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抓主要
作為孩子的母親,當和婆婆在育兒方式上出現分歧時,如果是比較小的問題,可以選擇視而不見,不要太在意婆婆。比如婆婆喜歡抱著孩子,用搖晃的方式讓孩子睡覺,但也有媽媽喜歡孩子睡在旁邊。這只是換了壹種方式,對孩子以後的成長沒有任何影響,所以媽媽不需要在意。
如果孩子平時喜歡穿什麽衣服,或者婆婆給孩子穿她覺得好看的衣服,但是當媽媽不喜歡的時候,作為媳婦就要讓步。畢竟每個人的審美不壹樣,只要不讓孩子受涼,穿什麽衣服都無所謂。
婆婆畢竟是過來人,帶孩子肯定很有經驗。作為媳婦,她只需要抓住重點,比如孩子的教育,孩子的日常飲食習慣等等。她壹旦發現錯誤,就能及時糾正,這樣就能和婆婆好好相處了。
第二,端正心態,尊重老人
婆婆在照顧孩子的時候,犧牲自己的晚年來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對於老人來說,帶孩子也是壹份累活,但老人願意。這個時候,作為媳婦,我們需要感恩。平時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在婆婆面前提醒孩子要量力而行。
和婆婆相處的時候,我壹般都會遷就婆婆。只要不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基本不會說什麽。即使婆婆在育兒方式上有問題,我也會理性的和她溝通,盡量找到壹個彼此都能接受的點,這樣就不會和婆婆產生矛盾,也有利於家庭和諧。
有些老人的生活習慣可能不好,或者因為生活年代不同,所以無法認同婆婆的壹些小習慣。比如婆婆會用自己的筷子餵孩子,用自己的嘴親孩子的嘴等等。這時候作為兒媳婦,可以在事後單獨和老人溝通,談談這樣做的壞處。婆婆為了孩子也會註意的。
第三,讓老年人的生活豐富多彩。
我和婆婆壹起帶孩子的時候,婆婆不只是每天圍著孩子轉,也有自己的生活。我會在社區跳廣場舞,和朋友聊家裏的事,有時候也會參加社區的壹些活動。如果我很忙,我會讓我的婆婆照顧我的孩子。
這樣既能讓丈母娘感到被尊重,又能避免因育兒問題產生矛盾。也會讓老人的生活豐富多彩,老人幸福,家庭和睦。
婆媳關系自古以來就是個大問題,尤其是在育兒方式上,有分歧很正常。只要互相溝通好,老人帶孩子的時候也能有自己的生活。不要整天圍著孩子轉,這樣老人就不會把心思全放在孩子身上,和媳婦的矛盾自然會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