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走鵝卵石並不適合所有人。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的黃廣民提醒,想通過這種方式鍛煉的人壹定不能盲目選擇,否則健身不會傷害身體。腳部受傷的人(包括關節痛、勞損、扭傷等。)和炎癥(包括長骨刺和脂肪墊等。)還沒恢復的人不適合鵝卵石走路。患有足跟痛、足趾腱鞘炎和囊腫、足趾骨折的足部患者,即使走路也應穿加墊鞋減少摩擦,不宜走鵝卵石路,否則可能加重足部損傷。
此外,暴露在外的石頭不可避免地會沾染灰塵和各種細菌,因此腳傷患者應避免赤腳行走,以防病菌進入傷口造成感染。腳部感染過的人,比如腳癬,會造成壹些皮膚損傷。如果他們赤腳走在石頭上,很可能會感染其他病菌,造成壹些二次感染。值得註意的是,即使是腳部沒有疾病的人,在行走後也要立即洗腳,否則壹不小心刮傷皮膚,病菌就會立即入侵,引起局部感染、淋巴結炎、淋巴結腫大等。
患感冒疾病的人,如關節炎、脈管炎等,血管彈性差,受冷刺激後會加重血管痙攣,使血流變慢,不利於新陳代謝。因此,腳部保暖非常重要。這種人也不適合赤腳接觸冰冷的石頭。
患有骨質疏松和骨關節退行性變的人,要註意控制走鵝卵石的時間。因為骨質疏松會降低跟骨的硬度,比如在堅硬的石頭上行走,很容易造成損傷。骨與關節的退行性疾病主要是骨質增生,包括軟組織退變(如韌帶和關節囊的松弛)和軟骨退變。行走時間過長會加重磨損,導致膝關節腫脹疼痛。老年人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和關節退行性變,走鵝卵石的時間應控制在早晚15分鐘左右。
黃主任還特別提醒,開始走鵝卵石,腳會疼。不要堅持長時間走路,要循序漸進的增加運動時間。早上的鵝卵石很冷,可能會讓關節又冷又疼。在壹天的陽光照射後,盡量選擇壹條較暖和的鵝卵石路。運動後洗腳,最好用幹毛巾擦腳,直到熱為止,可以改善微循環。老年人走路時,應集中精力走在路上,避免不必要的扭傷和摔倒。也可以踮起腳尖,既安全又有按摩穴位的效果,和走路鵝卵石壹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