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貴州苦藥的作用是什麽?有哪些疾病可以治療?

貴州苦藥的作用是什麽?有哪些疾病可以治療?

中文名苦參又名苦骨(綱要)、川參(貴州民間驗方藥集)、鳳凰爪(廣西中藥植物)、牛參(湖南醫藥誌)。《河書》本經的出處是豆類植物苦參的根。植物形態學苦參,又名:槐花(本經)、國槐、國槐、白刺、白莖、麻莖、岑莖、、玲瓏(別錄)、國槐(綱要)、國槐種子、白萼。

亞灌木,50 ~ 120厘米高。根圓柱形,皮黃色。莖枝草質,綠色,有不規則的縱溝,幼時被黃色細毛覆蓋。奇異的羽狀復葉,互生;下部有線形托葉;葉長20 ~ 25厘米,葉軸上有細毛;5 ~ 21小葉,葉柄短,卵狀橢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先端圓形或鈍,基部圓形或寬楔形,全緣。總狀花序頂生,10 ~ 20 cm長,短毛;苞片線形;花淡黃白色;花萼鐘狀,稍偏斜,先端5裂;花冠蝴蝶,旗花瓣稍長於其他花瓣,先端近圓形;雄蕊10,花絲離生,只有基部愈合;雌蕊1,子房上位,子房柄細,花柱細長,柱頭圓形。豆莢呈線形,頂端有長喙,成熟時不開裂。通常有3 ~ 7粒種子,種子縊縮,黑色,近球形。花期為5月至7月。結果期為7-9月。

生於山坡草地、平原、路旁、沙地、紅壤地向陽處。它分布在中國各地。

這種植物(苦參)的種子也入藥,另文詳述。功能:清熱燥濕,殺蟲。可用於治療熱毒血痢、腸風下血、黃疸、赤白帶下、小兒肺炎、營養不良、急性扁桃體炎、痔漏、脫肛、皮膚瘙癢、疥瘡、癤子、濕癢、淋巴結核、燒傷。滴蟲性陰道炎的外治。

(1)經典:“主心氣滯,脘腹積滯,黃疸,溺多,利水,消癰消腫,養中焦,明目止涕。”

②別錄:“滋養肝膽之氣,平定五臟,集中益精,益九竅,清腸熱,止渴,醒酒,尿黃,治下部惡瘡,平抑胃氣,使人嗜食。”

(3)陶弘景:“惡病人以酒漬飲之,患疥瘡之人亦取之,蓋以殺蟲。”

④藥性理論:“治熱毒風,皮膚肌肉煩躁生瘡,目赤眉落,治發熱嗜睡,脘腹冷痛,中而厭腹痛,身悶積心。”

⑤唐本草:“治脛瘡惡蟲。”

⑥《日本花在本草》:“殺疥瘡。”用煙熏炒,飯後飲用,治腸風血性腹瀉。"

⑦珍珠膠囊:“除濕。”

⑧《滇南本草》:“涼血,清熱解毒,疥瘡生瘡。治療皮膚瘙癢,血風癬瘡,頑皮白頭皮屑,腸風下血,便血。祛風、消腫、化痰。”

⑨《本草離新》:“燥濕,治暑,治夢遺遺精。”春秋兩季收獲,尤其是秋季。挖出根後,去除根部和須根,洗凈泥沙,曬幹。鮮根切片曬幹,稱為苦丸。藥材幹燥根呈圓柱形,長10 ~ 30厘米,直徑1 ~ 2.4厘米。表面有明顯的縱向皺紋,皮孔明顯突出並稍向後卷,水平延伸。木栓很薄,褐色或灰棕色,大多有裂紋,向外卷曲,易剝落,呈黃色光滑皮。堅硬,不易折斷,折斷面呈粗纖維狀。橫切面黃白色,形成層明顯。氣味刺鼻而苦澀。苦碟子是形狀大小不壹的斜切片,斜圓形或長方形,長2 ~ 5厘米,寬1 ~ 1.5厘米,厚約2 ~ 5毫米。質硬,切面黃白色,木質部有環狀年輪和徑向線。最好是整齊的,黃白的,苦的。

