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用佛學來解釋,首先,人原本純粹的自我意識,因為各種情緒的幹擾,由於某些情緒的極端化,造成了自己的眼睛的視覺,耳朵的聽覺,鼻子的嗅覺,舌頭的味覺,身體的觸覺,心理意識的思維判斷,等等,或在某些方面太強,或在某些方面太弱,以至於外界的東西可以融入到自己的認知感受,思維聯想,動作控制,意識中。五蘊是外界的東西在我們自己身心中的反饋。因為這些對世界和自己認識的偏差,以假為真,以假為真,無所作為的存在,才會產生嚴重的心理疾病。其實這就相當於我們所說的神經系統的紊亂。
所以,神經衰弱甚至紊亂,以及其他精神疾病,根源在於心理原因,即無知和錯誤思維,即精神思維上的錯誤理解和判斷;發病原因是各種情緒的反饋出現問題,即六妄想依戀(即神經系統過度應用);病果是對世界認識的偏差,是五蘊的整體問題。
生病的原因,也就是各種情緒的過度刺激和錯誤反饋,也是其他問題造成的。這是佛教中因果互變的概念,使彼此產生新的變化,有壹種觀念認為世界是由命運創造的。他們的問題是內部和外部因素造成的。
從內部來說,對眼睛、耳朵、身體、心靈等與外界接觸的器官功能的過度信任,在自己的思維判斷和生活行動中逐漸強化了習慣。這是因緣的延續(意識、行為、語言都是行為的表現,行為就是因緣),習慣在意識中產生,這就是因緣。錯誤的商業習慣的逐漸強化,鞏固了錯誤的意識、行為和語言,影響了正確的思維、判斷和行為。不改正就會變成壹種偏執。
從外因看,眼睛、耳朵、身心等與外界接觸的器官受到過度刺激,產生接收、思維、行動、認識等方面的妄想,是錯誤的認知感受、思維聯想、動作控制、意識綜合判斷。刺激因素可能是軀體疾病(六大根源),也可能是心理因素(思維和認知)。比如身體問題,比如疾病導致的眼耳身心缺失,導致在認知感受、思維聯想、動作控制、意識綜合判斷等方面的非理性思維;比如感受鬼神的影響,感受自己過去行為的迫害,感受自己未來的狀態等等。是內心思考和知識的問題。
內因和外因的結合,實際上是我們的精神思維和神經系統的接受和處理的結合,不能相互協調,從而產生精神問題引起的神經癥狀或精神問題引起的精神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