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指導:董宇
(以上是我遇到的真實對話。)
因為最近有人問脾虛的問題,加上這次事件。
所以,我們來說說脾虛的老生常談。
首先,是這樣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壹位老中醫提出:
中醫把所有負責消化吸收的器官都稱為脾,而不是某個特定的器官。
這種分類方法便於診斷和治療。
在地球的另壹邊:
在西方,由於解剖技術的迅速發展,他們選擇
解剖學是分類方法。
這兩種方法沒有區別。中醫叫脾,起消化吸收的作用,西醫叫胃裏的壹塊肉,負責免疫、造血、過濾。
只是後來...
中西文化融合,不知道哪個譯者腦子壹抽,就決定了
從此脾就有了兩層含義。
但是
這種翻譯方法造成了很大的誤解和混亂。
比如很多人看西醫書說“脾”是免疫器官,就來指責中醫的“脾”是不正確的。
拜托,這根本不是壹回事,好嗎?同名但有異物。
簡而言之,中醫的“脾”是指所有負責消化吸收的器官和組織。
至於屬於“脾”的胃的具體部位?
由於目前醫學的限制,我們還不能完全了解身體的工作方式,在這裏也無法做出最終的定義。
了解了基礎知識之後,所謂的“脾虛”是什麽?
脾虛不是病,就像漢語詞匯壹樣。
阿呆給領導送紅包的時候,
領導:“什麽意思?”
阿呆:“這並不意味著什麽,它意味著什麽。”
領導:“妳不夠有趣。”
阿呆:“沒事,沒事。”
領導:“妳真有意思。”
阿呆:“其實沒有別的意思。”
領導:“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阿呆:“對不起。”
這只是壹個具有多種含義的通用術語...
大致可分為脾氣虛、脾陽虛、脾氣郁。
1.脾氣不足
首先.....脾氣虛不是指性格好,脾氣小,而是指脾中“氣”的不足。
氣可以理解為驅動身體運行的壹種能量。
脾氣虛是指脾的能量和動力不足,脾的效率低下。
脾臟消化食物並將其輸送到全身。
脾氣虛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和營養向全身的輸送。
脾不能運化食物,胃裏的食物長時間消化不了,導致腹脹。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消化不好會降低食欲。
脾臟吸收的營養少了,就會使全身虛弱,甚至久而久之,全身臟腑都會變得虛弱。
營養物質排出後,大便容易不成形,黏黏的。
這些都是脾氣虛的主要癥狀。
應對方法是健脾,第壹種是四君子湯(人參10g白術10g茯苓10g甘草6g)。
這個方子的特別之處在於裏面的四味藥性質溫和,不冷不熱不燥,溫潤如君子,與外面的完全不同,故名。
這是脾氣虛的基本方,非常常用且有效,常服可使脾氣壹天天充實。
如果有腹脹,因為四君子中沒有行氣消脹的藥,就要加行氣藥,比如香砂六君子湯(藥丸藥店有賣)。
其次,脾臟還負責水的運輸,即把全身產生的廢水運輸到肺、膀胱等。,又變成了汗和尿。
脾氣不足會導致廢水停止聚集,這就是所謂的:濕氣重...
濕氣的特性,之前已經專門寫過了,可以關註vx宮&;多、&;號,搜索“什麽是“濕氣”|蘇葉貓中醫漫畫”
這種情況下可以長期喝茯苓。茯苓性溫,不寒不熱。是極好的祛濕藥,能微健脾。只是味道不好...比如酸橙。
備受推崇的薏米和紅豆,因為性涼,不壹定適合所有人。
也可以用沈淩白術丸,它是在四君子的基礎上加了很多祛濕健脾的藥,可以用於脾虛濕盛。(藥店也有售)
2.脾陽虛
還有壹種脾虛,就是陽虛,陽虛。這個很好理解:冬天整個脾臟都是冷的,虛弱的,困倦的。
有的人吃涼瀉,喜歡熱的食物,胃怕冷,容易疲勞,食欲差,便溏,基本上就是脾陽虛。
此時不宜只補氣,而要用溫陽藥。
這裏推薦理中丸(人參、幹姜、白術、甘草)。
這是四君子做的,去茯苓加溫幹姜。是非常好的溫補脾陽的藥。
不過藥店裏好像理中丸比較少,只有附子理中丸是熱的,不建議長期吃。
情緒低落
古人發現有的人長期腹瀉、脫肛、子宮脫垂等“下垂”疾病,很多人會用補氣健脾的藥物治愈。
所以有脾能維護臟腑,促進氣機向上的說法。
壹般脾虛嚴重時,會出現這種臟器下垂。
因此,它具有脾氣虛弱,食欲不振,大便溏薄,長期腹瀉,脫肛,子宮出血,子宮脫垂等。
那可能是妳脾氣沈了。
這種脾虛,補氣是可以的,但是要加壹些升降藥,把長時間的排出和臟器脫垂推回去。
對於這類疾病,推薦的藥物是補中益氣湯。
是四君子補氣,加上升降湯,加減而成,有很強的健脾升發作用。
這是三種常見的脾虛類型,此外還有脾陰虛和脾不統血。我覺得這是壹個高級的內容。如果遇到,最好去看醫生。
脾胃是身體最重要的基礎。任何事物,包括氣、血、精、津液、陰陽,都是由脾胃吸收營養而產生的。
閱讀中醫古籍,妳會發現,所有的醫生都反復強調,保護脾胃,脾胃,脾胃...
所以,調理好脾胃才是養生的重中之重~
請在專業人士指導下服藥。
盲目用藥是不可取的。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註《蘇葉貓》v.x龔&;鐘&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