全國各地均有出產,尤以山西、湖北、河南、河北等地為甚。根的化學成分含有許多生物堿:d-苦參堿、d-氧化苦參堿、槐醇l-香豆素、l-甲基染料木黃酮、l-苝堿和槐果堿。還含有黃酮類化合物:黃腐酚、異黃腐酚、3,4 ',5-三羥基-7-甲氧基-8-異戊烯基黃酮、8-異戊烯基山奈酚等。莖和葉含有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藥理作用①利尿作用

苦參水煎劑及其中所含的苦參堿,給家兔口服或註射均可產生利尿作用,在尿量增加之前,鹽的排泄量就會增加。但實驗中使用的兔子數量較少,沒有描述飲水控制的情況,因此有人認為需要進壹步研究。

②抗病原體作用

湯劑在試管中時,高濃度(1: 100)對結核桿菌有抑制作用。水煎液(8%)和水浸液(1: 3)在體外對壹些常見的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醇提取物具有體外抗滴蟲作用,其強度弱於黃連,但與蛇床子相近。

③其他功能

給兔子註射苦參堿,發現中樞神經系統麻痹,同時出現痙攣,最終呼吸停止,死亡。註射到青蛙體內,開始興奮,然後麻痹,呼吸變得緩慢而不規律,最後抽搐,以致停止呼吸而死亡;痙攣發作可能是由脊髓反射亢進引起的。對家兔的最小致死量為0.4 g/kg。加工、去雜、去殘梗、凈土、泡水、撈出、潤透、切片、曬幹。

《論雷公炙》:“制苦參,須用稠糯米汁浸壹夜,腥浮於水,須重洗,即蒸幹歸檔備用。”性味苦而寒。

①經典:“味苦,寒。”

②別錄:“無毒。”

③《本草從新》:“大苦,大寒。”內服用法用量:煎服,1.5 ~ 3元;還是進了藥丸,散了。外用:煎服,洗凈。應忌脾胃虛寒。

①《本草經註》;“玄參來做吧。浙貝母、漏蘆、菟絲子。反藜蘆。”

②醫學介紹:“胃弱者慎用。”

(3)《本草經疏》:“長期服用可損傷腎氣,肝腎不足而無實熱者不宜服用。”儲存在幹燥的地方。處方①治血痢:苦參炒到底,水丸五子大。每次吃十五片,喝米飯。(《任存堂體驗坊》)

②治痔瘡出血、腸風出血、酒精中毒出血:苦參壹斤(切片,酒浸,蒸幹九次,炒黃為末,洗凈),地黃四兩(酒浸壹夜,蒸熟搗碎)。加入蜂蜜制成藥丸。每次兩元,煮湯或酒送服,每日兩次。(《外科大成》苦參地黃丸)

(3)治五谷黃疸,食至頭旋,心郁而黃,為饑餓暴食,胃氣沖煙:苦參三兩,秦艽壹個(完)。牛丹丸如五子。壹天三次,用姜汁服五粒藥丸。(“填充肘部背面”)

(4)治赤白帶下:苦參22,牡蠣125錢。末了,取壹公豬肚,煮三碗水,搗泥丸,方大。每次服100粒,用溫酒沖服。(《唐·體驗方》)

⑤下瘡漏的治療:苦參煎服,每日壹洗。(《任齋誌方》)

⑥大腸脫肛的治療:苦參、五倍子、陳璧土等。用湯劑洗凈,敷於木賊尾部。(醫療處方摘要)

⑦治心肺積熱,腎風毒襲膚,有時疥瘡癤子,癢難耐,有時水黃,且風大,手腳腐爛,眉毛脫落,諸風疾:苦參32兩,荊芥(帶蒂)16兩。上面是細粉,水糊是藥丸,如梧桐樹大小。每次服30粒,用好茶吞服,或飯後用荊芥湯送服。(《局方》苦參丸)

