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張仲景是如何寫出《傷寒論》的?

張仲景是如何寫出《傷寒論》的?

有人把漢代比作中醫史上的羅馬時期,主要是因為出現了兩個“醫聖”和三個醫典。華佗是清、徐(今山東、江蘇)北部地區的壹位醫生,他的外科非常有名。活躍在南方荊襄(今湖北)的張仲景,是能和他站在壹起的人。他的《傷寒論》是壹部重要的內科學著作,是三大醫典之壹(另外兩部是《黃帝內經》和《神農本草》)。宋代名醫許曾說:“不讀仲景之書,猶如儒家不知有六經。”醫學上的張仲景猶如儒家的仲尼,被稱為“醫聖”。可惜的是,雖然他的作品代代相傳,但和大多數古代科技人物壹樣,史書中並沒有為他立傳,所以他的事跡大多湮沒在默默無聞中。本文只介紹能看到的零散史料和傳世的《傷寒論》、《金匱要略》。

張仲景(147或150—219)是壹個著名的機器。東漢時,生於南陽縣(今河南省南陽市)聶陽。他家境富裕,從小勤奮好學。當他從史書上看到扁鵲見到蔡桓公的故事時,他被扁鵲看臉知病的醫術所感動,於是對醫學產生了興趣,認為這是壹項造福他人的事業,並決心學習醫術。小時候崇拜家鄉名醫張伯祖。看到他對醫學的投入,張伯祖把自己所有的醫學知識和技能都教給了他。在求學過程中,張仲景顯示了他在醫學倫理學方面的傑出才能。《太平毓蘭》引用《何異別傳》說,何異善於識才,名聞於世。何易壹見到少年張仲景,就斷言他“思路精準”,將來會是個好醫生。晉代皇甫謐在《A-B經典》、《太平廣記》序中描述了他神話般的高超醫術:建安七子之壹的王燦,十七歲時遇到張仲景,張仲景說王燦有病,要服“玉液湯”,否則。病泡了。30歲眉毛就會脫落(現在叫麻風病,這種病潛伏期很長)。張仲景壹開始就能認出來,說明他對地方病有很好的認識。只是王燦少年成名。很有才氣,很有活力,不把張仲景的話當回事。誰知道30歲那年,他的眉毛真的掉了,有人不相信這個記錄,因為舒威只說他41歲因病去世(沒說是怎麽回事)。這種風華正茂的死亡,正是因為長期的慢性病,加上旅途的勞累,病情的急劇惡化。

張仲景生活在東漢末年,宦官外戚專制,政治極度腐敗,軍閥割據,戰亂不斷,瘟疫盛行,災害嚴重。人們幸免於軍事災難,卻被瘟疫奪去了生命。曹植的詩描寫了瘟疫流行的恐怖:“家家有強屍之痛,室中有慟哭之聲,或關門而死,或養家而死”,瘟疫的主要壹種是傷寒。張仲景家族成員有200多人。建安十年,三分之二死了,十個有七個死於傷寒。人民的疾苦和自身的經歷促使他研究傷寒。從此以後,他“勤於求古教”、“博采眾長”,奔走於病人之間,以行醫為終身事業。有文獻記載,他曾經養過長沙知府連笑。但從《後漢書》、《三國誌》等正史中發現,他自建安以來壹直在長沙任府尹,並無張繼。

張仲景的醫術不僅高明,而且高尚。他把“治妳親戚的病”、“救窮人”作為自己的醫療目標,痛恨那些玩忽職守、視人命如兒戲的庸醫。東漢末年,寸規脈診法流行。為了慎重起見,他主張既診寸之脈,又診風俗之尺。西漢以前,蘇文有三種九候脈診法:將人體分為三個古代山水畫鑒賞部:每個部取三部,即天、地、人,九部命名為“九候”;“九階段”又分為18個左右的問診,這幾個部位都問診了才能確診。比壹寸壹寸的方法麻煩多了,但是很容易掌握病情。自東漢出現寸、關、尺之法後,三部九候診逐漸失效。張仲景認為寸不夠,交不夠,病難醫(《傷寒論序》)。所以他能不為其所擾,主張參與三分九等法。

