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於無移位的骨折。可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4 ~ 6周,開始康復計劃(見表1)。
表1踝關節骨折非手術治療康復計劃
1周期(0 ~ 4周)
1.積極的腳趾運動。
2.股四頭肌收縮練習。每組20次,休息1分鐘後,開始第二組,繼續2 ~ 4組,直到感覺疲勞為止。每天2 ~ 3次。直腿擡高也是可行的,直腿向上擡高收縮股四頭肌。向內向外擡起雙腿,鍛煉內收肌和外展肌。每組20次,休息1分鐘後開始第二組,持續2 ~ 4組,每天2 ~ 3次。
3.患肢在無負荷的情況下依靠拐杖行走。
4.膝關節屈伸練習。每次5 ~ 20分鐘,每天1 ~ 2次。
第二階段(4 ~ 6周)
1.根據病情,4周練習活動時可拆石膏,其他時間仍需固定。
2.用溫水泡腳。
3.輕輕地練習腳踝外翻和旋轉。每次10 ~ 15分鐘,每日2 ~ 3次。
4.根據患者的疼痛和腫脹程度,逐漸增加踝關節活動度。
第三階段(6 ~ 8周)
1.腳踝軸承。
2.反輔助踝關節練習,如反輔助背伸、跖屈、內翻。每組運動30次,休息30秒後開始第二組,連續2-4組,每天2-3次。
3.腳踝和下肢肌肉力量練習、半蹲練習、提踵練習和上下臺階練習。
4.在保護下完全下蹲,充分恢復踝關節背屈和跟腱柔韌性。每次3 ~ 5分鐘,每日2 ~ 3次。
第4階段(12周)
1.散步鍛煉。從慢到快
2.可以逐漸參加各種活動。
2.外科療法
適用於移位骨折。治療的目的是恢復正常的解剖結構,在骨折愈合過程中維持骨折復位,盡早開始功能活動,恢復踝關節功能。骨折復位後,內踝多采用螺釘或張力帶鋼絲固定,外踝多采用鋼板和螺釘固定。如果踝關節骨折合並下脛腓關節分離。骨折固定後,對於下脛腓關節的不穩定,需要在下脛腓關節固定後啟動康復計劃(見表2)。
表2踝關節骨折術後康復計劃
1周期(0 ~ 2周)
1.1 ~ 3天後開始主動和被動腳趾屈伸。每次5分鐘,每天4 ~ 5次。
2.1 ~ 3天後開始股四頭肌收縮練習。每組20次。休息1分鐘後,開始第二組,繼續2 ~ 4組,直到感覺疲勞為止。每天2 ~ 3次。直腿擡高也是可行的,直腿向上擡高收縮股四頭肌。向內向外擡起雙腿,鍛煉內收肌和外展肌。每組20次,休息1分鐘後,第二組開始,持續2 ~ 4組。每天2 ~ 3次。
3.術後1周開始膝關節伸屈活動。15 ~每次20分鐘,每日2 ~ 3次。
4.抗拉伸和彎曲練習。
第二階段(2 ~ 4周)
1.如果內固定是穩定的,去除石膏。
2.積極練習踝關節活動。
3.被動腳踝練習。
第三階段(4 ~ 8周)
1.腳踝軸承。
2.腳踝運動阻力。
3.踏板練習。
第四階段(8 ~ 12周)
1.腳踝和下肢肌肉力量練習:半蹲練習、提腳跟練習、上下臺階練習。
2.在保護下完全下蹲,充分恢復踝關節背屈和跟腱柔韌性。每次3 ~ 5分鐘,每日2 ~ 3次。
第5階段(12周)
1.步行練習,從慢到快。
2.可以逐漸參加各種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