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皮膚清潔衛生,防止患處碰撞擠壓,飲食要涼,忌食辛辣,戒煙戒酒油膩,對於有全身癥狀的疔瘡、癤腫要多註意休息,切忌隨意擠壓面部危險三角區的癤腫,以免發生並發癥。
(2)中醫分類和中醫治療
1,熱毒積聚
起初皮膚上出現小的圓形結節,紅腫疼痛,逐漸增大,中心突出形成米粒樣斑。然後,結節中心變軟,潰爛出膿。輕者只有1 ~ 2個癤子,可分布於全身,可聚集於壹處,也可壹個接壹個。可能有發熱、口幹、發紅、便秘。
【治療】清熱解毒。
[處方]連翹敗毒丸:金銀花16 g、赤芍12 g、生甘草6 g、黃連、生梔子、紫花地丁等。加入熱毒,車前子和六壹散加入短尿,生大黃和石膏加入便秘。
2.夏日酷暑肆意
多見於夏秋季,多發生於兒童頭面部,有壹個或多個散在的癤,或發熱、脈膩。
【治療】清暑利人,涼血解毒。
[處方]清暑寒加減:鮮廣藿香65g,鮮佩蘭65g,赤芍12g,青蒿12g,六壹散16g。如果很熱,可以加入黃芩、梔子,增加清熱的力量。
3.身體虛弱和有毒的愛
癤腫常相繼出現,呈持續性,揮之不去,或與皮膚串通,膿液外溢,表面結痂,可伴有少食、食少、口幹不想飲、苔膩、脈滑。常見於體質較弱或某些慢性病患者,並有相應的全身綜合征。
【治療】健脾扶正,利尿解毒。
【處方】壹般可用二妙散增味;土茯苓3s、黃柏12g、黃芩12g、當歸12g、白術12g、白茅根35g、六壹散13g、蜂房12g。生地、玄參、天冬等。陰虛內熱者可加。如有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病,應按原發病治療。
4.維生素
壹般可以補充維生素。復合維生素B片,每次2片,口服,每日3次,維生素C片,每次0.2g,口服,每日3次。
(3)局部治療
(1)早期病變處塗絡合碘,外用魚脂膏、紅膏或金膏。用50%硫酸鎂濕熱敷或理療擠壓患處,避免傳播感染。
(5)中成藥療法
可選擇防風童生丸、連翹敗毒丸、梅花點射丸、星消丸、臘蘇丸內服或外敷。
(6)刺血療法
穴中央穴位按摩十余次,用2寸針直刺穴位至1 ~ 2寸深度,用手撚動,留針lO~30分鐘,拔針後擠壓針眼,使出血形成瘀斑,隔日1次,lO次為壹療程。
(7)藥酒療法
(1)甘草升麻酒;炙甘草20克,升麻2克,沈香20克,麝香6克,淡豆豉35克。加入5味,除麝香外,搗碎過篩,與麝香混合均勻,裝入瓶中密封。每次用15g酒,1杯煎至八成,去渣。早晚吃飯前服用1次。爐渣熱敷腫脹處。這個藥方有消腫止痛的作用。適用於頭部腫痛。
(2)瓜萎甘草酒:瓜萎1片,甘草2克,2味,粗碎,配1小杯酒,1小杯水,煎煮3-5次去渣。睡覺時穿暖和的衣服。本方具有消腫散瘀之功效,適用於多日未愈的癰患者。
(3)忍冬藤煎酒:忍冬藤150克,生甘草10克。先拿壹把金銀花葉磨成沙盆,加壹點酒調勻成糊狀。然後在砂鍋中加入2碗清水金銀花藤和生甘草,大火煎至1碗,放入L碗米酒中,煎十余次。藥酒早上服壹粒,下午服壹粒,晚上服壹粒,重病號1天服兩粒。本方具有消腫解毒,清熱利濕之功,適用於癰腫初起,關節腫痛,熱痛。
(4)神酒:人參30克,沒藥30克,當歸尾30克炒至半熟。三碗米酒配五味,兩碗煎分四份。
使用。適合慢性潰瘍患者。甘草1.5g,瓜萎1片。每天服用沒藥和瓜萎1片,謹慎飲用。本方有扶毒散毒之功。適合慢性潰瘍患者。
(八)藥物治療