張仲景在壹生的臨床實踐中總結了許多醫學理論和治療方法。《傷寒論》十六卷就是這種研究和實踐的產物。他在《內經·蘇文》中看到:“夫熱者皆傷寒之類。”"當壹個人因寒冷而受傷時,這是壹種熱病."他根據自己的實踐發展了這壹理論,認為傷寒是壹切發熱的總稱,即壹切由外感引起的疾病都可稱為“傷寒”。但是這種疾病發生在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名稱。傷寒是冬天感冒引起的;春天感冒發作,稱為熱病;在古代的夏天,天冷的時候扇畫叫暑病。書中詳細論述了病理、診斷、治療乃至用藥,是壹部比較完整的中醫著作。其中理論描述22條,治則397條,感染性疾病30種,方劑133個。據明代徐榮,晉代醫家王叔和開始對其進行整理和擴展,並編成《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部書。前者專書外感病,後者專書內科、雜病、外科、婦科病。《傷寒論》是宋代林逋、孫棋等人的修訂版,共分10卷22篇,除重復外共有113個方子。《金匱要略》又稱《金匱要略》,曾壹度失傳,宋代詩人王鑄從櫃中找到殘本,抄錄於世。全書分三卷:傷寒前論、雜病中論、病論、醫方終論,也論婦科病。在宋神宗西寧,碧米閣的學校經理林毅和其他人訂購了醫學書籍。因為第壹冊太簡略,但下面取了雜病,所以最後壹冊醫方散放,附在各種病名上,以便選用。* * *拿到了262平米,共計25條。內容包括對病因、發病機制、疾病分類和診斷的研究。用於治療的劑型有湯、丸、散、酒、洗、煙、坐。張仲景的醫學成就可以從兩個方面找到:壹是關於醫學方法(診斷),二是關於中醫方劑(治療)。在古代,針灸主要用於治療內科疾病。從戰國開始,藥物治療的經驗逐漸積累,後來出現了《山海經》、《神農本草》等中醫書籍。但是他們不涉及醫學方法。張仲景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總結出需要分析疾病的陰陽、表裏、寒熱、虛實等不同癥狀,創立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方法。《傷寒論》根據疾病的部位和性質分為“表裏、虛實、寒熱”,後世稱之為“八類辨證”。根據“八綱”來診斷疾病,他還為寒性者提出了溫、清、補、汗、吐、瀉、消的治療方法,清熱、補虛,後被稱為中醫“八法”。張仲景認為,這些治療方法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應用,使用得當才會有效。他還認為有些疾病可以用寒熱來治療,熱可以用冷來治療,可以先表裏後外,也可以先表裏後裏。但這種治療方法的套路和變化,醫生必須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認真掌握,靈活運用。

其次,張仲景的貢獻在於:其著作保留了大量的中醫方劑,如麻黃湯、桂枝湯等,通過發汗排出毒素;白虎湯治療流行性乙型腦炎;白頭翁湯治療細菌性痢疾;中醫治療急性闌尾炎的方劑很多,如大黃芍藥湯、薏苡仁附子粉等。,都是張仲景的方子改的。不僅豐富了中藥方劑的醫學寶庫,而且在中藥炮制和方劑配伍方面有所總結和創造。

張仲景在方劑配伍方面有所發明。中藥也逐漸從單方發展到復方。由於復方是由多種藥物組成的,所以在配制時強調君、臣、佐的原則。也就是說,壹方之中,壹定是某藥為主(君主),某藥為輔(大臣或輔佐)。《神農本草》簡單地將藥物按其性質分類;《蘇文》規定,壹方君臣的劑量,各有固定的比例。而《傷寒論》則根據病情增減。與《本草》和《蘇文》相比,制備方法更加科學。正是在《傷寒論》的影響下,後世中醫確立了“以立方米治病”的原則。

張仲景不僅重視治療方法的研究,而且非常重視疾病的預防。他提出了“飲食適當,起居有規律,適當休息”等欣賞古代山水畫的保健方法,還提倡氣功、按摩等鍛煉。他在給病人治病的時候,不僅註重用醫方治病,還註重針灸等物理療法。他經常用灌腸引導排便,人工呼吸搶救暈倒的病人。

張仲景的著作很多,除了《傷寒論》之外,還有《辨傷寒》十卷,《評病方》壹卷,《治婦方》壹卷,《五臟論》壹卷,《關節論》壹卷。可惜都沒有保存下來。

張仲景生活的漢代,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畢竟不高,極大地制約了他的醫學研究。在病理學方面,他無法完全消除五行學說的影響。他的醫學理論不完全符合科學實踐。他的醫學著作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所以後世中醫評價他的《傷寒論》說:治成人病有方,治小兒病無方;有的治療北方病,不治療南方病。

但張仲景畢生的研究和實踐,為中醫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傷寒論》、《金匱要略》、《黃帝內經》、《難經》被視為醫學經典,在中醫發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唐宋以來,張仲景的作品影響海外。日本至今有很多醫生專攻《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他們不僅使用原始方劑治療疾病,而且還制作了壹些方劑,通過科學研究擴大了它們的應用範圍。可見這位“醫聖”在世界醫學史上的地位是相當崇高的。

  • 上一篇:為什麽我總是打嗝?已經打嗝好幾個月了,就算不吃也真的很壓抑很難受。喝了壹個星期的沈香和氣丸,但是效果怎麽樣?
  • 下一篇:熬夜調整飲食是男性的首選。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