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調節灸脾穴、舒威穴、中脘穴、神闕穴、足三裏穴5-10分鐘,以灸處潮紅、溫熱為度。艾葉溫純陽。艾灸時,艾葉的藥性可以通過體表穴位滲透到體內,從而起到疏通經絡、調理臟腑的作用。以上穴位艾灸適用於脾虛及脾虛怕冷的人。
6按摩調理捏脊調理捏脊療法治療脾虛早在晉代葛洪的《肘後備急方》中就有記載。捏脊療法能疏通經絡氣血,調整臟腑功能,具有明顯的健脾和胃作用,對脾虛引起的消化不良、小兒疳積、厭食、腹瀉、便秘等癥狀有較好的療效。
操作方法:雙手沿脊柱兩側,自下而上不斷提拉脊柱周圍皮膚,雙手交替向前方扭轉。每三次提拉皮膚,註意,不要扭曲;必須從尾骨壹直推到枕骨。
按摩足三裏足三裏位於外膝眼下方3寸處。我每天用大拇指點腹部50-100次,可以刺激穴位,達到健脾和胃,理氣的作用。足三裏是足陽明胃經的關節點,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的功效。這是人類保健的壹個關鍵點。經常按足三裏可以調理脾胃的功能,適用於各種脾胃病。
按摩肚臍按摩肚臍操作簡單,效果明顯,適合脾虛癥狀、消化功能差、經常腹脹、便秘的人進行自我調理。具體操作方法如下:先將右手手掌抵住肚臍,再用左手按壓右手背部;每次用左手順時針按揉約5分鐘,每日2次,或在腹脹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