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年開始,如果不及時解決骨骼問題,患者可能會出現腰痛或全身骨痛,嚴重者翻身、坐起、行走困難。老年期最常見的疾病是全身疼痛、矮小駝背、易跌倒骨折,嚴重影響健康和生活質量。
那麽,如何在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增強骨骼力量呢?
陽光中的紫外線能使人體皮膚產生活性維生素D,對改善骨骼健康、提高鈣吸收、增加骨密度、延緩骨質疏松、強健骨骼、改善肌肉功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建議老年人每天攝入6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單靠食物很難達到。好在每天15分鐘的陽光可以讓身體產生足夠的維生素d。
25-50歲的女性每天跳兩次,每次跳10-20次。4個月後,他們的髖骨骨密度有了明顯的提高。
臨床研究發現,跳躍時肌肉收縮可刺激骨膜,從而誘導成骨細胞的生長;跳躍運動還可以提高骨骼的彈性和韌性,增加骨密度,延緩骨細胞的衰老過程,尤其對臀部。但這種方法必須持之以恒,才能達到預防骨質疏松的效果。
跳躍運動簡單易行,不受場地限制,非常適合中老年人推廣使用。運動量以運動後心率不超過120次/分鐘為準。長期堅持對預防骨質疏松有很好的效果。如果妳覺得單純的跳很無聊,可以換成跳繩,也可以象征性的在身體的壹側跳繩,只要有規律的跳。
做跳躍動作要註意安全。首先,地面要平坦,少穿皮鞋和硬底鞋。跳躍時註意用前腳掌著地,不要用腳後跟著地,這樣可以減輕膝關節的壓力。其次,飯前飯後半小時內不要跳,以免影響消化。最後,在做跳躍動作時,要保持好平衡,避免跳躍時摔倒甚至骨折。
需要註意的是,患有靜脈曲張、關節疾病、行動不便的人,以及患有骨質疏松癥的女性,都不適合進行跳躍運動。
負重老年人從事抗重訓練(如散步、健美操、跳舞、跑步、跳繩)和力量訓練(如使用彈力帶、舉較輕的重物或做瑜伽)對增加骨密度有重要作用。
除了科學運動,養骨中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補鈣優於護鈣。補鈣只能在負荷下有效。也就是說,要多運動,讓骨骼承受負荷,才能達到最佳的補鈣效果。適當的負重和運動有助於鈣和礦物質在骨骼中被有效吸收,防止骨質流失。
喝壹些啤酒和適量酒精(女性不超過1杯,男性不超過2杯)的人,骨密度比完全不喝酒的人高。為了增強骨密度,啤酒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它含有膳食矽,這對骨骼健康至關重要。
近年來,許多食品科學研究發現,啤酒是飲食中矽的豐富來源。啤酒中以可溶性原矽酸(OSA)形式存在的矽有壹半能被人體有效吸收。矽在人類骨骼和關節結締組織的生長中起著關鍵作用。
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HI)的研究,膳食矽不僅可以提高人體的骨密度,而且如果適量飲用(女性每天300毫升),還有助於對抗關節疼痛和骨質疏松癥。此外,啤酒中的植物雌激素對更年期女性的骨骼也有壹定的保護作用;但要註意,如果過量飲用,還是會造成骨質流失。
吃梅子幹的營養學研究發現,吃梅子幹不僅有助於消化,還有利於骨骼健康。《國際骨質疏松研究》雜誌曾經在美國發表過壹項研究。每天吃5-6個梅子幹有助於強健骨骼。李子幹富含鎂、鉀、維生素K和硼,這些都是骨骼健康所必需的。
由於雌激素水平降低,女性絕經後骨密度有降低的趨勢。研究人員將這些女性隨機分為兩組。壹組每天服用50毫克的李子幹(大約5-6個李子幹),另壹組服用安慰劑。在為期6個月的研究結束後,研究人員發現,服用西梅補充劑的女性骨骼更強壯,骨密度更高。原因可能是李子幹中的壹些化學物質可以防止骨質流失。研究人員指出,吃李子還具有強壯骨骼的保健作用。
此外,研究表明,李子幹可以通過增強飽腹感或調節與食欲有關的激素濃度來控制體重,防止肥胖,這也可以在壹定程度上保護骨骼。
確保充足的睡眠研究發現,睡眠呼吸暫停患者患骨質疏松癥的風險更大,尤其是女性和老年人。
睡眠呼吸暫停患者被診斷為骨質疏松癥的風險是正常人的2.7倍,女性和老年睡眠呼吸暫停患者患骨質疏松癥的風險最大。
睡眠呼吸暫停,如果延長,會增加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結果表明,睡眠呼吸暫停會導致缺氧,損害許多身體組織,增加骨折和骨質疏松的風險,大大降低生活質量,甚至增加死亡的風險。
每晚睡眠少於6小時的老年人比睡眠時間長的同齡人患骨質疏松癥的風險更高。這是因為休息不足會削弱骨骼在睡眠中自我修復的能力。睡眠不足會打亂生理節奏,進而影響骨骼的代謝功能。
多吃綠葉蔬菜(包括菜花、菠菜和大白菜)是鈣的良好來源,它們還富含鉀、鎂和維生素k,根據發表在《骨與礦物質研究雜誌》上的壹項研究,與吃水果和蔬菜多的人相比,吃水果和蔬菜少的老年人髖部骨折的風險高88%。另外,老年人也要限制細糧的食用。谷物中的含硫化合物會導致骨質疏松。
22%的骨骼由蛋白質構成。陳建議多吃富含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的食物,如雞蛋、牛奶、核桃和皮。鉀也是骨骼生長和代謝所必需的,可以從香蕉、橙子、李子等水果中補充。骨骼所需的維生素D10%通過食物攝入,主要存在於深海魚、動物肝臟和瘦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