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試以小兒腹瀉為例,探討推拿取穴。根據病史和大便性狀可以初步判斷證型。
腹瀉的基本按摩處方是:推脾經,推大腸,揉臍揉腹,調和脾胃,助運祛濕;攜帶八卦是為了理氣和加強其他技術;推七骨揉龜尾調中止瀉。
1.吞咽困難和腹瀉
腹瀉前有食病史,大便量多,有酸味,食物殘渣消化不良,口臭,腹脹,多為食病腹瀉。
治療原則是健脾消食,和腑止瀉。
按摩以補法推脾經,以清法推大腸。
擦木板門,擦鐘萬,擦舒天。
2.寒濕泄瀉
證候為大便稀而呈泡沫狀,甚至像水壹樣,色淡味小,苔薄白或膩,伴有惡寒發熱,鼻塞流涕,多為寒濕泄瀉。
治療原則是健脾祛濕,溫中止瀉。
按摩,脾經,大腸經都是補充。
推三關,蹭外勞工宮。
3.濕熱泄瀉
癥狀如水樣便或蛋形便,急瀉,大便汙濁,頻繁排出,或有粘液,並伴有發熱,煩躁,口渴等,多為濕熱泄瀉。
治療原則是清熱燥濕,調腑止瀉。
按摩、推脾經、推大腸都用瀉法。
清理小腸,推動六腑,揉舒天。
4.脾虛泄瀉
證候為腹瀉持續時間長,大便稀,色淡不臭,食物殘渣不能消化,多為飯後腹瀉,伴有消瘦乏力,多為脾虛泄瀉。
治療原則是健脾益氣,強腸止瀉。
按摩,脾經,大腸經都是補充。
推三關,捏脊和按摩足三裏。
5.脾腎陽虛泄瀉
證候表現為腹瀉持續時間較長,或五班腹瀉明顯,並伴有畏寒肢冷等陽虛癥狀,多為脾腎陽虛型腹瀉。
治療原則是溫補腎脾,強腸止瀉。
按摩,脾經,大腸經都是補充。
揉兩匹馬補腎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