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盜汗的原因
小兒盜汗的原因很多,要具體分析,辨證施治。兒童盜汗的主要原因有:
1、餵養護理不當:體質較弱的寶寶在白天活動時或晚上入睡後,頭部、胸部、背部經常出現片狀出汗,這往往是由於餵養不當或消化不良引起的。另外,給寶寶穿太多衣服或者蓋被子太厚也會導致出汗。為此,寶寶晚上不能吃得太飽,衣物遮蓋要適當。
壹般來說,我們並不提倡對生理性盜汗進行藥物治療,而是采取相應的措施,去除生活中導致高燒的因素。比如寶寶睡前活動太多,或者吃了高熱量的食物導致晚上出汗,就要控制好睡前的活動量和食量,這樣也有利於睡眠和肥胖的控制,對寶寶的身心健康都有好處。冬天臥室溫度24℃-28℃;被子的厚度要隨著溫度的變化而增減。
2、缺鈣:表現在入睡後的前半個晚上,頭部明顯出汗。由於枕頭受到汗液的刺激,嬰兒睡覺時經常搖頭,與枕頭摩擦,導致枕頭上的毛發變薄、脫落,形成典型的“枕禿”。維生素d和鈣要及時補充。如果盜汗伴有枕禿、囟門閉合延遲、X型腿、串珠狀肋骨等現象,很可能是血鈣過低引起的,3歲以下的嬰兒較為常見。
3、疾病:寶寶的後期疾病,貧血,甲亢等。經常盜汗,這是因為身體虛弱,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此外,以下情況會導致盜汗:
肺結核:寶寶患肺結核,不僅在前半夜出汗,在後半夜和天亮前也會出汗。肺結核還有其他表現,如低燒、乏力、食欲不振、臉頰潮紅等。如果懷疑寶寶感染了結核病,應做肺部X線檢查或結核菌素試驗,以便及時診斷和治療。
佝僂病:佝僂病嬰兒入睡後開始出汗,尤其是頭部,可浸濕枕席或枕巾,並伴有禿頂和哭鬧。所以,要及時讓寶寶補充鈣和維生素D。
低血糖:如果寶寶經常在天亮前出汗,並伴有面色蒼白、脈搏弱而快,則有低血糖的可能。這時候可以給寶寶喝點糖水或者吃點蛋糕來糾正。
寶寶患有貧血、風濕病、類風濕病也會引起多汗。壹般來說,當寶寶出現盜汗時,要及時去醫院排除某些疾病引起的多汗。
寶寶盜汗怎麽辦?
嬰兒新陳代謝旺盛,出汗比成人多是正常的。進入夏末秋初後,氣候轉涼,寶寶出汗應該會減少,但有些體質較弱的寶寶仍然出汗較多,尤其是入睡後。由於出汗多,衣服濕,受涼後容易感冒,感冒後身體更虛弱,出汗更多——形成惡性循環,我們稱之為“盜汗”。那麽,寶寶盜汗怎麽辦?
壹、治療方法
1.生理性盜汗:壹般來說,對於生理性盜汗不提倡藥物治療,而是采取相應的措施,消除生活中導致高燒的因素。比如孩子睡前活動太多,或者吃了高熱量的食物導致晚上出汗,就要在睡前控制自己的活動量和食量,這樣也有利於睡眠,控制孩子的肥胖,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的孩子晚上出汗是因為室溫太高或者被子太厚。冬天臥室溫度24℃~ 28℃;被子的厚度要隨著溫度的變化而增減。
壹般來說,如果家長註意到上述容易引起產熱增加的誘因並加以克服,盜汗的機會自然會減少。即使孩子偶爾出壹兩次大盜汗,也不用太擔心。盜汗主要流失的是水和鹽,完全可以通過每天合理的飲食來補充。
2.病理性盜汗可以通過食療治療。
方法1:
黃芪20克,粳米50克,糖適量。煎黃芪汁,用汁煮飯煮粥,加糖調味,溫服。
功效提示:黃芪味甘,微溫。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的作用。
方法二:
地黃150克,黑肉雞1只,麥芽糖100克。將生地黃切碎,與麥芽糖混合,在雞腹部蒸熟。
功效:生地味甘,性寒,滋陰涼血。烏骨雞味甘,性平,可補虛損,治口渴、惡心、腹痛。本方具有滋陰止盜汗的作用。
二、護理方法
無論是生理性盜汗還是病理性盜汗,護理都很重要。
1.孩子盜汗後,及時用幹毛巾擦幹皮膚,及時換衣服,動作輕快,避免孩子著涼。
2、註意及時補充水分和鹽分。可以補充口服補液鹽(ORS),或者在白開水中加入鹽和糖,可以促進水和鹽的吸收。
