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木瓜
桃葉木瓜,薔薇科秋海棠屬。
其他名稱有鐵角梨、秋木瓜、酸木瓜。
藥用部分的接近成熟的果。
功能主要用於平肝舒筋,和胃祛濕。用於濕痹、腰膝酸痛、嘔吐腹瀉、腳氣水腫。
現代研究成果含有皂苷、黃酮類、維生素C、蘋果酸、酒石酸、檸檬酸等多種有機酸。
還含有過氧化氫酶、過氧化物酶、酚氧化酶、氧化酶、單寧、果膠等。具有抗菌和保肝的作用。能抑制小鼠艾氏腹水癌和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
第二,黃瓜
黃瓜。
另壹個名字叫葫蘆。
藥用部分:果(黃瓜),藤,葉,根。
主治:清熱、利尿、解毒。用於煩渴,小便不利,咽喉腫痛,眼睛灼痛,燙傷。藤:利尿解毒。用於痢疾,淋病和膿皰病。葉和根:用於腹瀉和痢疾。
現代研究黃瓜中含有葡萄糖、鼠李糖、半乳糖、甘露糖、木糖、果糖、蘆丁、異槲皮苷、精氨酸葡萄糖苷等。還含有咖啡酸、綠原酸、多種遊離氨基酸和維生素C,還含有揮發油1%。葉子含有δ7-豆甾醇和α-博斯甾醇。
第三,紅薯
甘薯。
別名番薯、地瓜、地瓜、紅薯。海南被稱為紅薯。壹開始我反應不過來,因為在四川,紅薯是另壹種東東,那麽長。我記得老家有幾千斤,人們很少吃,主要是用來養豬的。我不是有意說這些的。別誤會,我只是陳述壹個事實:)
藥用部分:塊根和藤葉。
【主治】補中、生津、健脾和胃、止血排膿。用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出血、崩漏、淋證、濕熱黃疸、便秘;乳房癰外用。藤葉:利尿解毒,排膿生肌。用於小便不利,血尿,吐瀉,水腫,乳阻,癰腫,無名腫毒。
現代研究葉子含有胰島素樣成分。塊根含有表雄酮-DHEA。可預防和治療結腸癌和乳腺癌。黑斑病紅薯有毒,不能入藥,不能食用。
第四,椰子
椰子
其他的名字是余旭和椰子樹。
藥用部分:果汁、外殼、根皮、胚乳(椰子肉)和從胚乳中榨出的油(椰子油)。
功能:主治果汁:補虛、生津利尿、殺蟲。用於心源性水腫、口幹多飲、姜蟲。殼:祛風、利濕、止癢。根皮:止血止痛。用於鼻出血,胃痛,嘔吐和腹瀉。胚乳:益氣祛風。用於治療營養不良,白血病,小兒藍瘦。椰子油:用於疥瘡和凍瘡。
現代研究胚乳中含有椰子油,椰子油中含有遊離脂肪酸、棕櫚酸、脂肪酸、辛酸、油酸、月桂酸等。椰子油中的甾醇包括豆甾醇、豆甾醇、碳甾醇、α-菠菜甾醇和β-谷甾醇。
動詞 (verb的縮寫)皮爾斯
薔薇科植物砂梨。
其他名稱有梨、奶梨、花梨、老梨、雪梨。
藥用部分的果實。
功能:主要用於生津潤燥、清熱化痰、除煩止渴。可用於治療發熱、津傷、煩渴、熱咳、痰熱驚悸、打嗝、便秘、消暑止渴、解酒。
六、西瓜
葫蘆科絲瓜屬植物絲瓜..
