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肝風內動,出現抽搐。本品主入肝經,有熄風解痙之功,味甘潤,藥性平和。故無論寒熱虛實,均可用於治療肝風內動、驚風、癲癇及各種原因的驚風。用於小兒急性驚厥,常與羚羊角、鉤藤、全蠍等熄風解痙藥配伍,如鉤藤(《醫宗·金鑒》);對於脾虛驚風慢的小兒,則與人參、白術、僵蠶等藥同用,如醒脾丸(普濟技能方);治小兒驚風,可與全蠍、制南星、僵蠶同用,如天麻丸(魏家藏方)。若治破傷風、驚風、角弓,亦可與天南星、白附子、防風同用,如於震散(正宗外科)。
2.頭暈頭痛。本品既平肝風,又平肝陽,是治療頭暈頭痛的重要藥物。無論虛證還是實證,都可以不同配伍應用。用於肝陽上亢所致的頭暈頭痛,常與鉤藤、石決明、牛膝同用,如天麻鉤藤飲(治雜病新義)。用於風痰擾亂所致的頭暈、頭痛、胸悶,常與半夏、陳皮、茯苓、白術同用,如半夏白術天麻湯(醫意開導)。如果頭風發作註射,患者頭痛頭暈,可與等量川芎配伍成丸,如天麻丸(普濟方)。
3.四肢麻木,手腳麻痹,風濕關節痛。本品還能祛風、通絡、止痛。可用於治療中風、手足麻痹、筋骨疼痛等。,並可與沒藥、附子、麝香等藥配伍,如天麻丸(生肌總露);可用於治療婦女風痹、手足麻痹,可用牛膝、杜仲浸泡。以及附子,如天麻酒(十便方);對於風濕痹痛,關節屈伸不利者,通常與秦艽、羌活、桑枝等祛風濕藥同用,如秦艽天麻湯。(《醫學理解》)。
用法用量:煎服,3 ~ 9克。研磨後服用,每次1 ~ 1.5g。
鉤藤、羚羊角、天麻具有平肝熄風潛陽的作用,可治療肝風內動、肝陽上亢證。而鉤藤性涼、淡、清,更擅長清熱熄風,故適用於治療小兒高熱驚厥。羚羊角性寒,清熱能力強。除治極熱所致的風證外,還能清心解毒,多用於高熱、昏迷、熱毒等癥。天麻味甘、平、潤澤,清熱力不及鉤藤、羚羊角,但可與寒熱虛損、肝風驚風之虛同用,祛風止痛。
古籍文摘
1.《開寶本草》:“主風濕,肢拘攣,小兒風癇,驚風,腰膝,強筋。”
2.“用藥方法”:“治成人風熱頭痛;風癇驚風的孩子;風是麻木的;風熱之語不佳。”
3.《本草綱目》:“逆風,頭痛,頭暈,驚風,肢體痙攣,語言障礙,壹切中風,風痰。”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有天麻素、天麻素苷元、β-谷甾醇和胡蘿蔔素、檸檬酸及其單甲酯、棕櫚酸、琥珀酸和蔗糖等。還含有天麻多糖、維生素A、多種氨基酸、微量生物堿及鉻、錳、鐵、鈷、鎳、銅、鋅等微量元素。
2.藥理作用:天麻水提物、醇提物及不同制劑能明顯減少小鼠自發活動,能延長巴比妥鈉和環己烯巴比妥鈉引起的小鼠睡眠時間,能抑制或縮短實驗性癲癇的發作時間。天麻多糖還能降低外周血管、腦血管和冠狀血管的阻力,具有降血壓、減慢心率、鎮痛和抗炎的作用。天麻多糖具有免疫活性。
3.臨床研究:據報道用天麻註射液肌肉註射治療以頭痛、頭暈、睡眠障礙為主要癥狀的腦外傷綜合征66例,總有效率97%(新藥與臨床,1985,2:8);天麻註射液用於治療輕度破傷風。服藥15 ~ 120分鐘,效果明顯,病人安靜,抽搐次數減少,呈現鎮靜作用(陜新醫藥,1981,1: 45)。用天麻、川芎、法半夏治療眩暈90例,總有效率為94.4%(實用醫學雜誌,1994,1.50)。天麻還用於治療神經衰弱、神經痛、面肌痙攣、高脂血癥和老年血管性癡呆。
4.不良反應:天麻和天麻制劑偶有過敏反應和中毒。如:口服天麻粉引起蕁麻疹藥疹;口服天麻丸引起過敏性紫癜;肌肉註射天麻註射液致過敏性休克:大劑量天麻致急性腎功能衰竭和昏迷。天麻中毒的搶救方法有:早期催吐洗胃;過敏反應和腎衰竭可以對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