(1)適量幹蒲公英,適量甘油和75%酒精(比例為1: 3)。將蒲公英研成細粉和糊狀,裝瓶密封備用。將藥膏塗於患處,再用消毒敷料包紮,每日換藥1次。只塗在破損的瘡面周圍,中間留著方便引流。本方制備方法簡便,見效快,效果滿意,用於治療癤痛瘡毒等急性炎癥。
(2)適量芒硝粉。取適量芒硝粉放入冷水中制成飽和溶液,裝瓶備用。將藥液塗在紅腫部位,不定時噴水,不要擦幹,每天1次。治癰腫,可清熱、軟堅、消腫。如有傷口,敷藥時避開傷口,敷到換藥處1次,直至病情痊愈。對癰、瘡、癤等化膿性疾病有效。
(3)生洋蔥適量,蜂蜜適量(視病竈大小而定)。將藥搗成泥,外敷患處,用敷料或繃帶固定,每日換藥壹次,直至病情痊愈。對癰、瘡、癤等化膿性疾病有效。
(4)小豆。赤小豆用蜂蜜或冷水磨成糊狀,外用。用於癰腫扭傷散血。
血腫可以治熱毒。
(5)綠豆、枯礬(按2:1的比例)、冰片1g。將綠豆洗凈曬幹,與枯礬混合研成細粉,然後過120目篩,與豬(牛)膽汁混合揉成球狀,陰幹(曬幹,幹燥效果差),然後每15g加入1g冰片,混合研成細粉,裝瓶備用。先用生理鹽水沖洗瘡面(如有腐肉,先去除),晾幹,將藥粉撒在傷面上,厚度為0.2 ~ 0.5毫米,用無菌紗布覆蓋。每天換藥1次,肉芽新生時隔天換藥1次,直至痊愈。可用於治療癰腫潰爛、解毒生肌、斂瘡。
(9)拔罐療法
(1)大椎,,孫,局部病變。先對選定的穴位進行常規消毒,每個穴位用三棱針刺3-5次。然後選擇大小合適的拔火罐,用閃火法在刺透的穴位和患病部位上劃,保持拔罐5-10分鐘,抽出血量3-5 ml。取完火罐後,擦拭皮膚上的血跡,對患病部位再次進行消毒,並用消毒敷料覆蓋,防止感染。每天1次,6次就是1個療程。此法適用於初未生膿的瘡癰疔瘡。如果出現紅絲,可以順著虹絲的路線,從起點到終點,用梅花針輕點出血,然後拔罐,抽出3 ~ 5 ml的毒邪血。療程為1次隔天,4次為1個療程。
(2)對局部病變及其周圍組織,如中央、大椎、軀幹、靈臺四穴消毒後,用三棱針穿刺放血,然後拔罐,抽出血量1-3ml。對於早期尚未化膿或僅有小膿頭的多發性癤腫者,可在局部病竈及其周圍進行拔罐,直至觸及皮膚。
(10)飲食療法
(1)10克新鮮蒲公豆(50克產品)和50克粳米。取蒲公英全草,洗凈切碎,煎取濃汁,去渣,藥汁煮飯為粥,分餐食用。
(2)鮮金銀花50克(幹品30克),甘草20克,粳米50克。將金銀花、甘草加水煎煮1小時,過濾取汁,與藥汁同煮大米為粥,分時段食用。
預防和護理
(1)註意改善工作環境。經常在高濕度環境下工作的人應采取措施預防中暑,如照常喝冷飲、戴冰帽或用冷毛巾冷敷。如果可能,可以安裝風扇或空調,改善高溫工作環境。
(2)有癤者應避免擠壓、磕碰。尤其是發生在眼、口、鼻危險三角部位的癤子,更不宜擠壓,以防出現嚴重並發癥。
癰是多個相鄰毛囊及其皮脂腺、汗腺的急性化膿性感染,或由多個癤融合而成。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要病原體,多發生於頸背部等厚而堅韌的皮膚,屬於中醫“外癰”(頭疽)範疇。
另外:1,2%碘酒初期可塗於癤頂部,每日3 ~ 4次。局部熱敷:塗抹10% ~ 20%魚脂膏,或用鞭花葉、苦瓜葉、菊花葉、鮮馬齒莧搗碎外敷。
2.如果有化膿栓,要把化膿栓取出來。膿液過多、引流不暢者,必須切開引流。對於口腔和鼻區的治療,嚴格禁止擠壓,不適合手術。
3、已經破了,換藥,塗消炎藥膏。
4、頭面部有癤子或有全身癥狀時,應用磺胺類藥物、抗生素或中藥清熱解毒藥。如果妳有糖尿病,同時治療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