⑧治膿瘍、膿腫、梨頭、全身風癤、疥瘡、奇癢、麻木不仁、手腳酸痛、破皮、陰囊極癢、陰濕瘙癢:苦參壹斤(末)、鵝毛六兩(麻油炒)。黃米糊丸,朱砂為服。茶湯送來了,壹天兩次。或者帶病搓、洗、貼。(《王秋泉的秘密》是神奇的仙丹)

⑨治療淋巴結核:苦參、四兩、搗碎、生牛膝及五子等丸。飯後用溫水服十粒,壹天三次。(“隨身攜帶”)

⑩治鼠瘺惡瘡:苦參2公斤,蜂房2公斤,曲2公斤。三桶水,兩晚泡藥,兩升小米,壹天三天。最好在壹面加上刺猬皮。(“填充肘部背面”)

⑾治湯熨之痛:苦參不用作細粉,用香油擦之。(“養生寶”綠白粉)

⑿治愈旋耳瘡(又稱蝕瘡)始於耳輪上或耳後,耳垂上出現黃色米粒狀丘疹,周圍發紅,上有白膿,癢難忍。破了以後膿液溢出擴散,過幾天耳朵前後就成了壹塊,膿液滴著水。這種瘡在孩子身上最容易傳染:苦參和黃柏,蒼術和海螵蛸。研磨非常精細和均勻。用溫開水敷患處,早晚各換藥壹次。(浙江中醫雜誌(6):271958)

【13】治齒間出血:苦參壹兩,枯礬壹元。最後,每三天擦壹次。(普濟方)

14.想脫熱毒腫腳之痛者:苦參煮酒漬。臨床應用①治療細菌性痢疾。

口服方法:50%濃縮煎劑,每次20 ~ 30 ml,壹日三次。或用苦參2兩,加水400毫升煎成200毫升,每日兩次,7 ~ 10天為壹療程。也可以用含生藥0.5 g的片劑,每次2 ~ 4片,壹日4次。第二種註射方法:肌肉註射50%註射液2 ~ 4 ml,早晚1次;靜脈滴註4 ~ 8 ml,加入500ml 10%葡萄糖溶液稀釋。常作為口服湯劑的輔助療法。三種灌腸方法:50%湯劑100 ml (0.25%普魯卡因10 ~ 20 ml),每晚保留灌腸壹次,7 ~ 10天為壹療程。可用於口服湯劑後癥狀有所改善,但腸道病變未明顯恢復的患者。四敷臍法:將苦參粉8 ~ 10g用溫水調成稠糊狀,將餅敷於臍部,蓋上油紙或紗布,用繃帶固定。1 ~每天2次。據數百例臨床觀察,內服湯劑或敷臍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治愈率在85%以上。平均治愈時間約1周,尤其是臨床癥狀改善較快。該湯劑還對慢性遷延性細菌性痢疾有效,尤其對胃腸功能紊亂有效。苦參敷臍後,患者腹部發熱,腸道蠕動輕度增強,排氣通暢,腹痛逐漸減輕,排便急迫,多尿。因此,可能是藥物通過穴位的神經反射,刺激臍部穴位,調節植物神經系統功能,促進胃腸血液循環,增強白細胞吞噬功能,從而達到療效。也認為獲得其療效有兩個環節:壹是藥物本身的作用,二是臍穴的作用。

②治療急性胃腸炎。

每次用1.5元煎服,每日2次;或用糖漿(每100毫升含1),每次10 ~ 15毫升,每日兩次;也可以用膠囊,每次0.5 g幹粉,壹日四次服用。壹般需要1 ~ 2天才能治愈。

③治療急性傳染性肝炎。

除壹般護肝治療外,每日用苦參粉4克,分4次膠囊或藥丸服用。觀察19例。黃疸消退時間平均為65438±02.6天,最短為3天。同時自覺癥狀也有所改善;肝腫大和肝功能恢復也較快。

