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與愛感動世界。
“可是寸草有多少愛,妳得到了三次春暉?”這是壹個被質疑了幾千年的問題。壹個用32年的奉獻做出了自己的答案,他把生命的壹部分回饋給了親人。他孝子的真誠堅如磐石。謝,讓世界上所有的人,收獲感動,收獲安慰。
孝順父母、榮辱與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大力倡導社會主義榮辱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花縣人謝以孝順、敬業、奉獻為榮。32年來,他把自己的愛奉獻給了前妻的三個親人,分別是癱瘓的父親、無行為能力的母親和傻弟弟。就像他的名字壹樣,謝是壹個重情重義守信用的人。他用真摯的孝心對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做出了最好的詮釋。他用真愛書寫了新時代“愛的奉獻”。他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忠實踐行者。現將謝的先進事跡簡述如下:
謝,男,55歲,河南焦作煤業(集團)新竹春實業有限公司機電工人。
1973年,滑縣青年劉與同村姑娘謝巷結婚,婚後生活幸福。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次年7月,生下女兒僅40天的謝巷因病去世。臨死前,她反復叮囑丈夫要照顧好父母和智障兄弟。看著兩位痛苦不堪的老人,想著愛妻臨終時的囑托,她拿著壹封親切的延長信跪在兩位老人面前:“爸,媽,蘭娥走了,我是妳們的親生兒子。妳生病我就伺候妳,百年後我就死了!”
這壹跪,表現了33年的真情與擔當,33年的忠孝,壹個孝順而深受感動的謝(劉後來改姓謝)。
1979我公公中風嚴重,再也沒有站起來過。壹個老了,壹個癱了,壹個傻了,壹個年輕了。家庭的重擔全落在謝的肩上。公公大便幹了,用手摳出來;公公喜歡聽豫劇,就省吃儉用買了壹臺收音機。公公喜歡聽武俠小說。他借書給老人讀。他幫老人按摩、翻身、擦洗、鍛煉。老人心情不好,罵了他壹頓。他壹笑置之,從不在乎。嶽母體弱多病,於是謝想方設法給老人買補品。老人頭疼腦熱,就守在病床前餵水餵飯,扛屎扛尿。
其中,謝的可貴之處之壹就在於他尊老、孝老、愛老的高尚情操。
32年來,謝同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中華民族“孝、榮、恥”的傳統美德。1974年,他結婚壹年多的妻子生下女兒後去世。他主動去照顧他的公公婆婆和他的傻妹夫。婆婆患有肺氣腫、胃潰瘍、低血壓、關節炎等疾病,喪失勞動能力。她那個和他差不多大的姐夫,從小就傻傻的,需要有人照顧她的衣食住行。他帶著生病的婆婆和傻傻的姐夫去他家,又因為婆婆生病,不能做家務,於是謝每天給家裏洗衣做飯。謝是六姐妹中最小的,對父母特別孝順。他媽媽患有心臟病,每天喝雞蛋水滋補身體。哥哥姐姐給她媽媽做蛋水的時候,都是用壹個雞蛋,但是輪到他的時候,都是用兩個雞蛋給她喝。再苦,他們也要孝順。1979年春天,在原焦作礦務局朱村礦工作的公公突然中風。他癱瘓了,大小便失禁,需要有人照顧他。謝很愛自己的女兒,但為了照顧嶽父壹家,他不得不把4歲的女兒放在老家寄養。然後,他帶著生病的丈母娘和傻傻的姐夫,和嶽父壹起住在陌生的焦作礦區。我公公生病的時候,大便經常變幹。他伸信的時候壹點壹點的挑,每天給公公和姐夫洗壹大盆沾滿屎的衣服床單。公公因為肝硬化腿腫了,每天燙腳,用熱水給老人按摩。為了減輕嶽父的痛苦,他自學了護理按摩;為了給嶽父治病,他按照偏方挖根捉蟾蜍,想盡壹切辦法為嶽父求醫問藥。為了逗老人開心,他經常給公公讀小說。直到1996年,17年8月嶽父去世,謝每天翻身、擦背、曬太陽,讓臥床多年的老人再也沒有褥瘡、穿不濕衣服、屋裏沒有臭味。他不僅為嶽父的撫恤金而死,還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出資近1000元幫助1986安葬嶽母。每次回老家探親,他都把父母照顧得很好,以彌補自己經常在家不孝順的愧疚。拜訪同家長輩家,表達彼此很少見面的遺憾。謝總是尊重他體弱多病的嶽母。他總是陪她出去,去看醫生,把她的工資給老人。他也許會說,孝的內涵是不完整的,但在他32年的堅持中,他對社會主義新孝道和認識榮明的屈辱作出了最深刻的評論,生動地詮釋了中華民族的孝,賦予了它新的時代內涵。向謝同誌學習,我們要像他那樣珍惜對老人的愛,恪守敬老美德,踐行孝道與責任,從小事做起,踐行傳統美德,為老人和家庭送去溫馨與和諧。
謝不是鋼也不是鐵。他老了,病了,但意誌沒垮,孝心沒變,責任沒丟,良心沒丟。他隱藏著最沈重的悲傷,肩負著保持希望的重任。
在謝身上,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中華兒女的優秀傳統美德,如孝順老人、誠實守信、無私奉獻、毫無怨言、積極樂觀、勇於負責等。他用自己的愛心、孝心和責任感支撐了壹個即將分崩離析的家庭,用善良、真誠、勤勞、大度構建了壹個和諧的家庭。
謝是壹個不善言辭的人,但就是這個不會說話的河南焦作煤礦工人,33年來壹直照顧著已故前妻患病的父母和弟弟,他的孝心和愛心事跡感動了中原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