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癥狀表現
1,腰部或腿部疼痛,臥床休息後可緩解,下床壹段時間後再次疼痛。
2.走路時疼痛加重,不能完全直著走。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大多需要按住腰部疼痛的壹側,咳嗽、打噴嚏或提重物時疼痛突然加重。
3.腰部以上外傷後有腰部疼痛或單側下肢疼痛。
4.腰椎間盤突出的早期癥狀可表現為:腰疼多位於下腰部壹側,腿疼多為壹側向遠端的放射痛,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可伴有麻木。
5.單側鞍座區(自行車與鞍座接觸的部位)或壹側(兩側)小腿外側、足背外側或內側疼痛或麻木,或兩者同時存在。
腰椎間盤突出的主要危害
首先,如果妳在生活中患上了腰椎間盤突出癥,癥狀會是腰疼,主要表現為下腰椎肌肉的腰骶部隱隱作痛。此時如果選擇仰臥,疼痛癥狀會減輕,但活動後會加重,嚴重時會出現痙攣性。
其次,腰椎間盤突出早期會出現放射痛或下肢麻木的癥狀。此時如果有疼痛,主要集中的部位是沿著臀部、大腿、小腿回到足根或腳背,是放射性的刺痛。這時候再嚴重壹點,就和觸電壹樣了。此外,機械壓迫往往會導致下肢麻木或發冷。
最後下肢的感覺和運動功能減弱。此時主要是因為神經根受損,導致患者主導的感覺和運動功能減弱。嚴重的話就丟了,導致患者生活中經常出現皮膚麻木、發冷、皮膚溫度下降的情況。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並發癥
1.粘連和瘢痕:手術部位神經根和椎板切除術後,硬膜外露部分常發生粘連和瘢痕,留下腰痛或神經根放射性疼痛。
2.感染:感染是所有外科手術的並發癥之壹。腰椎間盤摘除很可能並發手術切口感染和椎間隙感染。
3、腰椎骨贅的形成:退變椎間盤的鄰近邊緣往往會形成骨贅,椎間孔內的骨贅和後縱韌帶上較大的骨贅會壓迫神經根,出現腰椎間盤突出的征象。
4、導致腰椎不穩:腰椎三關節復合體椎間盤後關節的退變可能導致相互影響,使腰椎不穩,無法維持脊柱的穩定,椎體和關節突增生,最終出現纖維性或骨性強直。
5、大血管損傷:最常見的是後路手術時對後腹壁大血管的損傷。
6、器官損害:血管損傷還可能伴有其他器官損害,如膀胱、輸尿管或小腸。壹旦發現,應立即剖腹手術,及時修復受損器官,避免腹膜炎。
7.脊柱不穩:部分患者術後腿痛消失,腰痛持續時,有明顯的脊柱活動異常,拍腰椎功能運動X線片。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日常護理
1,上班註意勞逸結合,姿勢正確,不要久坐,劇烈體力活動前做熱身活動。
2、平時要有良好的坐姿,臥床休息,睡覺時床不要太軟。保持脊柱彎曲。
3、腰椎間盤突出是可以調理的,要註意循序漸進,堅持鍛煉。
4.腰椎間盤突出是壹種運動系統疾病,預防原則要求減少運動,放松。
5、應加強背部肌肉訓練,增加脊柱內部穩定性,長期使用腰圍,尤其需要註意背部肌肉的鍛煉。如果需要彎腰拿東西,最好是屈臀屈膝,以減輕腰椎間盤後面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