另壹個名字叫冷瓜。
藥用部分包括西瓜皮、果肉、種子和根葉。
主治:清熱解暑,利尿。用於暑熱,煩渴,尿少,色黃。瓜瓤:清熱解暑,解渴止渴,利小便。用於暑熱煩渴,熱盛津傷,小便不利,喉炎口瘡。種子:傣族人用於高熱、沈默。根與葉:澀腸止瀉。用於腹瀉和痢疾。
現代研究西瓜皮含有蠟、糖和灰分。西瓜汁中含有瓜氨酸、丙氨酸、α-氨基丁酸、γ-氨基丁酸、谷氨酸、精氨酸、磷酸、蘋果酸、甜菜堿、腺嘌呤、果糖、葡萄糖、蔗糖、鹽類、維生素C、β-胡蘿蔔素、番茄烴等。它還含有揮發性成分。種子含有脂肪油、蛋白質、維生素B2、戊聚糖、澱粉、粗纖維、脲酶、α-半乳糖苷酶、β-半乳糖苷酶和蔗糖酶,還含有皂甙樣成分。種子中含有的皂苷類成分具有降壓作用,可緩解急性膀胱炎的癥狀。
七歲,莉莉
百合鱗莖入藥,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百合的花和球莖是可以食用的。
八、花生
別稱落花松、落地松。
藥用部分的種皮、種子、外殼、枝葉。
功能:表明種皮:止血,化瘀,消腫。血小板缺乏癥。種子:潤肺和胃。用於咳嗽和惡心。貝殼:斂肺止咳。枝和葉:用於跌打損傷和瘡。
現代研究表明,種皮中含有二聚體原花色素-A類化合物,如花生四烯酸和兒茶素。種子含有脂肪油、澱粉、纖維素等。莖含有甘草甜素和蔗糖。種皮和種子對甲型和乙型血友病患者有止血作用,且種皮的止血效果優於種子。如果種子發黴變質,會產生黃曲黴,容易引發肝癌。
九、芹菜
傘形科芹菜屬芹菜
其他叫法有川芎菜、驢肉菜。
藥用部分的全草。
功能:清肝清肺,解熱除煩,涼血止血,降壓利尿。用於氣管炎、風寒咳嗽、高血壓、小便短赤、白帶增多。
現代研究含有揮發油。該油含有3-異丁烯-3α,4-二氫苯酞、3-異戊二烯-3α,4-二氫苯酞、3-異丁烯苯酞、3-異戊二烯苯酞內酯、順式-3-己烯-1-酰基丙酮酸及其二乙酰酯、α-檸檬烯、月桂烯、異丁酸等。該粗提取物具有抗高血壓的作用。種子中的堿性成分具有解痙作用。
十、菠菜
藜科菠菜屬菠菜。
其他的名字是,蔡淩波和蔡洪根。
藥用部分有根和全草。
功能:滋陰平肝,止渴潤腸。用於高血壓,頭痛,頭暈,風火紅眼,糖尿病,便秘。
現代研究葉中含有草酸、蘆丁、巖白菜素、萬壽菊、乙酰膽堿、組胺和6-羥甲基蝶呤二酮。它還含有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和色素。根中含有菠菜皂苷a和b。
十壹,南瓜
葫蘆科南瓜。exlam。)杜赫。出口
其他名字有麥瓜和來瓜。
藥用部分:果實(南瓜),種子和果肉。
【主治】補中益氣,消炎止痛,解毒殺蟲。種子:驅蟲劑。用於絳蟲病、蛔蟲病、產後手腳浮腫、百日咳、痔瘡。瓜肉:毒蟲咬傷外敷。彜族用瓜瓤去籽、去毒、止血;外用治療骨折和外傷出血。
現代研究果肉含有瓜氨酸、精氨酸、天冬酰胺、葫蘆巴堿、腺嘌呤、胡蘿蔔素、維生素B和C、脂肪、葡萄糖、蔗糖、戊聚糖和甘露糖。種子含有葫蘆素、δ7-燕麥甾醇等。它還含有胡蘿蔔素和脲酶。南瓜子有驅除絳蟲、蟯蟲、蛔蟲的作用。其1:4000水溶液可在5分鐘內殺滅蟯蟲或蛔蟲。南瓜子能抑制日本血吸蟲幼蟲的生長發育,特別是在性發育早期,並能殺死宿主肝臟中的部分幼蟲。
十二。蘋果
薔薇科蘋果屬蘋果。
其他名字是範超紫,自然紫和玉容丹。
藥用部分的果實、葉和皮。
功能主治水果:生津潤肺,除煩解暑,開胃醒酒。葉:用於火瘡、燙傷、產後血瘀、月經不調。果皮:用於惡心和吐痰。藏族人用水果治療腸鳴和腹瀉。