④治療小兒肺炎。

用200%苦參註射液2 ml肌肉註射,每日2次。有心力衰竭、突發哮喘、高熱、驚厥、呼吸衰竭的病例要用西藥治療。根據129例(其中47例靜脈應用廣譜抗生素1次)觀察結果,有效率達92%以上,臨床治愈率34.9%,平均住院天數3.8天。57.4%的患兒呼吸道感染癥狀緩解,肺部羅音減少,病情好轉後立即出院。無效病例為重癥肺炎,或有並發癥和脫水者。治療過程中,2例在註射後5分鐘出現過敏反應,表現為氣短、面色發青、四肢冰冷、心率加快及突然屏氣、大汗淋漓、面色蒼白、脈搏微弱摸不到。

⑤治療急性扁桃體炎等。

肌肉註射50%苦參註射液,每次2 ~ 3 ml,每日2次,用於治療急性扁桃體炎、急性韌帶聯合炎、急性乳腺炎和牙周病。外科感染、疔瘡、腎盂腎炎、急性氣管炎、急性淋巴結炎等。,平均有效率90%以上,治愈率74%以上。此外,對結腸炎、膽囊炎、膀胱炎等炎癥也有壹定療效。

⑥治療慢性氣管炎。

將苦參和桔梗以7: 3的比例混合,研磨成細粉,用水制成丸劑。每次1元,每日兩次,10天為壹個療程。治療間隔為5天。* * *治療498例(均為50歲以上患者),治愈2例,顯效112例,好轉296例,無效88例。有效率為82.3%。副作用:43例出現惡心嘔吐、胃灼熱疼痛、腹瀉、腹脹;鼻咽幹燥2例,頭暈1例。

⑦治療賈第鞭毛蟲

口服提取物制成的片劑或糖漿劑,成人按生藥30克的劑量每日三次服用,兒童酌情減量。7天為壹個療程。治療100例,治愈92例。多數在1 ~ 4天治療後消失,大便恢復正常,大便試驗轉陰。部分病例隨訪3 ~ 9個月,除1外,未見復發。如果用25%苦參煎劑保留灌腸,成人每次服用100 ~ 200ml,每日1次,連服5次,也有效,但不如口服。少數病例服藥後感覺惡心,部分手指麻木,不影響繼續治療。

⑧治療人體腸道滴蟲。

口服苦參散膠囊或苦參片,成人每次用量1.2 ~ 4g,壹日三次,兒童用量應減少。壹般10天為壹個療程。如果效果不好,可用50%苦參煎劑60 ~ 100 ml保持腸蠕動,每日1次。腹痛明顯或排便頻繁的患者應采用西藥治療,有蛔蟲者應用驅蛔蟲劑治療。根據54例觀察結果,臨床治愈率占50%。治愈患者癥狀體征平均11.44天消失,大便檢查平均11.67天轉陰。少數病例有頭暈、便秘、厭食、惡心等反應,都很輕微,可自行消失。

⑨治療滴蟲性陰道炎

將0.6 g苦參粉與1倍量的葡萄糖、硼酸粉、枯礬粉混合進行局部處理。使用時,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沖洗陰道,晾幹,撒上藥粉。65438+每天0次,連續3次為壹個療程。臨床觀察65438±076例,總成功率為765438±0.5%。其中,隨訪3個月後癥狀消失,陰道分泌物中無滴蟲,占26.1%;隨訪不到3個月,但癥狀消失,陰道分泌物中無滴蟲,占45.4%。宮頸糜爛患者治療後也有很大改善。用藥後,少數患者有輕微的陰道疼痛;療程結束後,幾乎所有患者均出現陰道表皮脫落,隨訪觀察未發現不良反應。

主治血吸蟲病腹水的治療。

每天服用苦參煎劑6 ~ 8克。觀察了25個病例。他們大多在服藥後2天內尿頻、腹圍減小,為脾切除創造了條件。

此外,據報道,苦參制劑在治療絲蟲病時似乎有殺蟲作用。

  • 上一篇:壹種治療牙痛的藥方
  • 下一篇:瀏陽市12-17歲的新冠肺炎疫苗哪裏有?如何預約接種疫苗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