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空洞癥的中醫治療原則:
1.註意外邪入侵:脊髓空洞癥受外邪入侵,精血津液運行受阻,從而引起肌肉和神經損傷。只有祛除外邪,才能保證津液不枯竭,生化活躍,脊髓空洞癥才能康復。
2.整體概念:《內經》關於肝主補、腎主骨、氣血滋養經絡骨節的論述是臨床實踐的理論基礎。肢體從外部損傷導致從內部氣血不足,也就是說人體的損傷必然會影響整體,所以整體治療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3、補脾腎:脾腎為母子之臟。脾主氣血,腎主藏精。腎精必須依靠氣血的滋養,精、氣、血是相互聯系的。脾主四肢肌肉,腎主筋骨經絡,腎生骨髓。腎精氣足,骨髓生化活躍。
4、順勢療法的運用:通過口服,合理的體育鍛煉,調理臟腑,恢復正氣。
5.通經絡:活血化瘀是治療脊髓空洞癥的原則。治療方法是先活血化瘀。血不生,瘀血不去。瘀血不去,經絡不通,肌肉失去營養。
6.強調身體的虛弱:側重於肝、腎、脾、胃的虛損,脊髓空洞癥末期的主要病機。身體越虛弱,病情越重,病情越嚴重,形成惡性循環。所以要以早期治療為主,這是抵抗這種疾病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