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蘇:性味辛溫。入肺經、脾經。功能主要是散寒解表,理氣和中。用於感冒、頭痛、咳嗽和腹脹。
臨床應用
1.用於感冒:紫蘇能散表寒,發汗力強。用於惡寒、發熱、無汗等表寒之證,常與生姜同用。
2.用於胸悶、惡心等癥:用於脾胃氣滯、胸悶、惡心。開水喝紫蘇可以消食助消化。古人常用紫蘇煮水治療孕婦嘔吐。
3、紫蘇味刺鼻,有臭味,開水可以祛除口臭。
4.用於因吃魚蟹引起的嘔吐、腹瀉、腹痛:紫蘇味辛溫,能使魚蟹解毒。中華魚蟹中毒後,可用單味紫蘇煎服,或與生姜同用。
紫蘇營養豐富。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紫蘇具有抗氧化、抗衰老、降血脂、降血糖、抗過敏、抗微生物、提高記憶力、改善視覺功能等保健功能。是壹種具有很高利用價值的藥食兩用植物。
紫蘇梗的功效和作用是什麽?紫蘇梗的主要作用是行氣、止痛、安胎。
行氣通中——用於脾胃氣滯所致的脹痛、胸膈充血、脘腹脹痛、肋脹痛、惡心嘔吐;
止痛-用於胃痛、腹痛和肋骨痛;
放置胎兒-用於胎動不安。
具體應用:
腹脹和腹痛
紫蘇梗的作用和紫蘇葉差不多,但行氣作用比紫蘇葉稍溫和,所以更適合體虛的人。
如《丁甘仁甲傳方震選》中的止瀉藥丸,是由紫蘇梗混合薄荷、藿香、茯苓等制成。,用於腹脹、腹瀉。
又如《保幼欣辨》中的小張散,用於治療小兒腹脹,以蘇靜配伍葛根、萊菔子、陳皮、白術。
先兆流產
蘇梗可以同時理氣安胎,所以也適用於孕期嘔吐,屬於氣滯的人。
濟生方縮砂散,蘇梗配砂仁、白術,用於治療肝郁氣滯所致的胎動不安、腰酸腹脹,或脾胃虛弱所致的嘔吐、惡食、飲食不節。
蘇更
紫蘇葉可以常吃嗎?紫蘇,原名“蘇”,別名紫蘇,屬唇形科紫蘇屬。原產中國,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很長壹段時間,紫蘇只是被種植在農民房屋前後零星的縫隙中。現在,紫蘇的種植資源已經遍布全國20個省份。
紫蘇是我國傳統的藥食同源植物。傳統醫學認為,紫蘇性溫、辛,歸肺、脾、胃經,具有散寒解表、調肺化痰、理氣安胎、解毒魚蟹蟲的作用。中國藥典已有記載。
紫蘇遍地是寶,葉子叫紫蘇葉,莖叫紫蘇梗,種子叫紫蘇子。在臨床上,紫蘇葉、紫蘇梗、紫蘇子都可以入藥,功效各有不同。其中,紫蘇葉具有解表散寒、行氣和胃的功效,紫蘇梗具有理氣止痛、安胎安胎的功效,紫蘇子具有降氣化痰、平喘潤腸的功效。我國含有紫蘇的中藥方劑有藿香正氣口服液(水)、宣彤李飛丸、蘇神丸、小兒清肺丸等十余種。
紫蘇含有多種化學成分,主要包括揮發油、黃酮類及其苷類、萜類、脂類等。果實主要含油,其中揮發油是紫蘇葉中的主要化學活性成分。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紫蘇具有解熱、抗炎、抗氧化、抗過敏、鎮咳、平喘、抗菌、抗病毒、止血、降血糖、降血脂、止吐、鎮痛、鎮靜、抗輻射等作用。但這些藥理作用多為動物實驗,其在人體內的作用有待進壹步研究和探索。
紫蘇葉不僅入藥,還可以當蔬菜吃。紫蘇色澤誘人,香氣濃郁。可與鮮葉混合,做成湯和腌菜,尤其是吃海鮮時,如裹生魚片、燉魚、水煮蝦、清蒸蟹、炒田螺等。,都帶點紫蘇葉。
這是因為魚、蝦、蟹都是“寒”性食物。腸胃不好,吃了之後很有可能會腹痛、腹瀉、嘔吐,也就是中醫所說的“魚蟹之毒”。紫蘇葉性溫,正好可以起到中和的作用,紫蘇葉還有抗微生物的作用,可以和食物壹起起到“解毒”的作用。
除了紫蘇葉,紫蘇子也有壹定的營養價值。紫蘇子含有大量的油脂,與菜籽油含量相當。紫蘇油富含α亞麻酸。α-亞麻酸屬於ω-3多不飽和脂肪酸,在動物體內可直接轉化為EPA和DHA。具有增強記憶力、促進胎兒和嬰幼兒大腦發育、改善和維持視力、增強免疫力、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中國大部分居民攝入的omega-6多不飽和脂肪酸較多,omega-3多不飽和脂肪酸較少。紫蘇油可以提高脂肪酸攝入比例,對各種慢性疾病的預防起到壹定的輔助作用。
紫蘇是寶,但有壹定的藥用成分,不建議經常食用,尤其是氣虛、陰虛久咳、脾虛便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