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十味散是方劑的名稱,同名方劑約有23個。
3《外臺秘笈》卷27引《吉劍方》十味散3.1十味散別名十味曲脈散[1]
3.2處方石韋、葵花、滇麥、滑石、車前草[1]。
石韋60g(去毛)石竹30g滑石150g車前草90g向日葵60g。
3.3制備方法為細粉[1]。
五味奉上,篩散。
3.4功能主治《收檢方》所引《外臺秘笈》卷二十七十味散,具有清熱利濕,通淋的作用[1]。治淋病,小便不利,溺水時刺痛[1]。
3.5十味散用法用量:每劑壹元,壹日三次[1]。
每次服3克,壹天三次。
3.6註十味祛脈散(《季風普濟方》卷十八)。
3.7摘自《外臺秘笈》卷27,引自《藥方集》
4.《外臺秘笈》第27卷引用古今記載及方藥石韋散4.1,由通草、石韋、滑石、炙甘草、當歸組成,加王不留行壹兩行,白術、瞿麥、白芍、葵子三副[1]。
4.2制備方法為細粉[1]。
它分散在頂部。
4.3功能主治:《外臺秘笈》第27卷十味散引自古今記載及方劑,具有清熱利濕、活血通淋的作用[1]。治膀胱發熱,通淋,勞淋,熱淋,頻尿淋,腹痛[1]。
石淋、疲勞淋、熱水淋、小便不利、胞內急性疼痛;腎氣不足,膀胱發熱,水道不通,小便短赤,肚腹劇痛,神疲乏力,小便如豆汁,或有沙石。
4.4十味散用法用量每服兩元,飯前送麥湯,壹日三次[1]。
每次取方寸刀,食前用粥清,每日3次。
4.5註:本方改為丸劑,命名為“十味丸”(見《養生妙方》)。
5.《外臺秘笈》第27卷引用範王方《十味散》5.1,構成十味(脫毛)3分,滑石3分。
5.2功用:衛詩散,引自《外臺秘笈》卷二十七範王方,用於治療石淋。
5.3十味散用法用量:每服1 fesr,用米汁或蜂蜜沖服,每日2次。
5.4制備方法為粉劑。
6十味散引自《外臺秘笈》卷27方劑學6.1十味散別名為長江散、十味飲。
6.2由石韋2(去毛)、石竹1、滑石5、車前草3、向日葵2組成。
6.3功能主治引自《外臺秘笈》第27卷《方集》的十味散,主要用於治療熱淋、砂淋、小便不利、赤澀疼痛。
6.4十味粉的用法用量:每平方英寸。壹天三次。
6.5制備方法為粉劑。
6.6各種論據1。《醫方考》:沙淋者,必淹出沙石,為火之膀胱濁濁,煮海為鹽之征。通可去滯,故用石韋、曲脈;滑的可以去,所以用滑石,車前草,冬葵。
2.《醫策六書》:濕熱蘊於膀胱,其氣不能化為砂,故尿澀而痛,浸不止。石韋能清淋,瀉小腸之熱;葵花籽滑,有利於膀胱充血;曲脈清心,清淋;滑石變成沙子和石頭;車前子清熱利濕,利尿快。為了散,調白湯化熱,這樣沙子就會消失,尿液也就正常了。有沒有澀痛腹脹滴的問題?這種通竅通淋劑是治療淋、脹、奇、痛的特效藥。
6.7《姜黃散》(《季風普濟方》卷十八)、《十味飲》(《赤水朱軒》卷十五)註。
7.《談活著的年輕人》第20卷7.1石韋粉由石韋(脫毛)、海金沙、木通、滑石組成。
7.2功能主治《火友口訣》第二十卷十味散主要用於治療小兒熱淋、砂淋、石淋。
7.3十味散用法:取1小杯水,煎至半杯口服。
7.4制備方法為最終方法。
8.《醫藥簡編》( 8.1)中的石韋散五方由石韋22、木通22、滑石22、王不留行22、甘草1、當歸32、白術32、瞿麥32、芍藥32、葵子32、黃芪22組成。
8.2十味散,具有《醫略》中指示五方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膀胱發熱、水樣便,或小便如豆汁、沙石。
8.3十味散的用法用量應隨每次空心煎液調整。
8.4制備方法為細粉。
9《普濟方》卷38.88.38+0石韋散由石韋半兩(洗凈)、海金沙3錢、車前子3錢、海蛤65.438+0錢、滇麥半錢組成。
9.2功能主治《普濟方》(388卷)十味散用於治療小兒熱淋。
9.3十味散用法用量加木通。石燕子,穿著油炸的衣服。壹邊是端,有燈芯和金銀湯。
10《濟風普濟方》卷19十味散10.1由十味散(去黃毛,會損傷肺)、木通粉、曲脈粉、桂附滑石粉1粉、甘草粉組成。
10.2功效主治:《季風普濟方》卷19十味,用於散動力,利小便。適應癥:濕氣。
10.3十味散用法用量:每服4元,水半升,燈芯1捆,壹半壹起煎。把我移開,慢慢啜飲。
10.4的制備方法是細粉。
11《救急千子方》卷21十味散11.1由十味、當歸、蒲黃、白芍等份組成。
11.2功能主治:《救急千子方》二十壹方十味散,主要用於治療血淋、心煩、水路澀痛。
11.3十味散用法用量:取壹寸畢,每日三次送酒。
11.4配制方法:該藥用於治療下篩。
11.5各派討論《錢進閆芳醫》:衛詩治便秘不通,是桂、邵、宣導血。
12《幼兒新書》第30卷引用了“玉戰術”的藥方,由石韋(去毛)、滇麥、海金沙、滑石、木通、甘草(焙)等份組成。
