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家務農主力的變動,是導致大面積土地荒蕪種植或貧瘠的因素之壹。
以我們村為例:人口近千,常住人口沒那麽多。許多家庭搬到了縣城或其他城市。但由於上壹次撥地是在1985,很多1986出生的人都沒有分到地。對於過去家裏有很多女兒的農民來說,他們現在留了很多土地給年邁的父母種植。我們村東邊的壹個老哥哥是這樣的。他有五個女兒和壹個兒子。兒子出生於1983,女兒是姐妹。現在兒子進城了,家裏只有老兩口種了近10畝地,他們的地基本像荒地。只有當我們的父母真的老了,他們才會真的改變,因為他們那壹代人對土地的感情是我們無法理解的,就是自己種的大田作物比轉給種植大戶的好,所以我們平原不會有種植,只是因為種地的農民老了,土地貧瘠了。
因為前幾年土地流轉成本比較低,舉家進城的農民覺得在自己的土地上種樹比承包好。這也讓大家覺得我們農村的土地是空的,是用來種植的。
我在2015就遇到過這樣的情況。他是我們村第壹個出去打工掙錢的人。由於他頭腦靈活,他在工作了幾年的城市定居下來。當時土地承包費才200元壹畝,他就在6畝多的土地上種上了美洲楊。楊樹的連續生長嚴重影響了與他相鄰的其他地塊種植的農作物,他不得不賣掉家裏的壹批楊樹,但是因為楊樹,沒有人願意承包他的土地。當時我家流轉了近30畝地,他們讓我種他的地。近3畝不算壹分錢。(另外2畝種植楊樹,對沒有楊樹的地塊影響很大。)我壹年種了3畝小麥,夏天種的玉米基本沒產量。第二年,我也退休了。這幾畝地荒廢兩年後,剩下的楊樹賣了,現在都轉出去了。
人均土地太少,不能滿足我們家種幾畝地養家糊口的開銷,這也是我們農村沒人種地的原因之壹。這種情況在我們平原地區尤為突出。我們以我們村的實際情況為例。我們8090後的小家庭只有1.5畝地。媳婦的地不能帶,婚後男方父母只能給我們自己的地。(1985以後出生的沒有土地。)結婚後父母給了我夫妻兩個3畝地,更多的是給我們村80後出生的小家庭。甚至我的3畝地都滿足不了家裏四口人壹年的生活費,所以我選擇多流轉土地來增加收入。
就我們平原地來說,根據我這幾年的種地經驗,應該不會有大面積不種植的,但是也有壹些比較特殊的。如果沒有土地種植,可能會出現在水資源匱乏的山區、丘陵地區、黃土高原,但這樣的情況不會出現在我們平原地區。即使現在的作物價格不算太高,種植季節的作物也能收入1,000元,尤其是農村60歲以上的老人。因為年紀大了,不能出去打工掙錢,只能選擇家鄉的土地在農村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