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85%的輕度燒傷患者可以在門診接受治療。適合門診治療的壹般標準為燒傷面積< 10%的壹度、淺二度燒傷,燒傷面積< 5%的中至深二度燒傷,燒傷面積< 1%且無吸入性燒傷的三度燒傷。足部和會陰的小面積深度燒傷應在醫院接受治療,因為這些部位即使很小的感染也會對外觀或功能造成嚴重損害。原本是門診病人的病人,如果不能指望在3周內自愈,可以住院治療。預計有擡肢、換藥困難或需要醫學指導者,年齡小於2歲或大於60歲者也可住院治療。
在救援現場進行初步緊急處理,急性熱、化學或電燒傷的受害者應立即脫離燒傷過程,包括脫去所有衣服,尤其是陰燃物質(如熔化的化纖襯衫、熱的或燒焦的物品)。皮膚上的所有化學物質都要洗幹凈。酸、堿或有機化合物(如苯酚或甲苯)引起的燒傷,需要用大量清水長時間沖洗。磷燒傷傷口必須立即浸入清水中,以避免接觸空氣。在水下輕輕去除磷顆粒,然後用1%硫酸銅溶液清洗燒傷部位,使殘留的磷顆粒表面覆蓋壹層磷化銅保護膜(這種熒光磷顆粒在暗室中很容易去除)。有必要防止皮膚吸收過多的銅。
到達急診室後立即進行的急救處理包括保持呼吸道通暢,停止燒傷過程,補充丟失的液體(血漿),及時發現和處理危及生命的重大創傷,診斷代謝異常,入院前評估傷口汙染引起細菌感染的可能性,防止進壹步的細菌汙染。
燒傷創面的護理如果可能,小的燒傷創面應立即用冷水浸泡。應該用肥皂和水清洗傷口,並小心地清除傷口上的所有碎片。深埋在傷口下的汙物,應在1%~2%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下,用硬毛刷和肥皂擦洗幹凈。
如果水皰破了或即將破了,要輕清創。如果燒傷深度未知,應去除水皰並檢查傷口底部,以確定整個厚度是否受損。
清洗後,在無菌條件下,用適當的局部藥物處理傷口表面,並用消毒敷料覆蓋。常用的局部抗菌藥物有0.5%硝酸銀溶液、甲磺酸去膿和1%磺胺嘧啶銀溶液。創面覆蓋8層棉紗布繃帶後,每隔2小時用硝酸銀溶液濕潤敷料,保持敷料濕潤。硝酸銀在皮膚中的濃度保持在0.5%左右,低濃度可能沒有殺菌作用。但如果濃度過高(可能是蒸發造成的),皮膚會進壹步灼傷。如果在大面積燒傷表面使用硝酸銀,過多的鈉、氯和鉀會流失到敷料中,導致低鉀、低氯、堿中毒或高鐵血紅蛋白尿。由甲基磺酸酯和磺胺嘧啶銀制成的乳膏可直接塗於創面。然後蓋上幾層棉繃帶。換藥時,必須先去掉原膏,再塗新藥。甲磺酰乙酸乳膏可抑制碳酸酐酶的活性,產生代償性代謝性酸中毒,偶爾引起腎近端小管酸中毒。對磺胺類藥物敏感的患者在使用磺胺嘧啶銀時應謹慎,因為它會引起血液學異常。
對於輕度燒傷,可使用口服麻醉藥(如可待因),使用或不使用非甾體抗炎藥或阿司匹林均可達到鎮痛效果。對於嚴重燒傷,通常需要靜脈麻醉藥(如嗎啡和哌替啶)進行鎮痛。4~5年內接受過免疫的患者,只需皮下或肌肉註射0.5~1ml破傷風類毒素作為加強劑,否則需肌肉註射250u破傷風免疫球蛋白(必要時每6個月註射壹次)。
呼吸護理嚴重燒傷患者的呼吸護理包括需要補充氧氣,以增加血液中的氧含量,並清除血液中的壹氧化碳。氣道通氣不良時,應輔助氣管插管(以鼻插管為宜)和呼吸機。插管的絕對指征包括:呼吸淺而快,30~40次/分鐘;心動過緩< 8 ~ 10次/分;外傷、水腫或喉痙攣引起的呼吸道機械性阻塞;動脈血氣分析顯示呼吸衰竭跡象,pH < 7.2,氧分壓< < 60mmHg或二氧化碳分壓> > 50mmHg。插管的相對適應癥包括:密閉環境下爆炸或火災造成的燒傷;鼻毛或口腔黏膜有燒傷跡象;腭部出現紅斑;口腔和咽喉有煙灰或痰;面部或頸部燒傷伴水腫;出現呼吸窘迫的跡象(如鼻翼激越、喘息、焦慮、易怒和吵鬧)。
