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特別是方倉醫院開始收治患者後,中醫藥成為緩解患者癥狀、輔助治療的重要手段,並在全國範圍內得到普及。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院士更是親臨武漢指導中醫救災工作。目前,中醫藥在抗擊新冠肺炎的戰鬥中發揮了壹定的作用。比如江夏收容所就有500多個病人,沒有壹個重癥的。
中醫在抗擊疫情中的表現改變了很多人的看法,包括很多西醫,以至於有人笑稱疫情救了中醫。
這當然是個笑話。中醫延續了幾千年,見過很多大場面。不會因為壹時壹事而起起落落,但是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中醫發展面臨尷尬也是事實。
最脆弱的壹點是現代科學無法解釋的。日前,美國職業打假人、斯坦福大學前研究員伊麗莎白?Bike公開質疑同行評審交流網站Pubpeer上壹篇關於中醫治療新冠肺炎的文章,多處存在明顯的引用不規範和內容矛盾,並強調文章值得嗎?專註?。
他的問題分為幾個部分:
1,證據不足,只有壹例患者病例;
2.正文裏?幾百個案子?描述來自之前的發布會;
3.沒有對照組,實驗說明不了什麽;
4.中藥作用機制描述不詳;
5.中藥成分不明確;
6.CT圖像的使用是否得到授權;
其中第壹、二、六條是論文寫作的問題,與中醫本身關系不大,這裏就不討論了,但第三、四、五條是近年來被提及最多的。
我們知道,大多數有效性實驗都必須設立壹個對照組來區分使用效果。如果壹種藥物的使用者和被使用者之間沒有明顯的區別,那麽它的有效性就值得懷疑。
構成是另壹個值得關註的問題。所有化學藥物包裝時,裏面的說明書都會詳細說明藥物的成分和含量,以及不良後果。只有中醫諱莫如深,有的不清楚,有的不想說。但作為消費者,他們有權知道成分是什麽,知情權是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最起碼要求。就像妳買罐頭的時候,壹定要時刻知道是什麽肉做的。講的是常識,不是對象。
至於作用機理,就更神秘了。說到中醫,很多人談制度,認為中醫不能用西醫的制度來評價。這是兩個不同的系統。筆者堅決不同意這種說法。科學思維是現代社會發展進步的基石,不存在兩種科學體系。如果中醫是壹個獨立的體系,那麽印度傳統醫學、非洲傳統醫學、南美傳統醫學是不是都應該有壹個獨立的體系?
中醫要發展,不能自娛自樂。它必須經得起現代科學的考驗,甚至與現代科學相結合,激發其古老的生命力,促進其發展。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中醫使用的檢查工具和方法都是現代醫學發展的結果。既然檢查的時候可以用,開藥的時候為什麽還要強調另壹個系統?
再比如張伯禮院士,工作期間得了膽囊炎,在武漢做了手術。張院士的奉獻精神很感人,但外科也是現代醫療手段。
近年來,中醫的治療方法和藥物在世界許多地方備受推崇。比如越來越多的NBA球員選擇拔罐來緩解疲勞,針灸是早期流行的科幻電影?矩陣?我為針灸做了壹個大廣告。
根據NCCAOM進行的壹項全國性調查,在美國每10名成年人中,有1人接受過針灸治療。在這些人中,有265,438+0%的人除了針灸之外,還使用過推拿、按摩來治療疾病。
中草藥市場也在擴大。2018年,世界中藥材市場總額超過600億美元,其中中國大陸的份額僅為2%,不到日本的零頭。南韓,甚至中國和臺灣省所占的份額都是中國大陸的幾倍。而且這2%中有70%左右來自中藥材原料的銷售,高附加值的中成藥出口很少。
對於中國的從業者來說,中醫藥的全球化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機遇意味著我們做得很好,為世人所接受,前景廣闊。挑戰在於必須放棄對殘的執著,保留虛,才能讓中醫獲得新生。
最後,中醫是中國的傳統瑰寶,但它存在於科學範疇,不要把它和國家、民族混為壹談。如果過分強調它的文化屬性和地域屬性,很容易陷入政治爭論的範疇,最終受害的還是中醫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