現代研究成果含有綠原酸、槲皮素、葡萄糖苷、(-)表兒茶素、(+)兒茶素、蘋果酸、奎尼酸等有機酸、維生素B6、原花青素鞣質、果膠、碳水化合物等。葉中含有山崳醇、熊果酸、β-谷甾醇、兒茶素、苯甲酸衍生物、肉桂酸衍生物、黃酮醇、黃酮、沒食子酸等。不含果膠的蘋果註射液,給兔子靜脈註射可使血糖升高;還能使離體兔腸異常運動正常化,輕度阻止脫氧皮質酮對大鼠的降壓作用。
十三,櫻桃
薔薇科櫻桃。
其他名字是朱滔和朱穎。
藥用部位:果、葉、根、枝、核仁。
功能主治水果:補血益氣,祛風除濕。用於四肢麻木、風濕、腰腿痛。葉:暖胃,健脾,止血,解毒。用於胃寒、消化不良、腹瀉吐血;瘡毒外敷。根:理氣活血。可用於治療婦女血氣失調和蛔蟲癥。枝子:用於冷痛、胃痛、九種氣痛。核仁:透疹解毒。可用於防止麻疹順利滲透,消除壞疽和疤痕。
含氰苷種仁的現代研究。樹皮含有芫花素和櫻花素。葉含黃酮苷,有明顯的祛痰作用。這種粗黃酮苷具有對抗組胺誘導的豚鼠支氣管平滑肌痙攣的作用。
十四,李子
薔薇科李屬植物。
其他的名字是薛稷梅,梅,脆梅和金沙梅。
藥用部分的果實和種子。
功能:主治水果:降氣散結,清肝熱,生津利濕。用於氣滯血瘀,虛勞骨蒸,消化不良,噯氣消渴,腹水。種仁:祛瘀利水。潤腸。用於跌打損傷、瘀血、痰多、咳嗽、水氣腫毒、便秘等。
現代研究成果含有天冬氨酸、除蟲菊素、矢車菊素3-鼠李糖基葡萄糖苷、蜀葵酸和谷氨酰胺、絲氨酸、甘氨酸、脯氨酸、蘇氨酸、丙氨酸和γ-氨基丁酸等氨基酸。果仁含有苦杏仁甙。
十五、荔枝
無患子科荔枝。
其他名字是李誌,李丹和霍山李。
種子(荔枝核)、果實、根、葉和藥用部分的果皮。
功能主治:行氣散結,散寒止痛。用於冷疝氣,腹痛,睪丸腫痛。水果:生津益血,理氣止痛。用於煩渴,呃逆,胃痛,淋巴結核,疔瘡,牙痛和外傷出血。根:消腫止痛。用於胃寒、脹痛、疝氣、遺精、喉炎。葉子:用於耳後潰瘍。果皮:用於痢疾,血崩,濕疹。
現代研究種子:含有L-α-亞甲基環丙基甘氨酸和無色矢車菊素。水果:含有葡萄糖、蔗糖、蛋白質、脂肪、維生素C、A、B、葉酸、檸檬酸、蘋果酸等有機酸,以及大量的遊離精氨酸和色氨酸。荔枝核幹浸膏制成的水溶液對四氧嘧啶誘發的大鼠糖尿病有明顯的降血糖作用。
十六、韭菜
石蒜科韭菜屬植物韭菜
另壹個名字叫蕭韭菜。
藥用部分種子(韭菜種子),根,鱗莖和葉。
功能主治:溫補肝腎,壯陽固精。用於陽痿、遺精、腰膝酸軟、尿頻、白帶多。根與鱗莖:溫中,行氣散瘀。用於胸痹、消化不良、腹脹、赤白帶下、吐血、鼻衄、癬瘡、跌打損傷。葉:溫中,行氣,活血,解毒。用於胸痹、膈嗆、惡心、吐血、鼻衄、血尿、痢疾、止渴、痔漏、脫肛、跌打損傷、蟲蠍螫傷。
現代研究葉子含有硫化物、苷類和苦味。將韭菜莖壓榨過濾後得到的原液靜脈註射給小鼠,可產生休克樣癥狀甚至狂躁、痙攣,繼而轉為鎮靜、嗜睡、紫紺,半小時後死亡;家兔靜脈註射觀察到輕度降壓作用。對於離體蛙心,先抑制後興奮,大量可使心跳停止於擴張期;能輕微擴張青蛙下肢和兔子耳朵的血管。對離體子宮有興奮作用。
十七、菠蘿
菠蘿,鳳梨科菠蘿。
也被稱為錘子和菠蘿。
藥用部分的果實。
功能:主要用於生津止渴,幫助消化。用於痢疾。
現代研究成果富含揮發油、各種有機酸、糖類、氨基酸、維生素等。它還含有壹種水解蛋白酶。
十八、胡蘿蔔
胡蘿蔔,傘形科胡蘿蔔。
其他名字有黃蘿蔔,胡蘿蔔和胡蘿蔔。
藥用根。
功能:主要用於降氣,補中,安五臟,益胸膈,潤腸胃,助消化,徹底解除麻疹病毒。
現代研究根含有α-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γ-胡蘿蔔素、е-胡蘿蔔素、番茄碳氫化合物、六氫番茄碳氫化合物、維生素B1、B2、花青素、傘形酮等。具有明顯的降血糖作用。
