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會:定位此穴位時,讓患者坐直。百會穴位於人體頭部,正對頭頂中央。妳可以簡單的把兩個耳角直接連線中點取這個穴位。
腎俞穴:腎俞穴,距第二腰椎棘突1.5寸。
白煥書:在骶骨,骶正中脊旁1.5寸時,第四骶後孔水平。
長強穴:位於尾骨和肛門之間的穴位,也稱為尾穴。
腰骶部:腰骶部是指臀部上緣的脊柱及其以下的所有椎骨,包括五塊腰椎,壹塊骶骨和壹塊尾骨,位於脊柱中部,腰帶以下。
孔嘴:前臂掌橈側,尺連太原時,腕部紋7寸。
關元: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
承山穴:位於小腿後側正中,小腿正中與昆侖穴之間。小腿伸直或提腳跟時,腓腸肌下的尖角凹陷處就是該處。
操作方法:先刮百會、腎俞、百環俞、長強、腰骶部,再刮最多的穴、成山,最後揉或刮關元。
功效:此法可有效緩解痔瘡疼痛。
2.拔罐療法的穴位選擇:
氣海俞:位於第三腰椎棘突下,側開1.5寸。
中骨骺:在骶骨,次級骨骺在下方時,適用於第三骶後孔。
次級骨骺:髂後上棘與後中線之間,適用於第二骶後孔。
下頜:骶骨內,下頜內側,適合骶後第四孔。
舒窈:位於腰部,臀溝分開的地方。
承山穴:位於小腿後側正中,小腿正中與昆侖穴之間。小腿伸直或提腳跟時,腓腸肌下的尖角凹陷處就是該處。
操作方法:患者取鶴虱位,施術者準確找到穴位,進行常規消毒,選擇大小合適的拔罐。壹個拿著酒精棉的鑷子,壹個拿著罐子。酒精棉點燃後,深入缸內旋轉片刻,然後棉球快速抽動,即在穴位上拉出缸。根據拔罐負壓和患者皮膚情況,拔罐可保持10-15分鐘。每天1次,10次為壹個療程。療程會休息3天。
3艾灸取穴:
承山穴:位於小腿後側正中,小腿正中與昆侖穴之間。小腿伸直或提腳跟時,腓腸肌下的尖角凹陷處就是該處。
關:在腰部,第五腰椎棘突下,側開1.5寸。
惠陽:?在骶骨,尾骨旁邊開了0.5寸。
命門:背部中間部位,與脊柱相連,是人體重力場中的低位。
操作方法:溫和灸,患者取仰臥位,施術者有利患者側,將艾條壹端點燃,對準待灸穴位,距皮膚2-3厘米,煙熏,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無灼痛感。艾灸每個穴位每次持續10分鐘,每天1次,10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休息1天。
4壹敷:蟬蛻15g,冰片12g,香油30ml。
用法:先將蟬蛻用文火焙幹,研成粉末,加入冰片研成細粉,用香油調勻。每晚睡前,先用金銀花20克,木鱉子12克(搗碎),甘草12克,煎湯,趁熱熏洗患處,再用棉簽膏敷痔瘡。
功效:這種膏藥對痔瘡疼痛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