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被胡適預言短命,竺可楨活到84歲,把浙大建成“東方劍橋”。為什麽?

被胡適預言短命,竺可楨活到84歲,把浙大建成“東方劍橋”。為什麽?

1910 9月的某壹天,吳淞港,美國郵輪“中國皇後號”起航,船上擠滿了壹群公費留學的中國留學生。

“咦,這不是胡宏嗎?”“咦,竺可楨,妳怎麽沒死?”

“多虧了妳,誰讓妳當時在真誠的說我活不過20歲,我這天生的弱點,不能天天鍛煉。現在我已經20多歲了,我會比妳活得更久!”

“那又怎麽樣?妳看這狀態,肯定活不到60歲!”

兩年後,兩人相遇,像仇人壹樣,幼稚地開始了賭博。

“胡紅,如果我過了60歲,比妳活得長,妳怎麽辦?”

“我不相信!竺可楨,如果妳活到60歲,我會在妳60歲生日的時候敲妳的頭三下。如果妳活得比我長,妳可以踢我的死屁股。”

“好吧。妳壹定要記住妳今天說的話!”

被胡適“短命警告”的那個人叫竺可楨,壹個實事求是、信守諾言的人。和胡適壹樣,他也是壹個傳奇人物。

他壹生中取得了許多成就。他是中國許多科學領域的奠基人,幫助浙江大學成為“東方劍橋”。在浙大形成的“竺可楨精神”是他壹生凝練的精神,也是學生和科學後起之秀學習向往的精神。

忠誠不屈的愛國精神,以及對世界的責任感。

竺可楨,1890,浙江紹興人,在這個糧商家族中排行第六,取名趙雄。薛先生五歲讀書,立誌將來要成為國家棟梁,於是建議以“真”之義為重任,改名為竺可楨。

到1974年去世,回顧竺可楨的壹生,84年經歷了國家動蕩和社會滄桑。他始終保持著振興中華、科技興國、教育強國的初衷,甚至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前瞻性思考。每壹步都被擊鼓,每壹步都被以天下為己任的愛國精神所指引。

因為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現代中國壹覺醒來,恍如隔世,曾經引以為傲的四大發明早已推陳出新。竺可楨認為,科學可以喚醒人們的意識,增強國力。

他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從童年的學習,到中學,大學,留學,再到1918哈佛大學畢業後回國任教。他逐漸探索形成,成為中國近代地理學、氣象學和物候學的奠基人,對地理學和自然科學史有著深刻的研究,對中國的農林牧副漁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除了科學,他還看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他說:“大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壹個國家的領軍人才。”

壹方面,他非常重視教師,不拘泥於刻板印象,破例招收和提拔了很多教師。另壹方面,他又在13年和浙大的人壹起,親手把這所普通的地方大學改造成了舉世聞名的“東方劍橋”。對於當時的浙大師生來說,他是精神支柱,他為此犧牲了很多。

當他第三次搬到學校時,他的妻子張夏琿和兒子朱恒染上了瘧疾,相繼倒下,不到半個月就失去了兒子和妻子。

因為轉學的復雜,他甚至沒有回家見兒子最後壹面。我們無法想象那種痛苦和悔恨。然而,即使他遭受了如此沈重的打擊,他再也沒有恢復過來。他甚至從來不在外人面前表露自己的痛苦,只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默默流淚,思念他。

竺可楨不是對妻兒無情,而是祖國需要他。在國家和民族大義面前,他只能把個人感情埋在心底,勇挑重擔,勇往直前。

不問是非,不問利益的科學精神。

竺可楨的頭銜不勝枚舉,但最初的壹個是科學家。他總是以最嚴謹的求真求實的態度對待科學。他曾說:“在科學研究中,我們不能用‘大概’和‘可能’這樣的字眼,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

作為壹名科學家,他在近代中國的空白領域,特別是氣象科學和地理科學領域,進行了艱苦的研究和實踐。他創辦了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建立了中國早期的氣象觀測網,開辦了氣象培訓班。這些都為中國近代氣象學和地理學奠定了基礎。

不僅如此,他本人還在天文學史、氣象學、科學通史、歷史地震學、歷史氣候學等方面進行了許多研究,發表了許多論文。他壹生有許多作品。如果不算800萬字的日記,他的壹生大概有300萬字。

竺可楨展現了這種只問是非,不問利益的精神,可見他在科研領域大放異彩。同時,他也將這種科學精神延伸到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他永遠在壹線親力親為,不顧世俗枷鎖,任人唯賢,定能大有作為。

不多,海納百川的開放精神

有句話叫“看得多,世界就大”。竺可楨的學習生涯漫長,涉獵廣泛。多學科背景的他,真的以寬廣的胸懷贏得了人心,成為了壹個“可持續思維”的夢想家。

他在浙大當校長的時候,給他印象最深的是重視老師,寬容他人。著名數學家蘇談起竺可楨,總是感激地說:“朱校長把我們教授當寶!”

他將被聘為浙大教師,因為對方學到了很多東西。只有高中學歷的查長生是這樣的。要知道學歷對於老師來說是壹個幾乎不可逾越的門檻。

他也很在意那些自相矛盾但德才兼備的教授。比如,宮非曾經在公開場合諷刺過他,但他還是力推宮非當學科主任,盡管宮非的非黨員身份連教育部的規定都過不了。

寬容,與人和諧相處,與自然和諧相處。

因為他的研究領域主要在自然界,所以他也很早就註意到了中國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他始終註重從科學的角度出發,不僅在理論上關註可持續發展的相關課題,而且在實踐中無所不為,他的壹些理論甚至成為中國“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早期探索。

自強不息,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

竺可楨在科學和教育領域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天賦是壹回事,但更離不開他個人的努力和頑強的毅力。

在體育鍛煉方面,正是由於他個人的自律,才使他從壹個被胡適說得有病甚至短命的人,活到八旬老人。堅持鍛煉,遊泳,做操,練拳擊等等幾十年。在這個多變的世界裏,健康大概才是真正的資本。

竺可楨還有壹個特別有名的“作品”就是他的日記。從在哈佛讀書開始,他就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但由於戰亂,僅2月6日從1936到1974的日記,* * *就是38年37天,約800萬字。

日記內容包羅萬象,為氣候學、地理學、教育學等中國不同學科提供了豐富詳實的第壹手資料,甚至對中國近代科學史特別是中國科學院史的研究也有很大價值。

竺可楨的四種精神,愛國主義,就像燈塔,指引著他走向他想要到達的目標;科學精神就像壹個腳印,是他跑到終點時留下的印記,也是他丈量的方式;開放的精神就像壹個熱情的行人,讓他在路上接受不同的想法和幫助;奮鬥精神就像壹臺永動機,壹路供給自己,支撐自己到達目的地。

在這個社會裏,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職業。科學家的光和熱在科技,教育者的力量在課堂,我們的力量就在這些角色裏,等著我們去發展。出生在壹個和平的國度,我們是多麽幸運,我們只需要堅守崗位,勇往直前!

  • 上一篇:治愈後肛門周圍有疣,但不知道是在肛門到直腸,怎麽辦?能治好嗎?
  • 下一篇:有哪些面食讓妳想起來就流口水?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