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這是壹組以復發性弛緩性麻痹為特征的疾病。低鉀型在臨床上最常見,多與鉀代謝紊亂有關。
分類
周期性麻痹可分為三類:低鉀血癥、高鉀血癥和正常血鞘。最常見的是低鉀血癥周期性癱瘓,在測試過程中血液中鉀離子的濃度下降。患者多為年輕男性,病情也比較嚴重。30歲以後,發作減少,逐漸停止。大部分壹天可以出現幾次,最少的壹生只能出現壹兩次。
疾病的起因
誘發周期性麻痹的因素有感染、外傷、情緒激動、月經、過度疲勞、感冒等。,以及大量食用谷物、面粉和糖類食物,劇烈運動後臥床休息和壹些藥物如腎上腺素、甲狀腺素、胰島素和葡萄糖註射液。
診斷
壹、病史和癥狀:
中青年男性多見,可能有家族史,常因受涼、飽餐、勞累誘發;常發生在半夜、清晨或午睡後,急性起病,可反復發作,以四肢癱為主要表現。
二、體檢發現:
1.四肢不同程度的弛緩性麻痹常始於下肢和近端。嚴重者累及呼吸肌,可有肌痛而無感覺障礙。大多數在幾個小時到壹兩天內恢復,有些可以持續壹周左右。
2.當心肌受累時,可能會出現心動過緩、室性早搏和血壓升高。
3.應排除癔癥、格林-巴利綜合征、甲亢、醛固酮增多癥、棉酚中毒、腎小管酸中毒引起的低鉀血癥。
三、輔助檢查:
發作時血鉀降低,心電圖顯示低鉀血癥。癱瘓肌肉對DC刺激的反應減弱並消失。
處理措施
第壹,攻擊期:
可壹次性服用氯化鉀4-10g(兒童0.2g/kg),待病情好轉後繼續服用氯化鉀1-2g /d,待完全康復後停藥。將10%氯化鉀30ml加入1000ml生理鹽水中緩慢滴註,24小時氯化鉀總量不超過8 g,呼吸困難者應吸氧吸痰,必要時進行人工呼吸。心律失常患者給予10%氯化鉀30ml,胰島素10u加入1000ml 5%葡萄糖溶液中緩慢靜脈滴註。洋地黃類藥物易中毒,禁用。
二、間歇期:
避免各種誘因,如飽餐、大量吃高糖飲食、疲勞等。必要時口服10%氯化鉀10 ml,每日三次。
三、個別患者在間歇期仍有心律失常,常因室性心動過速猝死。我們應該提高警惕,積極防範。
預防常識:
這種疾病的第壹次發生,往往會讓患者及其家屬、朋友恐慌、恐懼、不知所措。原本健康的手腳壹下子動不了了。疾病發生後,應及時將患者送往醫院治療,最好是神經內科。大多數專家可以很快做出診斷,並給病人開更多的叫做“氯化鉀”的藥。醫生也會診斷妳為什麽會有這個病,建議妳做相關的檢查。為了預防這種疾病的發作,可以服用乙酰唑胺等藥物。但重要的是要避免劇烈運動、寒冷刺激、過飽或饑餓、情緒緊張、過量甜食、過量飲酒等。,從而達到合理膳食。
中國傳統療法
1.辯證治療
(1)濕熱浸泡型
四肢麻痹,起於背部和臀部,蔓延至下肢,或達上肢,胸悶,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數。
治療要清熱利濕。處方:吳渺散加減,其主要成分為白術、黃柏、黃連、蛹蟲草、牛膝、丹參、車前子、白術。
方藥:蒼術、黃柏為治療濕熱痹阻的二妙丸,加牛膝三妙丸治療下焦濕熱,加米仁明四妙散治療濕熱痿弱,加黃連加強清熱瀉火、祛濕解毒之功,效果更佳。丹參活血化瘀,車前子利水,白術健脾利水。
(2)中氣不足