3、被褥也要經常晾曬,陽光的作用不僅僅是加熱烘幹,還有消毒殺菌。
4.此外,容易盜汗的孩子要有計劃地進行體育鍛煉,如日光浴、冷水浴等,增強體質,提高適應能力。身體素質增強了,盜汗就會止住,會比什麽靈丹妙藥都好。
盜汗的孩子不要亂用藥。
據觀察,盜汗多為內熱所致,壹是脾胃積熱,二是陰虛內熱,逼津液出,熱不清則盜汗不止。如果妳想擺脫盜汗,妳必須清除它們的熱量。有很多孩子患有盜汗,從每天晚上濕衣服和被子到體重減輕,便秘,飲食減少和經常感冒。家長往往把這當成大事,心事重重,或者四處求醫,或者到處打聽民間偏方,但是很多孩子吃了藥沒有效果,盜汗還是每天都有。在臨床工作中,這種情況並不少見,經常可以碰到。但看看吃過的藥,不是黃芪、黨參、白術、龍骨、牡蠣,就是幹桃、米根、紅棗。無效的原因很明顯——大家都把孩子盜汗視為虛。身體虛弱要補是理所當然的,所以醫生經常用補藥,家長也經常用補藥。雖然盜汗還在,但還是補了。這真是對孩子的不公平。
現在的孩子飲食充足,營養豐富,很多孩子都有營養過剩的危險。怎麽會有這麽多不足?盲目使用補品有現實弊端,越補越出汗。據筆者觀察,盜汗多為內熱所致,壹是脾胃積熱,二是陰虛內熱,逼津液出,熱不清則盜汗不止。如果妳想擺脫盜汗,妳必須清除它們的熱量。
脾胃積熱的孩子,可以看到飲食旺盛或下降,精神好,便秘,口氣重。雖然瘦,但是不覺得累,壹天到晚玩。治療壹定要清熱通便,使熱得以釋放。筆者常用知母、石膏、川芎、竹葉、黃芩、萊菔子、少量生大黃治療,常致便溏、盜汗。飲食特別旺盛的可以轉正常,吃的少的會振作起來。
最常見的是陰虛內熱型。由於長期盜汗,津液消耗過多,導致陰虛的現象。這種孩子表現為唇紅舌燥,手腳發熱,口幹,多喝水但不解渴,連續幾天或每天排便,大便幹燥呈顆粒狀。治療應該是清熱養陰,使熱內消。筆者常用生地黃、麥冬、知母、玄參、地骨皮、桑葉等藥物治療。若發熱過重,可加黃連,多汗可加龍骨、牡蠣、黃芪,使汗迅速消除。
盜汗的孩子往往容易感冒,這很少是真正的身體虛弱。大多容易因出汗、睡眠中推被子而著涼,與體虛感冒不同。還有壹些孩子盜汗不屬於熱。他們的特點是多汗,容易感冒咳嗽,比其他孩子怕冷,體力差。這就是中醫所說的camp與健康不和諧,治療時不宜盲目使用補品,補品可以調和camp與健康。桂枝湯、玉屏風湯的藥物有: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棗、黃芪等。
對於盜汗的孩子,家長不要濫用補品,相反要調整飲食,控制孩子的肉類和甜食,讓孩子多吃水果和蔬菜,有利於盜汗的治療。在我的觀察中,盜汗的孩子幾乎都是偏食:只吃魚和肉雞,愛吃巧克力,從不吃蔬菜。這些高粱,口感厚,容易上火。
夏末秋初盜汗寶寶應該註意什麽?
夏天過後,寶寶身體比較虛弱,入夜後容易出汗。這個時候,很多家長給寶寶吃補藥、滋補品、大魚大肉。不考慮寶寶的身體狀況,讓寶寶吃人參、胎盤粉、雞鴨魚肉、生海鮮等。要“補”。
這種想法實在不可取。秋涼後吃大量不易消化的食物,必然會加重脾胃負擔,損害寶寶正常的消化功能。導致腸胃功能紊亂,食物無法有效消化,營養物質無法被人體吸收利用,甚至引發疾病。
其實只要壹日三餐規律,高蛋白食物、谷類、蔬菜、水果合理搭配,就能保證充足的營養供給。多喝粥,如黃芪大棗蓮子粥、冰糖銀耳粥、黑豆百合桂圓粥等,對滋陰益氣、斂汗有很大好處。另外,辛辣、油炸的食物也不要給盜汗的寶寶吃,以免辛辣生熱出汗。多喝水,在飲水中加入壹點鹽,補充汗液中流失的鹽分。
初秋天氣依然炎熱,寶寶入睡時會出汗,很快汗液會逐漸消失,不能認為是多汗,吃補藥。
寶寶感冒發燒時,經常出汗。這時候就要暫時停止出汗,否則熱度會更高。
寶寶在剛入睡時出汗壹般是最多的,寶寶睡著後可以適當減少被子。發現自己出汗多的時候,可以用柔軟的毛巾擦幹頭發、臉上、身上的汗水,幫助寶寶翻身,防止身體下面出汗。關好窗戶,防止對流風直接吹在寶寶身上著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