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有止瀉止痛的作用,但長期使用會上癮。明朝鄭德時期,鴉片作為藥材進口。
早在明末,癮君子就已經出現。進入清朝後,吸毒人數增加。清初有專門提供鴉片的煙店,“將鴉片制成糊狀,再與碎煙混合,曬幹制成香煙”,以“拍利”。
第壹次抽鴉片的時候,我“暈得像醉了壹樣”,“可以徹夜不眠”。
“流氓惡少,晚上聚在壹起喝酒,就成了壹種氛圍。喝的時候配上十幾碟蜂蜜和鮮果來誘惑後來者。當妳第壹次去餐館的時候,妳不需要錢。待久了,身不由己,去之。”“是因為年幼的孩子容易墮入藝術,到了年老的時候,血液會幹涸,皮肉會脫落。即使他們知道自己被鴉片所害,也會百病纏身。”“連家業都要耗盡了,說沒辦法借。”幹嘉以後,很多貴族子弟、八旗士兵、各級官員都成了癮君子,甚至宮裏的太監也偷鴉片。生活在乾隆、嘉慶、道光三朝的大宦官張津浦,吸毒30余年。在張的誘惑下,許多宦官開始吸毒。
事實上,皇太後已經聽到了風聲。雖然她下令嚴查,但林慶之變後,她對宦官往往視而不見,唯恐再鬧出驚天的勾結土匪案。
吸毒容易,戒毒難。很多癮君子,“明知道危害,戒不掉”,“壹天不抽就縮臉”,“分神就死,再喝就好了”,“沒救了”。
為了幫助吸毒者擺脫毒品,避免家破人亡的厄運,當時流傳著各種偏方。但由於吸毒者的依賴性,所有的偏方要麽被放棄,要麽淺嘗輒止。
從雍正六年(1728年)開始,發布了禁止販賣鴉片和開設煙館的命令。
至此,以進口藥材為名持續了近兩個世紀的鴉片貿易被中止。
當時與中國進行鴉片貿易的主要國家是英國,英國將殖民時期印度生產的鴉片運到附近的中國。
壹方面通過提供貸款鼓勵印度農民種植罌粟,另壹方面在加工過程中“使罌粟的蒸幹和鴉片的配制適合中國鴉片吸食者的口味”。
英國鴉片商和英國政府在罪惡的鴉片貿易中獲取巨額利潤。壹箱鴉片從印度運到中國可以賺1820銀元(壹箱鴉片的成本約為180銀元,運到中國的價格為2000銀元)。僅鴉片稅就占英國政府稅收的42.7%。
因此,英國政府和英國鴉片商絕不會放棄這種罪惡的貿易,而是把它從公開進口變成秘密走私。
掌管鴉片生產的英國東印度公司,讓人把鴉片裝在專門的箱子裏走私,運到加爾各答,拍賣給鴉片販子,再由鴉片販子走私到中國沿海。
英國鴉片販子賄賂清廷地方官員和負責走私的巡捕官兵,使鴉片走私暢通無阻。
受利益驅動,鴉片走私日益猖獗。
乾隆六十年,四千箱鴉片走私到中國,道光七年,壹萬多箱。道光十壹年(1831年)走私兩萬箱,道光十八年(1838年)接近三萬箱。
在鴉片大量走私入境之前,清朝在對外貿易中壹直保持著優勢地位。
中國的茶葉、絲綢產品暢銷國際市場,遠銷歐美、東南亞,但外國的毛織品在中國打不開市場。每年,數以百萬計的銀元從歐洲進口到中國。
幹嘉以後,大量鴉片走私進入中國,使中國在對外貿易上開始從超級出口國向超級出口國轉變。
為了支付走私到中國的鴉片,大量白銀流出,導致銀價上漲。
銀價上漲,必然導致銀銅幣(也稱賺錢)價格的失衡。
朝廷支付給官員和士兵的官俸是白銀,百姓支付給清廷的錢糧也要兌換成白銀。但是,私下交易,市場上的買賣,主要使用銅幣。
因此,銀錢比價是否合理穩定,直接關系到國計民生。
清初壹兩銀子換壹千銅錢。
當時清政府禁止私采銅礦,康熙收回臺灣省、海禁解除後每年進口數百萬銀元,銀價因此下跌。
到康熙末年,銀錢比變成了1: 900,到雍正末年,是1: 800,到乾隆初年,發展到1: 700。
但到了乾隆中期,由於鴉片走私和白銀外流,銀價上漲,銀錢比價上升到1: 850。到乾隆、嘉慶時,壹兩銀子可以換13400枚銅錢。
到了嘉慶年間,銀價已經漲到1600左右,讓百姓多交錢糧折銀。
清朝統治者表面上不加田賦,實際上是把銀價上漲的負擔轉嫁到老百姓身上。
如果只是我們身邊的太監抽鴉片,但現在搞鴉片走私的英國東印度公司倉庫都漲到銀價了,太後就是想睜壹只眼閉壹只眼也做不到。她必須想辦法解決銀外流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