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腰骶,也可能是腰骶。
病因學和病理學
(1)肥大橫突與髂骨間隙小,刺激附近筋膜或壓迫第五腰神經後支。
(2)肥大的橫突摩擦骶骨,導致繼發性滑囊炎。切除這個肥大的橫突可以減輕疼痛。肥大的橫突和骶骨形成假關節,由於關節軟骨薄,容易摩擦,導致骨關節炎。
(3)肥大的橫突與髂骨形成假關節,增生的關節邊緣刺激其前方走行的L4或L5神經根。
對屍體髂骨、不明原因腰痛患者和健康成人的X線檢查進行了對比分析。結果發現,三組之間的腰骶犧牲或腰骶痛的發生率沒有顯著差異,這證明腰骶痛不太可能是由腰犧牲引起的,或者腰骶痛可能是由腰痛患者的壹側棘突與骶骨之間形成的假關節引起的。在141位腰腿痛患者的X線片中,史可仁發現51位患者有腰骶部或腰骶部椎體,高達1/3。有人認為腰化或犧牲的兩側不對稱會引起腰部運動不協調,導致慢性腰痛。
腰椎的腰骶化或腰骶化引起的腰痛與骨關節炎相似。分娩後疼痛加重,其余緩解。腰部向某壹方向運動時可加重。疼痛發生時腰骶部肌肉僵硬,腰椎不是脊柱側彎,疼痛沒有釋放到小腿。
臨床上腰骶部骶化或腰骶部腰骶部引起的腰痛不應與椎間盤突出引起的腰痛相混淆,而是腰骶部的最後壹個椎間盤 並且有時在腰椎S1和S2之間可能存在類似的退變椎間盤間隙,並且壹些人已經報道了S1和S2之間椎間盤突出的手術病例。 因此,在出現椎間盤突出的典型癥狀時,主要考慮臨床癥狀和體征,腰椎的腰骶化或腰骶本身並不是重要的鑒別因素。
診斷:
腰骶部(包括骨盆)的x線攝片有助於確定腰椎或腰骶部的骶化。
CASTELLVI等人將腰骶移行椎分為四種類型:
I型是壹個大的三角形橫突,寬度至少為1.9mm,壹邊是IA型,兩邊是IB型。
II型是由大橫突和骶骨形成的假關節,壹側為IIA型,兩側為IIB型。
III型為橫突與骶骨的骨性融合,壹側為IIIA型,兩側為IIIB型。
ⅳ型為混合型,橫突壹側與骶骨形成假關節,另壹側為骨性結合。正常的S3骶骨孔是平的,有壹個小的骨盆環,因此S2和S1孔被確定朝向尖端。如果S1以上有椎間隙,骶骨為腰椎。
款待
這也是腰骶椎先天性發育不良的壹種表現,壹般不會引起癥狀。但大部分腰骶部或腰骶部的人會伴有腰椎間盤突出或其他腰椎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