早期補液和及時治療非常重要。充足的補液可以防止外周血管收縮和血液灌註不足,保證宿主局部防禦完整。膠體溶液如新鮮冰凍血漿(含有包括抗體在內的抗菌物質)可以在治療開始前阻止細菌侵入創面。
當預計會發生休克時(如所有燒傷面積的三度和二度燒傷> 10% BSA)或當血細胞比容高於正常值時,應立即開始補液。靜脈套管14~16應放置在壹條或兩條外周靜脈中(參見第198節)。盡管在初始階段可能沒有必要進行創傷性血管檢查。因為廣泛的傷口水腫可能導致插管困難,所以最好盡早插管。如有必要,可通過焦痂進行中心或外周靜脈穿刺插管。不推薦靜脈切開術,因為它可能會損傷靜脈,並有很高的感染風險。應采集血液以確定血紅蛋白、血細胞比容、血型和交叉配血。
含鈉靜脈註射液是最容易獲得的急救復蘇液。如果可能,接下來通常應使用膠體溶液(如新鮮冰凍血漿和白蛋白)。膠體溶液的使用取決於燒傷的面積、深度和位置、患者的年齡以及其他伴隨的疾病。以下患者需要盡快補充膠體溶液:中、大面積燒傷患者;幼兒或老年患者;手、臉或會陰深度燒傷患者;心臟病患者;以及表明即將發生燒傷低血容量癥的患者。如果燒傷後延遲補液2小時,應盡快註射膠體溶液。
需要補充的液體量與燒傷面積和深度有關。最初的再水化率可以通過簡單的體格檢查和用“九點法”或倫德-白勞德圖初步確定燒傷面積來估計。通常在燒傷後24小時內靜脈補液率為2~4ml/kg/%BSA。如果加入膠體溶液,含鈉溶液的量可以減少。
準確的輸註量和輸註速率取決於患者對輸註的反應,因此持續輸註是基於對患者的密切監測。目標是保持足夠的血壓和紅細胞壓積接近正常,尿量率成人不低於每小時50 ~ 100ml(0.5 ~ 1ml/kg),兒童不低於每小時1ml/kg。為避免循環超負荷,前72小時內每3-4小時測壹次血紅蛋白,調整治療使血紅蛋白保持在11~16g/dl之間,紅細胞壓積保持在30%-45%之間。膠體應添加到盡管有大量鈉溶液但尿量仍然不足的患者。
整個恢復期預先計算的補液量很少是正確的,計算公式只能作為指導。前24小時常用的配方是膠體溶液0.5ml/kg/%BSA,乳酸林格溶液65,438+0.5 ml/kg/%BSA,乳酸林格溶液65,438+000 ml/h作為維持量。第壹個和第二個4小時各輸入總數的65,440。未來8小時輸入總量的1/4,最後8小時輸入剩余的1/4。時間應該從燒傷發生的時間算起,而不是從到達急診室的時間算起,因為血管中的液體大量滲入組織,造成休克的過程是在燒傷發生後立即開始的。
比如壹個70kg的男性患者,燒傷面積40%BSA,要給1400ml膠體,4200ml乳酸林格液,2400ml乳酸林格液,前24小時總輸液量為8000ml。前4小時、後8小時和最後8小時分別輸入總量的1/4(350ml膠體溶液、1050ml乳酸林格溶液和100ml/h乳酸林格溶液)。如果患者在受傷後立即入院,醫囑樣本可以寫成: (計算中4對5)靜脈註射下列溶液:首先,在16小時內,和乳酸林格溶液360ml/h,新鮮冰凍血漿45ml/h和乳酸林格溶液220ml/h。
需要密切監控許多參數,以便檢測液體置換是否不足或過量,並防止相關問題。將這些參數安排在流程圖中進行討論是有幫助的。尿量不足、血細胞比容增加和休克癥狀表明液體補充不足。Foley留置導管可用於監測尿量、脈搏、呼吸加速、血壓升高、頸靜脈擴張或中心靜脈壓升高表明補液過量(可引起肺水腫和心力衰竭)。肺底要經常聽診才能發現。
患有心血管和腎臟疾病的患者應特別註意將液體補充限制在最低足夠尿量(25ml/h),並觀察循環超負荷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