四肢無力,手不能舉物,腳不能站立行走,精神疲乏,食欲不振,氣短懶言,腰膝酸軟,面色蒼白,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脈弱。
宜補中益氣,疏通經絡。處方:補中益氣湯加減,主要成分為:黃芪、黨參、白術、甘草、升麻、柴胡、桂枝、桑寄生、牛膝。
方壹:補中益氣湯能大補元氣,配合桂枝、桑寄生、牛膝等。周期性麻痹心電圖表現為T波減少,U波出現,QRS段延長。補中益氣湯可收縮心臟,興奮心肌,改善機體蛋白質代謝,提高血清白/球蛋白比值,防止貧血發展,增加體力,均有利於本病。許多含鉀量高的中草藥,如黃芪、赤小豆、綠豆、龍眼肉、核桃、香菜、山慈菇、山藥、百合等。,可以辯證選擇。此外,食物中鉀含量高於500 mg/100 g的還有蕎麥、大豆、蠶豆、花生、榛子、蓮子、百合等。
2.針灸
首選穴位:脾俞、腎俞、大腸俞、環跳、懸鐘。
備用穴:足三裏、大椎、三陰交。
方法:根據癱瘓範圍,選擇2 ~ 3個首選穴和2 ~ 3個備用穴,針刺或電針20 ~ 30分鐘,每日1 ~ 2次,10次為1療程。
[編輯此段]周期性麻痹的臨床表現和癥狀
臨床表現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肌無力。肌力減退表現為對稱性雙側癱瘓,下肢重於上肢,近側肢體重於遠側肢體。而雙側下肢不對稱癱瘓1例,頸肌無力3例,呼吸肌無力6例,其中呼吸肌麻痹1例。雖然呼吸肌麻痹在臨床上比較少見,但是如果不及時治療會有生命危險。李誌華[4]報道呼吸肌麻痹死亡率為3.9%,可見及時補鉀和準備呼吸肌麻痹搶救設備的重要性。文獻報道周期性癱瘓患者腱反射低下[2],但本組資料顯示半數以上腱反射正常活躍,僅有44%腱反射低下或消失。可以看出,肌病中肌肉無力的程度與腱反射減少的程度是不壹致的,可以用來鑒別壹些有神經損害的疾病。肌肉麻痹較輕,腱反射減少明顯。65.5%患者無感覺障礙,35%患者有主觀不適,多為肌肉酸痛麻木,無感覺減退,與有神經損害的疾病不同。該組110例中僅有1例有泌尿系和糞便異常,與李誌華報道的90%尿瀦留相差甚遠[4]。尿瀦留是否是周期性麻痹的臨床特征值得懷疑。
[編輯此段]周期性癱瘓的註意事項
周期性癱瘓患者的註意事項
休息指導提供安靜舒適的環境,將患者安置在床位少、病情輕的病房,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通風良好,空氣新鮮,避免強光刺激。避免劇烈運動和感染,以免增強患者自身的應激,導致腎上腺素分泌增加,血鉀降低。同時應避免感冒和情緒激動。患者外出需要有人陪同,以防意外。
飲食指導是針對甲亢並發低鉀型周期性麻痹的特點。患者除了低碘、高蛋白、高維生素外,還應多吃含鉀量高的食物,如豆類、水果、紅棗、花生、動物內臟等。這類食物每100g g含鉀200mg,不要喝濃茶、咖啡、酒等刺激性飲料,以免引起興奮。
在用藥指導下靜脈補鉀期間,由於鉀鹽對血管壁有較強的刺激性,患者有抵抗力,所以要耐心向患者解釋補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甲亢前應口服盧戈碘,並詳細說明劑量及註意事項,以便患者口述。
