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肺癌的治療,醫學治療方案越來越多,但最主流的還是集中在殺傷(手術)、燒灼(放療)、中毒(化療)、靶向治療等領域。然而,何時使用該手段或如何聯合使用這些手段以達到最佳療效壹直是醫學界非常關註的問題。
從2011112,該研究由CTONG(中國胸部腫瘤研究協作組)發起,聯合國內17單位參與。本次研究設計由吳壹龍教授領銜,在以往單臂臨床試驗的基礎上,由國內知名專家教授提出,充分體現了國內專家開創性的治療理念。由於外科臨床研究的復雜性和挑戰性,經過8年的研究,篩選了17個中心的386例患者,最終入選72例。結果現實中,在手術前後聯合靶向藥物厄洛替尼的情況下,這種組合拳比含鉑類雙藥化療有更高的客觀緩解率,緩解率提高了近20個百分點。
據報道,肺癌是世界範圍內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其中IIIA-N2是臨床診斷和治療中最具異質性和挑戰性的群體。N2縱隔淋巴結轉移表明血液中微轉移的可能性很高。新輔助治療的目的是盡快清除血液中的微轉移,最大限度地切除腫瘤,提高腫瘤的完全切除率和治愈率。與單純手術相比,傳統的含鉑新輔助化療可提高5年總生存率5%。然而,長期以來,肺癌靶向藥物如厄洛替尼能否有效、安全地應用於EGFR敏感突變的IIIA-N2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治療,仍是全球醫學界爭論的重大科學問題。
此次發表的最新結果為回答靶向藥物能否有效、安全地應用於EGFR敏感突變的IIIA-N2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新輔助治療提供了有力證據。隨著埃羅替尼等靶向藥物納入國家醫保,患者的治療費用大幅下降,有效保證了這類高效低毒的靶向藥物能夠惠及國內更多患者。
據悉,自2007年以來,廣東省人民醫院吳壹龍教授牽頭成立了中國胸部腫瘤研究協作組(CTONG),為胸部腫瘤臨床實踐提供高水平的循證醫學證據,推動我國胸部腫瘤醫療科研活動的規範化、現代化和國際化,提高我國胸部腫瘤的診療水平和國際地位。首個探索EGFR-TKI新輔助治療IIIA-N2非小細胞肺癌期的前瞻性研究,其研究多中心成員包括廣東省人民醫院、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福建協和醫院、大連醫科大學第壹附屬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上海中山醫院、廣州軍區總醫院、吉林省腫瘤醫院、江蘇省腫瘤醫院、天津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Xi交通大學第壹附屬醫院、中山大學腫瘤醫院、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壹醫院華西醫院臨沂腫瘤醫院蘇北人民醫院浙江醫學院附屬第壹醫院***17全國頂級肺癌治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