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血癥是指血液中出現微生物。大多數細菌從局部病變進入血液。主要發生在炎癥早期,肝、脾、骨髓中的巨噬細胞可以形成壹道防線清除細菌。是指外界細菌通過體表入口或感染入口進入血液系統,在人體血液中繁殖並隨血流擴散到全身,後果非常嚴重。
壹般來說,體表的導管或手術造口容易導致菌血癥。菌血癥患者常出現多個器官的急性轉移感染和各種急性感染癥狀。壹旦懷疑,應立即抽取血樣送檢,確診後應立即處理感染菌。
菌血癥的病原學
感染口腔組織的外科手術或常規牙科手術、感染下尿路插管、膿腫切開引流、留置器械細菌生長,特別是靜脈註射和心內導管、導尿管及造口留置器械和導管,均可引起壹過性菌血癥。典型的革蘭氏陰性菌血癥是間歇性和機會性的。雖然這種菌血癥可能不會影響健康人,但對於免疫功能受損和病情嚴重的患者,化療後和嚴重營養不良的患者,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後果。感染的最初部位通常在肺部、泌尿生殖道、胃腸道或軟組織,包括有壓瘡的皮膚,也可發生在危險人群中,尤其是心臟瓣膜疾病患者的牙科手術、人工心臟瓣膜或其他血管內假體後。
革蘭氏陰性菌血癥常見於慢性疾病和免疫功能受損的患者,但這些患者的血流也可被需氧菌、厭氧菌和真菌感染。擬桿菌可並發腹部和盆腔感染,尤其是女性生殖道感染時。
腦膜或心包或大觀街等漿膜腔的轉移性感染可由壹過性或持續性菌血癥引起,尤其當致病菌為腸球菌、葡萄球菌或真菌時,還可發生心內膜炎。然而,心內膜炎很少發生在革蘭氏陰性菌血癥。葡萄球菌菌血癥在靜脈吸毒者中很常見,葡萄球菌也是可累及三尖瓣的革蘭氏陽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的主要病原體。
菌血癥的臨床表現
1.突發高熱,可達40℃-41℃,或低溫,起病急,病情重,發展快;
2.頭痛、頭暈、惡心、嘔吐和意識障礙;
3.心率加快、脈搏加快、呼吸急促或困難;
4.肝脾可腫大,嚴重者出現黃疸、皮下出血點等。
短期和低水平菌血癥是無癥狀的,除非患者有患持續或高水平菌血癥的風險。典型的表現是全身感染的跡象,包括氣短、寒戰、體溫升高和胃腸道癥狀(腹痛、惡心、嘔吐和腹瀉)。在疾病早期,如果不測量血壓,低血壓往往不會被發現。有的患者後來血壓低。
菌血癥的鑒別診斷
1.敗血癥
細菌侵入血液,迅速生長繁殖,引起全身感染癥狀。發病特點為嚴重寒戰,繼而高熱40℃~ 465438±0℃,伴有出汗、頭痛、惡心。
2.毒血癥
細菌毒素從局部感染病竈進入血液循環,導致全身持續高熱,並伴有大量出汗、脈搏微弱或休克。因為血液中的細菌毒素可以直接破壞血液中的血細胞,所以經常會發生貧血。血培養找不到細菌。值得註意的是,雖然在嚴重損傷、血管栓塞、腸梗阻等疾病中沒有細菌感染,但大規模組織破壞產生的毒素也會引起毒血癥。
3.膿血癥
全身性感染的癥狀,由來自體內化膿性病變的細菌通過血液循環擴散到其他部位產生新的化膿性病變而引起。該病的特點與敗血癥相似,但身體上可發現許多化膿性病變,甚至許多膿腫。
菌血癥的治療
與手術或內部靜脈插管或導管相關的短期菌血癥通常難以檢測,壹般不需要治療。但是,如果患者患有瓣膜性心臟病、血管內假體或免疫抑制劑,應預防性使用抗生素以防止心內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