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穿刺時,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針柄的上下表面,穿刺皮膚後,拇指和食指捏住針柄的前後表面,穿刺成功率高,患者疼痛輕。因為在進針初期,手持針柄的上下表面接觸面積大,受力均勻,進針平穩,進針速度快,疼痛作用時間短,患者疼痛輕。針頭刺入皮膚後,拇指和食指捏住針柄的前後,露出針桿尾部,便於觀察靜脈回血,避免刺破血管。
2.不同病人的靜脈穿刺
對於血管較粗、明顯容易固定的,進針應從正面或側面以20°的角度進針;對於皮下脂肪靜脈少,容易滑動的人,用左手收緊皮膚固定血管,以30°角從血管右側快速進入皮膚,很容易成功。對於脫水或血管充盈不足的患者,首先用熱敷擴張血管,針從正面以25°角快速進入皮膚,然後輕輕挑動皮膚。進針時1/4,針稍向下傾斜,然後挑起靜脈慢慢將針到位,使上下血管壁分開,避免刺破血管。對於水腫患者,應選擇血管較粗的,用拇指沿血管按壓使其暴露,消毒後迅速進針;頭皮靜脈穿刺的患者采用5°角度的直刺,入皮後沿血管方向緩慢潛進,見回血後成功。
3.簡易回血法
常規輸液和排氣後夾緊調節器。調節器下部的輸液管前端折回,擠出前端的0.2毫升或0.5毫升液體固定折回。穿刺針進入皮下後,松開折回,按常規方法穿刺血管。壹旦它穿透血管,可以看到快速的血液回流。如果血管內沒有回血,可以用手將頭皮針的塑料管向遠端擠壓,加大頭皮內的負壓,看到明顯的回血。
4.非拳頭穿刺法
紮止血帶時,患者手背自然向上伸展,護士手掌向下,牢牢抓住患者手指根部和手指,拇指和食指分別在患者手背兩側,收緊手背皮膚,選擇血管進行穿刺,穿刺角度5 ~ 15。這種方法暴露血管明顯,易於穿刺成功。
5.拔針後的按壓方法
靜脈穿刺時皮膚的針眼和血管的針眼往往不在壹個點上,兩者之間的距離與進針角度和皮下脂肪厚度有關。所以輸液後拔針時,棉簽平行直接壓在血管上,棉簽尖端超過皮膚針眼近端1 ~ 2 cm,使皮膚針眼和血管針眼同時受壓。用力按壓血管時不要拔針,因為快速拔針時的按壓力和針尖的銳角會產生剪切力,導致切斷血管的機械損傷。而是輕輕按壓皮膚,快速拔針後再稍用力按壓2 ~ 3分鐘,以減少皮下出血的發生。肘部靜脈穿刺後,讓患者伸直前臂,棉簽平行於血管按壓3 ~ 5分鐘。不要彎曲他的肘部來止血。以免形成皮下淤血。
6.不同進針長度對血管壁的損傷。
通過臨床觀察,同壹身體同壹部位靜脈穿刺,同壹種藥物,針頭進入血管時間短,對血管損傷小,血管使用壽命長,患者疼痛反應小,反之亦然。這主要是由於註射針對血管壁的局部機械損傷。針頭進入血管越長,對血管壁的機械刺激和損傷面積越大,血管壁損傷越嚴重,紅細胞及其血漿成分滲出越多,血管充血越明顯。因為大量血管內皮細胞受損,膠原蛋白外露,容易刺激血栓形成和血栓極化,堵塞管腔。建議臨床靜脈輸液穿刺時,在回血後能牢固固定針頭的前提下,盡量減少針頭進入靜脈的長度。特別是對於危重病、慢性病、腫瘤患者長期輸液化療,對於延長患者靜脈使用壽命、減輕患者痛苦、預防靜脈炎具有重要的臨床使用價值。
7.“S”型固定方法
頭皮靜脈穿刺可采用“S”型固定,即穿刺顯示回血後,用4條膠帶(0.8×7cm)固定。第壹膠帶水平附著以固定針柄,第二膠帶在向下穿過針柄後固定。第三膠帶的壹端水平貼在皮膚的針眼上,另壹端水平貼在頭皮針塑料管上,將頭皮針塑料管固定在針柄的左側或右側。第四膠帶的壹端水平附著到第三膠帶上,以重疊並固定頭皮針塑料管,另壹端水平附著到頭皮針和皮膚的向下彎曲的塑料管上,以將頭皮針塑料管固定成S形。其特點是:(1)形成兩個彎,緩沖力大;(2)彎曲的曲率小,針的側向力小;(3)針上增加了兩個固定點,固定點多的針穩定性好。該方法符合力學原理,操作簡單,易於固定,效果良好,是壹種理想的頭皮靜脈穿刺固定方法。
綜上所述,這些技巧可以使靜脈穿刺盡量無痛、微痛,提高壹針見血的成功率,避免對血管的機械性和化學性損傷,使輸液技術向快速、準確、安全的方向發展,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