十九。大蒜
大蒜
別稱青蒜、蒜苗。
藥用部分的鱗莖。
功能:溫經通滯,解毒殺蟲。可用於治療腹痛、痢疾、腹瀉、肺結核、百日咳、感冒、癰、腸癰、癬、蛇咬傷、鉤蟲病、蟯蟲病、白帶過多、瘧疾、喉炎和水腫。
大蒜油的鱗莖主要由各種含硫揮發性化合物組成,包括二烯丙基三硫(俗稱大蒜素)、硫代亞磺酸酯、S-烷基(烯)-L-半胱氨酸衍生物、γ-L-谷氨酸肽、糖苷、多糖、脂類和酶。具有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蟲、降血壓、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抑制血小板聚集、溶栓、抗腫瘤、抗突變、阻斷亞硝胺合成、保肝降血糖的作用。大蒜素在體外對人精子有抑制和殺滅作用,大蒜提取物在100/100萬處對雌蚊有驅避作用。
二十,金吉
其他名稱:姜根、雲《本草綱目》、《勾踐誌》、《野筆集》、《顏子》等中醫考據。方劑名稱:生姜、鮮姜、蜜炙姜。
處方名稱:生姜、鮮姜、姜片、煨姜、煨姜、老姜、生姜汁、生姜汁。
姜是鮮姜和姜片,指的是將原藥材洗凈切片入藥的人。
煨姜就是煨姜。它的制備方法是將生姜包在紙莎草紙中,在灰火中煨至紙莎草紙呈棕色,除去燒焦的紙,切片入藥。
商品名:姜,以大、肥、嫩為佳。
藥用部分:這種植物的幹燥根莖(幹姜)、軟木(姜皮)和葉(姜葉)也用於藥用,每壹種都在壹篇專門的文章中詳細介紹。
動植物資源分布: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栽培。藥材產於全國大部分地區,主要產於四川、廣東、山東、陜西。藥材的采集與貯藏:夏季采挖,去莖、葉、須根,洗土。
來源:生姜的新鮮根莖,壹種雙子葉植物藥。
藥材的采集與貯藏:夏季采挖,去莖、葉、須根,洗土。
加工方法:生姜:去除雜質,洗凈泥土,及時切片。鮮姜粉:取鮮姜,洗凈,搗碎,榨汁,靜置,分離沈澱粉末,曬幹或低溫幹燥。煨姜:取幹凈的生姜,用六七層紙包好,放入水中浸泡,用火灰煨至紙呈棕色,用於除紙。
功效:發表,散寒,止嘔,開痰。
主治:治寒、吐、痰、喘、滿、瀉;解決半夏、天南星、魚、蟹、禽、獸的肉毒中毒。
性味歸經:辛、溫。①別錄:“辛,微溫。”2《千金食療》:“無毒。”③醫學起源:“性溫,味甘。”(4)《醫林綱目》:“燉姜硬而熱。”⑤《本草續誌》:“燉姜味辛,性溫,無毒。”
入肺、胃、脾經。①雷公炮制藥物性質解釋:“入肺、心、脾、胃四經。”②《本草顏回》:“入脾、肺、腸、胃經。”(3)本草經典釋義:“入膽、肝、肺經。”
用法用量:口服:煎服,1 ~ 3元;或者搗碎果汁。外用:搗、擦患處或煎、熨。
忌用藥:陰虛內熱者忌服。①《綱要》:“長期吃姜會積熱,影響眼睛。患痔瘡的人多吃多喝,頭發變得很快。有癰的人,吃多了肉就壞了。”②《本草經疏》:“久服則陰虛傷目,陰虛內熱,陰虛咳嗽嘔吐,表虛熱汗,自汗盜汗,臟毒血,熱惡心,火熱腹痛,宜法忌用。”③生活情趣飲食譜:“陰虛內熱,目赤咽痛,血證酸痛,上吐下瀉之火,暑證,熱哮,病後胎脹,青春痘,均為禁忌。”
藥物配伍:與大棗、脾胃液;用茶,辛溫,消食止痢;配半夏,祛痰提神飲;用桂枝,發汗解表;用陳皮,暖胃止嘔。
二十壹、魚腥草
別名扁虱、斷耳根、側耳根。
拉丁名魚腥草Thuhb。
藥用部分的地上部分。
魚腥草
功能: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用於肺膿腫,吐膿,痰熱氣喘咳嗽,熱痢,熱淋,癰腫瘡毒。
