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養陰十法:分享治療各種皮膚病的心得

養陰十法:分享治療各種皮膚病的心得

滋陰療法是指生津、補血、養精的治療方法。

在過去的醫學理論中,對內科雜病和熱病的解釋很多。然而,許多皮膚病的發生發展都與陰虛、血虛、精虧有關。

《辨證論治選醫準則》壹書指出:“瘡瘍之功,皆因膏肓、醇酒、炙子、過勞於宅、七情郁火、陰虛陽亢、正氣不足、氣衰不能生、榮衛虛弱、外邪侵襲、氣血受損所致”。

《選科經驗集》也說:“邪合,其氣必虛。陰虛,邪必聚。”

《外科辨證論治全書》在論述“白癤”時,不僅描述了典型的臨床證候,還指出了病因和治療方法:“血虛體瘦者,宜養血潤膚;用豬脂肪擦。”

看上面的文獻,說明陰血精液不足確實是很多皮膚病的主要病因之壹。

因此,滋陰是治療皮膚病必不可少的重要法則。結合不同種類的皮膚病,分別給出了十種滋陰的方法。

01

滋陰化解法

六淫外邪入侵人體,皮毛首當其沖,尤其是風、暑、燥、火都是陽邪,更容易傷津傷津。

吳鞠通說:“熱盛則傷陰。”。

此法適用於身體陰虛,陽邪在肌癰,尚未蔓延到養血階段的壹切情況。

主要癥狀:突然出現大小不壹的紅色風團,遍布全身,或成圖,或成點滴,偶有眼瞼或嘴唇腫脹;

自覺灼熱瘙癢,發熱,微咳,咽幹咽痛,口幹口渴,脈數,再按無力,舌苔少紅,或淡苔,或苔起皮。

常見疾病:急性蕁麻疹、急性點滴狀銀屑病、中毒性紅斑、酒精性紅斑、風疹、感染性紅斑、面部丹毒等。

代表方藥:銀翹散去除豆豉,加入牡丹皮、生地、大青葉、北宣參方。

藥物:金銀花、連翹、桔梗、荊芥、防風、炒牛蒡子、大青葉、生地、玄參、牡丹皮、綠豆、赤芍、甘草。

02

滋陰清氣

《傷寒論》中有壹句話:“熱得如此劇烈,津液立即消失,必是白虎”。

可見此法可用於治療氣血雙燒階段,此時邪熱正犯氣,有向營血蔓延的趨勢。

主要癥狀:全身或某壹部位出現大面積彌漫性紅斑,手按壓時紅腫暫時消退,或紅斑上立即出現丘疹、丘疹、針帽大小的血皰;

伴有實熱、煩渴、厭食、全身無力、尿短、便秘;脈強,舌淡紅略絳,苔黃略幹。

常見疾病:麻疹樣和猩紅熱樣藥疹、夏季皮炎、光毒性皮炎、植物日光性皮炎、離心性環狀紅斑、系統性紅斑狼瘡(活動期)、紅皮病(早期)等。

代表方劑:化斑湯。

藥用:石膏、芒硝、知母、生地、麥冬、沙參(西洋參)、紫草、紅花、油菜花、炒槐花、山藥。

加入犀牛角(常用水牛角代替);添加羚羊角用於熱毒引起的肝損傷。

03

滋陰涼血

《論血證》說:“血為火所生。如果不清火就補血,最終火會膨脹,不能生血。所以壹定要用清火的藥物來養血。”

凡邪熱傳至血穴,致血熱沸騰,迫血溢於膚者,唯有甘寒滋養其陰,火則降伏其血。

主要癥狀:四肢常可成批出現大小不壹的紅斑和針帽狀紫癜;或對稱性丘疹、風團、水皰、血皰等皮損,嚴重者還會累及黏膜;

既有發熱、關節痛、困倦乏力,又有咯血、咳血、便血、鼻出血等。;脈細數,舌紅少苔。

常見病:猩紅熱紅斑、漆樣皮炎、過敏性低敗血癥紅斑、多形性紅斑、過敏性紫癜等。

代表方劑:梁雪地黃湯。

藥用:生地、黃連、炒梔子、玄參、黃芩、甘草、炒牡丹皮、赤小豆、白薇、炒白芍、芒硝。

04

滋陰祛濕

濕邪有內因和外因,但內因濕邪是由於元氣虛弱所致。所以,該法適用於陰虛濕盛階段,因為“強水補陰,則真水運行,邪濕將無余室”。

主要癥狀:除了皮膚上常見的多形性皮疹外,還可以看到全身被浸泡的流水,甚至長期難以愈合;或者經常重復,使皮膚變厚,看起來像苔蘚;

