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的臨床表現;
1)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癥多為家族性。65438+母乳餵養0至2小時後,新生兒會以腹瀉為主要癥狀,伴有腹脹、腸鳴音亢進、痙攣性腹瀉,嚴重時會出現嘔吐、脫水和酸中毒。大便呈水樣、泡沫狀、酸性,含有乳糖。體征:無體重增加、營養不良、消瘦、貧血、腹脹等。
2)繼發性乳糖酶缺乏除消化道癥狀外,還包括全身無力、乏力、多汗、心悸、惡寒、頭暈、頭痛,有時還有心前區疼痛和肌肉收縮。成年人長期患此病,會因缺鈣導致骨質疏松。
3)原發性乳糖酶缺乏癥表現為腸道癥狀,如腹脹、腸鳴音、過氣、腹痛、腹瀉等。
牛奶蛋白不耐受通常是指喝牛奶引起的腹瀉、腹痛、腹脹等癥狀。最嚴重的表現是牛奶過敏,最常見的是乳糖不耐受。前者是因為蛋白質對牛奶過敏引起的,後者是因為腸道內缺乏乳糖分解酶。兩者引起的癥狀相似,有時會合並出現。
牛奶蛋白過敏除胃腸道癥狀外,還伴有發熱、乏力、皮膚瘙癢、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關節腫脹等全身癥狀,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等過敏癥狀。以上癥狀可在喝奶後幾分鐘內出現,部分在數小時至12小時後出現。
預防乳糖不耐受
1)少量乳制品多次攝入。即使是乳糖酶缺乏的個體,也可以耐受少量牛奶(120ml至240ml)而不出現不耐受癥狀。限制壹天乳糖攝入總量,壹般乳糖限量為12g。少量反復食用也可減少乳糖不耐癥,每次食用量以250ml以下為宜。只要能掌握好每次喝牛奶的合理間隔和總奶量,就能避免乳糖不耐癥。
2)不宜空腹喝牛奶。乳糖不耐癥的人早上不要空腹喝牛奶。邊喝牛奶邊吃其他食物,如乳制品、肉類和脂肪類食物,可以緩解或不出現乳糖不耐受癥狀。
3)先用發酵奶(尤其是酸奶)代替鮮奶。發酵乳中的乳糖已經降解了20%至30%,易於消化吸收。吃酸奶還可以改善乳糖消化不良和乳糖不耐癥,吃起來也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