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認為,舌的不同部位可以反映不同臟腑的病理變化,在臨床上有壹定的參考意義。舌尖受心肺疾病影響;舌的中部集中在脾胃;舌根待下焦腎;舌兩側待肝膽。《指掌診舌治傷寒辯證法》也說舌尖屬會厭,舌中屬會厭,舌根屬會厭。
1,正常舌
正常舌像的特點是色澤淡紅,舌質潤澤,舌體大小適中,柔軟有彈性;舌苔均勻、薄、白、潤,簡稱“淡紅舌、薄白苔”。正常的舌下絡脈只是隱約可見,呈紫紅色線條,從不腫脹。多為單支,側支最粗直徑不超過2.7mm,長度不超過舌尖與舌下神經阜連線的3/5。
2、舌淡白
淡白舌多見於陽虛寒實、氣虛少血證。此圖舌色淡白,舌苔薄白潤澤,提示氣血兩虛。
3、枯白舌
舌色、牙齦、嘴唇無血色,稱為“枯白”。此圖中,舌色枯白,舌幹幹癟無力伸出,是舌無傲氣的表現。提示精氣下降,病情危急。
4.紅舌
舌紅見於外感熱盛或陰虛火旺之證。此圖中舌色紅,舌苔薄黃,舌質粗糙,提示氣盛熱盛。
5、舌尖發紅
舌尖紅多見於心火炎癥,上焦有熱證。此圖中舌尖發紅,有刺,其余部位微紅濕潤。建議上焦熱盛。
6、舌紅
舌色深紅,稱為“絳舌”,是熱的形象。外感病是邪熱入營的標誌;也多見於內傷和雜病的重癥病例。此圖舌色暗紅暗,舌面有脈狀淺裂紋,苔少。建議熱盛,氣滯血瘀,正氣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