自覺瘙癢不適,伴有低燒、煩渴、手足發熱、小便短赤。下午,上述癥狀往往會加重,脈細數,舌苔很少或沒有紅色。

常見病:濕疹、特應性皮炎、陰囊濕疹等。

代表方劑:滋陰處士湯。

藥物:生地、炒白芍、當歸、玉竹、炒牡丹皮、茯苓、澤瀉、赤小豆、沙參、黃柏、石斛、澤蘭等。

05

滋陰潤膚

幹惡傷人,多變。

“在外面幹燥,皮膚皸裂;如果裏面幹了,精血就幹了;如果是肚子上幹,咽部和鼻子也會幹;幹了就關了。”

因此,鹹宜適用於陽虛、陰虛、精血衰竭引起的皮膚病。

主要癥狀:皮膚幹燥片狀,甚至粗糙皸裂;頭發枯黃,失去水分;眼睛、鼻子和嘴、外陰和其他自然孔幹燥;自覺癢,尤其是晚上。

咽幹、口幹、易怒、小便短黃、脈細數、舌紅、津液少或有裂紋、少苔或無苔。

常見病:老年瘙癢癥、紅色糠疹、魚鱗病、幹燥綜合征等。

代表方劑:紫棗楊蓉湯。

藥用:熟地黃、生地黃、炒白芍、當歸、甘草等。

幹除蘆筍、麥冬、沙參、玉竹、五味子;加入枸杞子、何首烏、山藥、肉蓯蓉、鹿角膠;加入玄參、麥冬和花粉至幹;加入桃仁、烏梅仁、火麻仁等。

此外,人乳、牛奶、梨汁、甘蔗汁等甘潤之品,定時服用,更有利於生津潤燥,促進身體的恢復。

06

滋陰通絡

滋陰通絡法,又稱韓幹通絡法。

人的體質是陰陽平和。然而,它是陰虛的身體,如果受到六種外邪的攻擊,或從熱轉向,或如果服用過於炎熱,它可以損害殷琦。

陰少陽多,病強,陽取陰,所以經絡不通,產生內熱,所以治療要養陰通絡。

主要癥狀:皮內膜外常可觸及大小不壹的結節或腫塊,顏色淡紅或暗紅,或膚色鮮紅。有些疼痛難以忍受,難以靠近手。天冷時疼痛減輕,天熱時疼痛加重。嚴重時,疼痛如刀。有的是又疼又疼。

如果長期不了解,就會積熱毒毒肉,變成潰瘍壞死。伴有低燒,五心煩熱,口幹嗜酒,全身無力,夜眠不安。脈細或沈,舌質紅暗或有瘀點,苔薄黃或少。

常見疾病:紅斑性肢痛癥、皮膚過敏性血管炎、硬化性紅斑、結節性多動脈炎等。

代表方劑:梁雪五根湯。

藥用:茜草、天花粉、板藍根、白茅根、生地、絲瓜、海桐皮、忍冬藤、白薇、玄參、川牛膝、炒丹皮等。

07

滋陰降火

火是壹種病,危害很大,變化很快,勢很明顯,氣很暴。但是,真正火的是病人,十個也就三四個;虛火是病人,十味有六味。

因此,滋陰降火是被廣泛應用的重要原則之壹。

主要癥狀:口腔、唇部、外陰反復糜爛或潰瘍;雙眼紅腫或幹澀,口苦,心煩失眠,聲音嘶啞,自覺瘙癢不適,脈數,舌質紅苔脫落或少苔。

常見疾病:白塞氏綜合征、復發性口瘡、粘膜扁平苔蘚;皮肌炎(亞急性期)、亞急性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代表方劑:滋陰江火湯。