心理疏導:甲亢患者容易出現情緒波動,易怒。當它們合並低鉀性周期性麻痹時,會變得弛緩,嚴重時會喪失運動能力。這時候患者更加焦慮和恐懼。護士應告知患者預後良好,補鉀後恢復快,並鼓勵患者表達自己的擔憂,消除其消極心理狀態,幫助其樹立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通過健康教育,使患者保持穩定的情緒,合理飲食,遵醫囑服藥,積極配合術前準備,盡早手術,縮短了住院時間,收到良好效果。
護理措施
1.癱瘓後定期(壹般2小時)翻身,防止局部組織過度壓迫和缺血產生褥瘡。
2.定期進行癱瘓肢體的被動活動,加快恢復進程。
3.少食多餐,每天4 ~ 6次。菜肴要清淡,避免高糖、高鹽飲食,如巧克力、甜點、月餅、鹹菜、泡菜等。
4.避免暴飲暴食。
[編輯此段]應避免周期性麻痹的飲食。
周期性麻痹是壹種以反復發作的肢體弛緩性麻痹為特征的疾病,多見於年輕男性。雖然病因復雜,但疾病發作時,大多數人都有血清鉀濃度降低、過度疲勞、精神緊張、寒冷刺激等原因。,而飽腹感是壹個普遍而重要的原因。
原因是飽腹感後,大量碳水化合物進入胃腸道,被消化分解為葡萄糖,吸收入血後增加血糖和胰島素分泌。在胰島素的作用下,葡萄糖合成為糖原儲存在細胞內。這個過程需要鉀離子的參與,鉀離子從細胞外進入細胞,使血清鉀降低。正常人的血清鉀水平並沒有低多少,但周期性麻痹患者,可能是由於身體因素,也可能是多種甲狀腺激素的作用。糖原合成過程中,過多的鉀離子轉入細胞,使血清鉀濃度大大降低,超過正常水平,影響神經肌肉功能,導致癱瘓。
因此,為了預防疾病的發作,我們應該少吃甜食,尤其是不要過飽。
周期性麻痹患者應選擇含鉀量高的食物,如豆及豆制品、畜肉、禽蛋、蔬菜、幹鮮果品及各種水果等。
低鉀型周期性麻痹患者應避免暴飲暴食,註意休息,多吃富鉀食物,避免食用生棉籽油,預防低鉀血癥。預防這種疾病,可以多吃富含鉀的食物,如茶葉、新鮮蔬菜、水果等。同時要註意避免過度勞累、感染、飽腹、受涼等誘因。必要時也可口服壹些藥物,如鉀水、乙酰唑胺、曲安奈德等。
【1】內分泌疾病會導致周期性癱瘓嗎?
周期性麻痹是壹組以周期性弛緩性肌肉麻痹為特征的疾病。發作之間的肌肉是正常的,只有少數頻繁發作的患者出現肌肉萎縮。由於發作時大多伴有血清鉀含量的變化,故本病壹般分為低鉀血癥、高鉀血癥和血鉀正常。最常見的是低鉀性麻痹,首次發作往往在兒童期或青春期,誘因為飽食、劇烈運動、寒冷等應激情況。晚上發病,早上起來才發現的比較常見。癱瘓是對稱的,涉及髖關節和肩關節附近的肌肉。患者經常抱怨蹲廁所後難以起身,梳頭時手臂擡不起來。少數嚴重發作也可能引起呼吸肌麻痹或心律不齊。高鉀性麻痹的癥狀與低鉀性麻痹相似,而正常血鉀性麻痹非常罕見。
在內分泌疾病中,甲亢可導致低鉀血癥,引起周期性癱瘓。在甲亢患者中,由於鉀離子過多地轉移到細胞內,細胞外的鉀離子濃度降低,肌肉細胞的正常功能需要細胞內外的鉀離子濃度保持壹定的梯度。在這種情況下,肌肉會表現出弛緩性麻痹。其他內分泌疾病,如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也會引起低鉀血癥性癱瘓,但不是周期性發作,所以不屬於周期性癱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