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化或身體疾病導致失眠,幾乎80%的失眠都與心理因素有關。
前幾天,我接待了這樣壹個病人。她五十多歲了。她的臉色黝黑,眉頭緊鎖,嘴唇顯得特別幹燥苦澀。坐下後,我迫不及待地告訴她自己的病情:“醫生,我覺得自己瘋了。每天腦子都亂七八糟,靜不下心來。”晚上躺在床上,眼睛澀得睜不開,腦子卻停不下來。只能迷迷糊糊睡2~3個小時。早上起來就渾身不舒服,吃不好。我很容易出汗,壹點小事就讓我坐立不安。有時候會心慌,喜歡發火,現在手腳麻木,著急的時候更難受。這種狀態斷斷續續1多年了。怎麽才能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怎麽才能睡好?“看著她焦急的樣子,聽著她熟悉的病情描述,我心裏也很感慨,我也是壹個失眠的人。鑒於她的描述,我給她做了抑郁焦慮量表,結果是中度抑郁焦慮。我建議她除了藥物治療還要做心理治療,她欣然同意。
古人雲:“睡個好覺,不如吃補藥。”但遺憾的是,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中國有睡眠問題的人越來越多,同時抑郁癥、焦慮癥、高血壓、糖尿病等身心疾病的發病率也大大增加,“找睡眠處方不找神仙”成為很多人的口頭禪。
失眠與壹個人的心理狀態和性格密切相關,心理狀態直接影響睡眠。大量的統計數據表明,有很多人對自己的工作、生活或學習不滿意。內向的人比開朗的人更容易失眠;人際關系不好,不願意交朋友的人失眠;多疑、生悶氣、自覺身體不好的人容易失眠,還有壹個就是害怕失眠;害怕失眠的人容易失眠。
我們的祖先很有智慧,南宋的蔡(1135-1198)寫的《睡覺的奧秘》壹書對我們現在有很大的啟發,說:“睡覺時彎腰,感覺對了就伸,不要想雜念。早晚先睡再睡。”大多數人都經歷過失眠。如果妳心情煩躁,即使閉上眼睛,妳的心還是在翻滾,睡不著。“先睡”中的“心”,指的是思想、觀念、情緒。承載這些負擔的機器如果停不下來,就無法進入“睡眠環境”,眼睛之神就無法休息。比如我前面說的那個案例,通過心理治療,我知道她這幾年經歷了很多事情,但是無法擺脫,壹直壓抑在心裏,導致睡眠越來越差,身體癥狀越來越多。我們稱這種癥狀為心理問題的軀體化。感覺不舒服肯定會對睡眠產生很大的影響,反過來失眠也會影響人的心情。比如,因為壹次偶然的失眠,有的人會開始擔心“第二天睡不好怎麽辦”“工作受影響怎麽辦”,各種各樣的擔心,於是第二天睡覺的時候,心裏忐忑不安,真的睡不著。因為睡不著,心情變得更差,形成惡性循環。所以想要解決失眠,就有必要認真問問自己的內心。與其詛咒黑夜,不如敞開心扉,點亮心燈。
以上是關於失眠及其相關問題。如果您還有相關問題,請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心理咨詢是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幫助來訪者找到自身的問題及其根源,挖掘自身的潛力,改變原有的認知結構和行為,維護心理健康。
最後,選擇合適的心理咨詢師是心理咨詢效果的重要保證。請慎重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