藥物:生地黃、熟地黃、當歸、炒白芍、天冬、麥冬、炒白術、知母、黃柏、甘草、玄參、炒牡丹皮等。

08

滋陰平肝

肝主藏血。血燥導致急性肝,肝血不足,腎氣不足,失去筋的營養,皮膚表面過度生長。

主要癥狀:面部、手背、腳底出現斑丘疹或扁平丘疹,大小如針帽或黃豆甚至櫻桃。有的表面光滑,有的粗糙如小米,有的絲滑如蓮。

或肛門周圍發現許多形狀不壹的疣,如蔬菜花紋,顏色灰暗;或面部出現深褐色角蛋白增生,伴有面部幹燥、皮膚瘙癢、心煩易怒、咽幹口燥、脈數、舌紅苔黃略幹。

常見病:扁平疣、尋常疣、老年性角化病、尖銳濕疣、血管角化瘤等。

代表方劑:蟾酥軟堅湯。

藥用:生龍骨、赭石、生薏苡仁、玄參、茯苓、當歸、白芍、柴胡、焦山梔子、生地、何首烏、炒白術等。

09

滋陰熄風

邪熱久治不愈,累及肝腎,焚燒積滯之水,導致真陰衰竭,虛風內旋,少邪多虛之證。補真陰靜虛風的急方。

主要癥狀:高熱、面紅、雙眼向上或斜視;煩躁不安,肌肉痙攣,或手足蠕動抽搐交替出現,然後神疲乏力,表情淡漠,嗜睡,有時想脫。

脈弱,舌紅少苔或無苔。

常見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腦病期)、大皰性表皮松解萎縮壞死型藥疹、白塞氏綜合征(精神癥狀)、天皰瘡(晚期)等。

代表方劑:大定朱峰加減。

藥用:白芍、阿膠、龜板、生地、五味子、牡蠣、麥冬、羚羊角、茯苓、高麗參、炒丹皮、鱉甲、鉤藤。

10

滋陰補腎

腎陰不足的地方,精氣不化血,使腎外的毛發缺乏營養來源,因此,從毛發的消長,可以看出腎氣的盛衰。

主要癥狀:中老年人頭發灰白,焦枯但不潤澤,頭部或眉部有進行性斑片狀毛發脫落,或灰白色細鱗片,似麩皮,隨時間推移頭發逐漸稀疏脫落。

伴有頭暈、失眠、健忘、腰膝酸軟、精神疲勞。脈細弱,舌紅少苔。

常見病:斑禿、白發、皮脂不足、幹性皮脂溢出等。

代表方劑:七寶魯美丹。

藥用:何首烏、茯苓、牛膝、當歸、枸杞子、菟絲子、生地、山茱萸、女貞子、墨旱蓮、桑椹等。

討論

滋陰的方法是仲景創造的,丹溪推廣的,石天演奏的。

葉在《醫案臨證指南》壹書中提出了與皮膚病密切相關的基本原則:“九竅不和屬胃病,陽喜偏軟,邪剛偏燥”。

皮膚病滋陰的方法中,最重要的就是脾胃之陰。

若病在陽明之斑;陰歷丘疹、水泡、滲出、糜爛;少陰皮膚的燥熱,都與脾胃陰的生化有關。

所以只要胃能滋潤,脾能升降,中州健康,就能抵禦外六淫的侵襲;有利於內臟功能的協調。更何況原生金,金生水,腎氣自給,氣血中和,身體可以自行恢復。

滋陰在皮膚科的臨床應用往往體現為發汗、下法、調和、清補五法,以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但滋陰的藥物多為甘寒、鹹寒,性質油膩。故木火體質、病程長、各種陰、精、血、液不足引起的各種皮膚病均可適用。

但濕熱之證不適宜,否則會被指責為病邪郁結。

滋陰不排除扶陽,要善於處理陰陽關系。

壹般來說,初發皮膚病的病位在表、表裏或半裏時,陰藥與陽藥的比例為6: 4,宜選用性味辛、氣淡的陽藥,如防風、荊芥、藿香、佩蘭、羌活、炒牛蒡子等。

對於慢性疾病,病位在內,陰藥與陽藥之比為7: 3。最好選擇辛熱味純的陽藥,如附子片、肉桂、仙茅、淫羊藿等。

如果妳不知道如何擁抱陰陽,如何養陰,妳只知道如何用壹些甜的和冷的,鹹的和冷的和軟的東西;說來為了幫助陽,簡單地使用大量的燥熱之品,其結果必然是“陽遇上陽,就被烤焦;陰遇陰,無聲。”

  • 上一篇:老年人胸悶心悸調理方法介紹
  • 下一篇:小兒夜咳藥方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