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的心理治療
高血壓的心理治療在臨床治療中非常重要。如果壹個人患有慢性病,甚至是不治之癥,總是情緒低落,煩躁不安,往往會加速病情的發展,不利於治療。部分高血壓患者心理情緒不穩定,使藥物控制後血壓變化明顯,給治療帶來諸多困難。因此,高血壓患者應重視心理治療。
1.保持積極樂觀。
積極的情緒對人的健康非常重要,它能帶來活力和希望,給人戰勝困難的勇氣。消極和抑郁的情緒對人的健康非常有害。長期壓抑的情緒和突然強烈的精神刺激會致人死亡。正如《黃帝內經》所說,“精神內傷,則身失”。壹個人得了慢性病後,性格往往會發生變化,使得原本開朗的性格低落。在此期間,患者往往更多考慮的是生死和家人,因此興趣狹窄,感情平淡,性情倔強,情緒抑郁,消極悲觀。如果長期堅持,會破壞內環境的穩定,使生理平衡失衡,免疫力下降,從而加重原有病情,產生新的疾病。
積極樂觀的心情能讓人心情愉悅,心情平靜。凡事考慮積極因素,但不要太計較個人得失,要從長計議。開心的時候,食欲增加,消化功能增強,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增強抵抗力,改善現有的身體狀況。
高血壓患者要始終保持樂觀豁達的氣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加強思想修養,遇事站得高看得遠,不愁沒病。因此,高血壓患者應經常做這種心理暗示練習,使自己的情緒保持在愉快的狀態,擺脫疾病痛苦的糾纏,不被疾病壓垮,從而加速身體的恢復。以健康的身體和飽滿的情緒投入到新的生活中。
2.學會克服不良心理影響。
患者在被確診為高血壓時,往往會有較重的心理壓力,疾病帶來的各種痛苦和治療中的煩惱都會對其心理狀態產生影響。如果患者病情嚴重,喪失了工作、學習、生活的自理能力,家庭的經濟負擔和給家庭帶來的各種困擾,都會帶來患者心理活動的變化。
首先是自憐。這類患者性格內向,不愛言語,與人交流少,對自己的病情完全失去信心,精神上非常抑郁,認為自己是社會和家庭的“負擔”,不願意接受他人的治療或幫助,拒絕實施各種治療方案,坐等“最終歸宿”。
(2)第二種是抱怨型。這類患者脾氣暴躁,容易激動和生氣,抱怨家人照顧不周,醫護人員缺乏責任心,總覺得別人對不起自己。從根本上說,患者還是存在對病情改善缺乏信心而導致的不良情緒。
(3)第三是服從和依賴。這是患者對長期慢性病習以為常的表現。這類患者往往會按時就診,按照醫囑服藥、檢查。但是每天生活的全部內容就是守在床邊,看病,吃藥,休息,靠治療,沒有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這些人總以為自己是病人。所以他們問心無愧地接受別人的照顧,不準備恢復正常。或者他們害怕回到正常的生活。他們覺得自己沒有能力過正常的生活。它們完全完整。
(1)首先,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和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並為之奮鬥;
培養自己的藝術鑒賞能力,提高自己在這方面的素養,經常聽壹些輕松的音樂,參加壹些體育活動。
培養寬容的心態,不為小事生氣,學會控制憤怒;
要充分挖掘自身潛力和身體的抗病能力,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
患者身邊的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給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讓他們重新實現自己的價值,樹立信心,戰勝疾病;
通過友好的交談和接觸,盡量理解患者的心情,穩定患者的情緒;
要為患者創造條件,鼓勵他們主動與疾病作鬥爭,督促他們在體育鍛煉中談跌倒。
治療高血壓需要放松的心態。
大約壹半的高血壓患者找不到血壓升高的生理原因。這種高血壓稱為原發性高血壓。原發性高血壓的病因復雜,但心理因素在該病的發生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血壓是循環系統疾病最常見的癥狀。如果血壓長期超過標準值,可能誘發腦出血等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甚至導致猝死。
臨床研究表明,易患高血壓的人往往具有壹些特殊的心理特征或人格特征。比如,經常有“火山爆發”情緒的人,心理上長期壓抑敵對情緒的人,“生氣”生悶氣的人,行為上沖動好鬥的人,性格上孤僻抑郁的人,最容易患高血壓。
血液在動態壓力下循環,環境壓力引起的心理應激反應會使人的血壓明顯升高,而當心理回歸平靜時,血壓又趨於回落。許多研究表明,家庭環境壓力,尤其是兒童期壓力,對原發性高血壓的發生有顯著影響。父母早逝、父母離異或不和、父母管教嚴厲或不壹致、母子或父子關系不協調,使個體從小就經歷緊張、對立和焦慮,往往使孩子的情緒處於興奮和焦慮的狀態,從而導致心跳不斷、血壓升高。此外,還有很多事實。社會地位低、經濟壓力大的人更容易患此類疾病。
所以高血壓患者要時刻保持良好的心情,在輕松的氛圍中治療疾病。
結論:高血壓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很多高血壓患者非常擔心,會有各種不良情緒。事實上,壹些不良的情緒和心理因素是導致高血壓的重要因素之壹。因此,在高血壓的治療中必須重視心理治療。本文將為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