現代研究表明,全草含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有魚腥草、月桂烯、α-蒎烯、D-檸檬烯、甲基-n-壬酮、莰烯、乙酸龍腦酯、芳樟醇、月桂醛等。它具有抗菌、抗病毒、利尿、止痛、止血和促進細胞再生的作用。
魚腥草的原名。是魚腥草。碾碎的葉子有腥味,但曬幹後聞起來很香,鮮品可以當蔬菜煮。
故事唐本草說江左人善於生吃。我聞過魚腥草的碎葉,有壹股刺鼻的腥味。真是壹個臭老公。惠姬賦說民在兇年斷了根,惠姬之也說越王摘了嵇山。可能不好吃吧。平時餐桌上不上蔬菜,但成都沒菜的時候,我們也只好將就了。越王不僅嘗到了勇氣,還親自收集了沒人想吃的菜,宣示了它的作用。
來源本品為三白草科植物的幹燥全草。
產地在溝、溪或森林旁的濕地。廣泛分布於中國黃河流域南部省份。產於東亞和東南亞。
特色蒓菜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 ~ 50厘米,全株有腥臭味;莖上部直立,常紫紅色,下部匍匐,節上輪生小根。葉互生,薄紙質,具腺點,特別在背面,卵圓形或寬卵形,長4 ~ 10厘米,寬2.5 ~ 6厘米,基部心形,全緣,背面常紫紅色;掌狀脈5 ~ 7條;葉柄長1 ~ 3.5厘米,無毛;托葉膜長1 ~ 2.5厘米,下部與葉柄結合形成鞘。花小,夏季開放,無花被,與葉對生成穗狀排列,長約2厘米;總苞片4枚,生於總花梗頂端,白色,花瓣狀,長1 ~ 2厘米;雄蕊3枚,長花絲,下部與子房合生;雌蕊由三個合心皮組成。蒴果近球形,直徑2 ~ 3毫米,頂部有裂紋。
夏季采收加工,莖葉茂盛,采花時間長。把全草拔起,去除雜質,曬幹。
本產品總長度為15 ~ 40厘米。莖扁圓柱形,稍扭曲,直徑約0.2 ~ 0.3厘米,紅褐色,邊緣數條直,節明顯,下部節上有殘余須根;脆,易折斷,橫切面黃褐色,葉互生,常有皺葉。展開後呈心形,長3 ~ 7厘米或以上,寬3 ~ 6厘米或以上,四周環繞,頂部暗黃綠色至暗紅褐色,腺點密集,底部灰綠色或灰褐色,脆而易碎;托葉和葉柄基部聯合形成鞘。穗狀花序頂生,黃褐色。壓碎後有腥味,略澀。最好是葉子多,灰綠色,花穗,腥氣濃。
性味辛,微寒。歸肺經。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用於肺膿腫,痰熱咳嗽,腎炎水腫,白帶,尿路感染,癰癤。常用劑量15 ~ 25g,不宜久煎。取適量外敷,搗爛或煎服,熏洗患處。
藥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流感桿菌和肺炎球菌。
2.利尿可擴張毛細血管,增加腎血流量和尿液分泌,故也用於尿頻和尿路感染疼痛。
3.增強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免疫系統,提高白細胞的吞噬能力。
4.抗腫瘤作用,增加癌細胞內CAMP,抑制艾氏腹水癌。
壹般用量及用法三錢壹至二粒,水煎。因本品含揮發油,不宜久煎。外用適量。
臨床應用
1.用於肺癰,痰熱郁結,咳血膿血,百日咳。魚腥草有很好的清熱解毒功效。
2.用於各種癰腫毒,實熱引起的腫痛。可單煎內服,也可搗碎外敷。所以用化妝品做主要成分是有理有據的,應該是有效的。
本品含有魚腥草,對流感桿菌、肺炎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很強的抑制作用。果實還含有槲皮苷,有很強的利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