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醫聖張仲景常用於治療胃病,但還可以這樣用。

醫聖張仲景常用於治療胃病,但還可以這樣用。

幾乎所有藥店都能買到的理中丸,附子理中丸,妳真的吃對了嗎?

說起理中丸,大家可能會很自然的想到調理脾胃,尤其是脾胃虛寒,怕吃涼,不耐熱,食欲不佳,胃寒,便溏,腹瀉,那麽我們可能會有很大概率使用理中丸。

不過也有人反映我有類似的情況。怎麽用起來沒有任何效果,甚至更差?

別的不說,癥狀會加重的原因就是妳用錯了。

下面我們把理中丸的藥方拆開,看看怎麽用,怎麽用,誰適合,誰不適合。

《傷寒論》中的方子理中丸很小,只有人參、白術、幹姜、甘草四味藥。

應該說理中丸是壹種溫熱劑,適用於太陰中寒。

太陰中寒是什麽?我們先來看看農歷感冒的癥狀:食後消化不良,吃了壹點涼涼的胃後不適,肚子疼,腹脹,嘔吐,胃硬,拉肚子,尿頻等等。總的來說,我不渴,不太想喝水,也不怎麽喝水。如果我想喝水,就多喝些溫水。

有些人可能手腳冰涼,摸起來肚子冰涼,怕冷。這是由於內位受寒,人體的恒溫機制被打亂,津液輸送和分布減少,體表溫暖不足所致。

當然也要註意,農歷天冷,容易有水喝。

由於內寒,津液缺乏驅動能量,津液容易停滯不動,化為飲水,飲水奔流,表現為尿頻、便溏。喝水可以表現出嘔吐,不想喝水。

所以說到太陰內寒,《傷寒論》說臟寒,就是內寒,所以要“溫之”,用溫裏的方法來驅散這個內寒。張仲景用理中湯。

理中丸也有用。藥丸起到緩解癥狀的作用,比較適合上焦有寒,或者嘔吐腹瀉嚴重時,吃了湯劑就會嘔吐或拉出來,用藥丸比較方便。

理中湯(丸)在《傷寒論》中有三用。

第壹個是霍亂和嘔吐。古人所說的“霍亂”,要麽是今天的傳染病,要麽是上吐下瀉的癥狀,稱為霍亂。

第二種是不想吃飯,就是拉肚子,胃口不好,不想吃飯。裏面冷影響消化問題。

第三種是大病後不能長時間持續吐沫,唾液增多,嘔吐頻繁。唾液清稀,胸前有涼意,說明胸痹心痛。這是涼在妳的上焦上,還可能伴有胃口不好,吃的少,腹痛,腹脹,便溏,尿頻等可能出現的癥狀。

這些情況,同壹點就是有內寒,伴有胃虛。

反之,如果妳不是胃寒,而是陽明內熱,表現為不怕冷卻怕熱、口渴、惡寒、口臭、腹脹、排便困難、便秘等癥狀,或者寒熱夾雜、上火、口臭、口苦、長痘、心煩,還可以出現嘔吐、胃痛、便溏等癥狀。比如這些情況不壹定適合,大家要註意區別。

那麽,我們來拆開理中湯的方子,包括人參、白術、幹姜、甘草。

理中湯用人參是因為“消化不良”和胃虛的問題,所以用人參來調中補液。(傷寒論中如何使用人參也是很有講究的。)

然後我們用白術。《傷寒論》中的白術是生白術,性苦溫,能溫裏、燥濕,能祛裏寒飲,以應對寒飲引起的瀉、吐、胸寒。

白術還可以幫助消化,主要針對這種水喝下去引起的食欲不佳,消化不良。白術去掉水喝後,消化會變好。

幹姜相對於姜粉的辛辣味而言,性溫內盛,多用於內寒。可溫中止血,也可用於內出血。

甘草和生姜組成甘草幹姜湯,可用於治療肺痿、肺寒等問題。有“溫裏易思逆代”之說,那麽這個甘草幹姜湯,今天說的理中湯,比較有名的四逆湯,都屬於這種方劑。

甘草降糖看似兩種藥壹個小方子,其實上中下焦虛寒都可以考慮。比如上焦有寒,則有吐沫、吐沫、胸痹、心痛等多種癥狀。中焦寒常見,如耐熱、便秘或松弛;下焦寒可導致尿頻、小便長而清、足攣縮,或生殖系統出現壹些問題。這樣壹推,其實它能治療的癥狀範圍很廣,關鍵是要把握好它的方證特點。

另壹方面,也有壹部分人不用理中丸,而是加入附子,用附子理中丸。那為什麽還要加附子?

附子適用於寒邪虛損、寒痛或瀉下內寒者。可用於溫裏,太陰中寒,用幹姜溫裏,如四逆湯,治療太陰病。那麽也可以治療表位中的寒邪,比如桂枝加附子湯。

因此,後世使用的理中丸中加入附子的目的是為了加強驅寒燥濕的作用,而不是為了補陽,增加脾胃陽氣,這是錯誤的。

壹粒小小的理中丸,很多人認為它對脾胃有益,多用於脾胃虛寒、畏寒吃涼、腹瀉等癥,但實際上,它還可用於治療鼻炎、胸痹心痛、胸痛、慢性腸炎等。......

經方循證治療有著說不出的魅力。

包括常用於調理脾胃的四逆散、桂枝湯、小建中湯、瀉心湯、吳梅丸等...如何使用它們?如何分辨自己屬於哪種情況,用哪種方子?

壹是鍛煉自己的辯證功夫,知常而變;另壹種是熟悉《傷寒論》中的方劑,了解其用藥方法、方劑、癥狀、推薦劑量、臨床變化等。

  • 上一篇:天皰瘡可以自行治療。治療後能正常生活嗎?
  • 下一篇:甲狀腺和頸部淋巴結患者應該避免吃什麽食物?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