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麻,破肥水。清代《金鑒·Xi·心法要訣》中記載:“此證系肝經濕熱,外感風寒所致。剛開始的時候特別幹,特別癢,就像在熱湯裏洗澡壹樣。很疼,而且像紅小米壹樣,癢,撓,泡在肥水裏,皮膚又熱又疼。古代中醫對陰囊濕疹有充分的認識,並對其病因、病機和臨床表現有詳細的描述。雖然歷代醫家對本病的病因病機各抒己見,但陰囊位於焦下,焦下為腎外細胞,肝經“循股陰,入發,通陰。”
器,至少腹”,所以此病歸於肝經。該病是由於先天脾胃虛寒,飲食失調或過食肥甘油膩,辛辣刺激風,使脾失健運,濕熱內生,瀉下肝經;或因長期居住在濕地,坐臥濕熱,出汗浸泡,積聚於陰囊皮膚。濕重濁粘,邪氣難除,導致久病不愈,濕熱久治,耗血傷陰,燥結肌膚,形成血虛風燥之證,虛實夾雜。主要由於“濕熱浸淫,傾註會陰部”,治療宜用蛇膽苦柏皮洗劑,其成分主要為蛇膽、蒼術、黃柏、茯苓、敗醬草、牡丹皮、生地黃、澤瀉、陳皮、苦參、地膚子。兩個療程後,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