12.2主治:《小兒書》(卷三十)《玉訣》所引方藥十味散,主要用於治療小便熱澀痛。
12.3十味散用法用量:1元每份,鄧鑫湯煸炒,調服。
12.4的編制方法是最後的。
13《幼兒新書》卷30引自《石鼎法傳》方石味散13.1,由石韋(去皮)1、曲麥1、滑石1、甘草1、燈芯65438組成。
13.2適應癥:《小兒書》(卷30)《丁石法傳》中引用的方藥十味散,用於小兒尿路梗阻。
13.3十味粉用法用量每份1元,水8分,麥100粒,同炒5分,我就溫著吃。
13.4的編制方法是最後的。
14醫方集第133卷引自參翹萬全方十味散14.1組成十味(除毛)1、去石1、葵花子3、決明子3、黃芪3、巴戟天。
14.2《十味散》主要用於《醫方匯輯》(133卷)中,引《參翹萬全方》,主要用於治療腎氣勞損、虛熱淋證、小便不利、陰痛不止等癥。
14.3十味散用法用量每次2元,食用前需配蔥湯。
14.4的編制方法是最後的。
15石韋散《醒元》卷七15.1由白芍8分、白術8分、滑石8分、葵花籽8分、木通8分、點脈8分、石韋(去毛)8分、當歸8分、甘草5分、王不留行7分、人參7分組成。
15.2十味散,主治行元七卷,主治淋證、腹痛、臨產。
15.3十味散用法用量在嘴上。用水煮開,吃之前服用。
16《太平盛慧芳》卷十八十味散16.1由十味1(去毛)、木通半兩(銼)、曲脈1、甘草半兩(炒微紅,銼)、葵花籽3、秦子組成。
16.2十味散為《太平盛輝方》十八方,主要用於治療發熱、小便不通。
16.3十味散用法用量每次4元,杯中加水1,煎至6分,不計我,隨時溫服。
16.4的制備方法是粉末。
16.5註《古今醫學體系全集》用鄧鑫煎服。
17《太平盛慧芳》卷29十味散17.1由十味3分(去毛)、點脈1、王不留行1、當歸3分組成。
17.2十味散為《太平盛輝方》第二十九方,主要用於治療神疲乏力、發熱、小便不利、陰痛等癥。
17.3十味散用法用量每次2元,慕童水煎調好再吃。
17.4的制備方法是細粉。
18《太平盛慧芳》卷58十味散18.1由十味散(去毛)、白芍、白茅根1(銼)、木通莖1(銼)、曲脈1組成。
18.2適應癥《太平盛輝方》第50卷十味散主要用於治療氣滯、小便短赤、臍下悶痛。
18.3十味散用法用量每次4元,中杯加水1,煎至6分,飯前服用。
18.4的制備方法為粗粉。
19《太平盛慧芳》卷72施為三19.1施為三的別名施為湯
19.2由石韋(去毛)1、黃芩1、木通(銼)1、榆樹皮(銼)1、葵花籽1、甘草1組成。
19.3十味散為《太平盛輝方》第72方,用於治療女性尿失禁。
19.4十味散用法用量每份5元。取1湯匙水,加入半份姜,煎至5分。吃飯前吃。
19.5的制備方法是粗粉。
19.6註十味湯(《矯正女性良方》卷八)。
20《太平盛輝方》卷79含石韋粉20.1,由石韋粉(去毛)、榆樹皮(銼)、黃芩1、木通(銼)、芍藥、王不留行、甘草組成。
20.2《太平盛輝方》卷79所指的十味散,主治產後內臟積熱,致小便出血。
20.3十味散用法用量:每份3元,杯中加水1,煎至6分,不含本人,食用前溫服。
20.4制備方法為粉劑。
21《太平盛慧芳》卷92十味散21.1由十味(去毛)1、白芍1、大黃(提起,微炒)1、麥冬(去毛,微炒)1組成。
21.2功能主治《太平盛輝方》92方十味散主要用於治療小兒淋證,澀痛不宜。
21.3十味散用法用量每服1元,1小杯水煎至6分,不含本人,可隨時服用。
21.4的制備方法是粗粉。
22《生肌綜錄》卷65十味散22.1由十味(脫毛)和檳榔(銼)等份組成。
22.2作用為《生肌總錄》65卷十味散,主治咳嗽。
22.3十味散用法用量每份2元,姜湯調整。
22.4制備方法為細粉。
23《生肌總錄》卷95十味散23.1由十味(去毛)2兩、曲脈穗2兩、王不留行2兩、滑石(碎)5兩組成。
23.2十味散,《生肌總錄》卷九十五有提示小便不利的作用。
23.3十味散用法用量每份3元,食用前溫開水沖服。
23.4制備方法為粉劑。
24《生肌總錄》卷90石韋粉24.1由石韋粉(去毛)半、當歸(切焙)半、木通(銼)半、膽囊(去腳去翅炒)半、時鐘奶粉半、車前子半、曲麥穗半、蛇床子(炒)
24.2功能主治《生肌總錄》卷98石韋散主要用於治療石淋,日夜有害。
24.3十味散用法用量每服3元,冬葵花籽水煎服,食用前調整。
24.4制備方法為粉劑。
25《生肌總錄》卷1、3、2處方石韋散25.1由石韋和僵蠶(炒)等份組成。
25.2功能主治:《生肌總錄》132卷十味散瘀枕瘡,枕骨上似癰,破後似肥頭。
25.3十味散幹膏的用法用量。
25.4制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