個漢人問他姓什麽,由於他不會說漢語,就指著太陽,於是認為這個人姓“陽”,後來演變成“陽”,後人就以“陽”為氏。這樣的例子在天祝藏族中有很多。中國古代其他民族的姓氏中也有這種現象,如動物、植物、自然現象等。其實這足以說明當時的天祝藏族有著強烈的自然崇拜意識,同時也可以看出他們取的姓氏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七)崇拜漢族偉人,以其姓。

在天祝的歷史上,藏族人的生活不僅限於草原和農田。他們從事商業或狩獵,在生產生活中與其他民族有著頻繁的接觸。生活在“英雄部落”的藏族人,尤其是崇拜英雄和人才的藏族人,在取姓的過程中,往往會借用壹個英雄的姓。例如,據說楊姓來自崇拜宋代著名的,李姓來自崇拜唐代皇帝李世明。藏區等地都存在這種現象。2005年6月,我們在甘南藏區走訪時,發現叠部縣鄉有許多人姓包、姓李。據當地壹些老人說,包是拜時取的姓,但包、包二字是譯名,贛南文史資料中也有記載。這種取姓方法完全是借用漢族人的姓氏,是藏漢文化交流融合的結果。

上面提到的天祝藏族姓氏的七種來源都表現出壹種規律性和壹定的特點,即來源久遠,內容豐富,來源具體,不以個人意誌為補充。很明顯,天祝藏族還有部落的痕跡,從壹些部落名稱和姓氏中可以看出濃厚的宗教色彩。就姓氏的起源而言,天祝藏族姓氏的采用受到了漢文化的強烈影響,是天祝藏族和漢族歷史交往和文化交流的有力見證。

第四,藏族姓氏研究中不可忽視的幾個問題

(1)同姓的人不是壹個民族。

如前所述,天祝是壹個人口眾多、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所以不同民族之間可能存在同姓。更難區分的是,天祝藏人壹般有兩個名字,壹個是中文名,壹個是藏名。藏語名字是由壹位活佛或壹位受尊敬的人在出生後不久取的。中文名通常在開學時取。如果是藏族,可以沒有中文名,但壹定要有藏文名。區分壹個人是藏族還是其他民族,區分的標準要看這個人的祖先屬於哪個民族。

(2)同姓同國籍的人不是同源的。

很多藏族人都用同壹個姓氏,但不屬於同壹個家族。就西溝、西大灘的“李氏”家族和火燒城的“李氏”家族而言,他們都是藏族,但前者的姓氏是統治階級給的,後者的姓氏是由部落名稱轉化而來的,所以他們不屬於同壹個家族,而只是不同部落中同姓的人,所以我們說他們不同源。

(3)有些藏族人的名字前面有不是姓氏的字。

從目前的壹些現象來看,天祝縣等藏區的很多藏族人也在名字前加上類似“姓”的字,比如華瑞?東至,錯考?紮西,馬莎?多吉等等,這些都是為了在同壹個地方區分同名同姓的人。在翻譯這樣的名字的過程中,名字和類似“姓”的字之間往往要加壹個點,這已經形成了壹種習慣寫法。值得壹提的是,這類類似姓氏的詞來源廣泛,有的還加了村名,比如秀茶?任青;有些是按職位加的,比如Cuohong?周嘉;有的宗教人士加廟,比如霍?朱倩等等,這些都是當地人為了區分兩個或兩個以上同名人而加上的,其適用範圍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只適用於有限的地區。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由於各地聯系的加強和地方文化的交流,名前加姓的現象越來越多,尤其是在學術界。

綜上所述,天祝藏族的姓氏是該地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姓氏主要來源於統治階級、當地部落名轉化為姓氏、當地部落名翻譯為姓氏、人名首字母作為姓氏、與漢族通婚、自然物崇拜和大漢族崇拜。天祝藏族姓氏的起源既沿襲了藏族固有的姓氏,又借用了漢族的姓氏,是歷史發展進程中藏漢民族交流的見證,是藏漢文化融合的結果。本文對該地區藏族使用姓氏的現象進行了粗淺的分析。由於缺乏相關資料,本人水平有限,無法進行深入探討,需要繼續收集資料,進壹步探索研究。

七世紀以後,佛教在西藏盛行,壹切都染上了佛教的色彩。人家還喜歡請活佛打名號。如果壹個人出家了,不管多大年紀,都要被寺廟堪布重新剃度,取法名,俗名從此取消。僧人或活佛晉升為上壹級僧人的,其姓名應加僧級或爵位,如堪布倫珠陶凱。Kampo是個和尚。活佛的名字壹般要冠以寺廟或家族的名字。

普通人沒有姓,只有名。如:“多吉子丹”、“索朗王堆”、“更堆群培”;為了稱呼方便,人們只用全名的兩個字作縮寫。可以用第壹、三個字縮寫,如“耿隊群培”簡稱“耿群”;把前兩個字或者後兩個字作為縮寫也是有用的,比如簡稱“多吉子丹”或者“多吉”。

平民起的名字都有壹定的含義,都有壹定的思想感情,豐富多彩。壹種是以自然物為名,如:達瓦?(月亮),尼瑪(太陽);也有以孩子出生為名的日子,如龍嘎(30日);還有以孩子出生的星期命名的,如尼瑪(星期日),也解釋為“太陽”,達瓦(星期壹),也解釋為“月亮”、“月”。很多家長都把感情寄托在給孩子起的名字上。如果父母認為孩子太多,想終止生育,就會給孩子取名“倉村”,意為終止。“窮”是最小的意思,也就是沒有更多的孩子。如果父母想生男孩,就給剛出生的女兒取名“布奇”,意為“帶來男孩”。

  • 上一篇:鹽水可以治療濕疹嗎?
  • 下一篇:感冒了,頭疼,嗓子疼怎麽辦?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