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密齋在總結前人經驗和長期臨床實踐的基礎上,進壹步完善了小兒生理病理理論,提出了“三實四虛”理論,即“肝常有實,心常有實,陽常有實,脾常不足,肺常不足,腎常不足,陰常不足”。比如《兒科學》中說“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為臟之氣。蓋肝為小陽之氣,生子如穆為小陽生長之氣,故為盈。胃酥薄,谷氣不充,此脾不足。”所謂虛實,不是指壹般的虛實,也不是“邪盛實,精虧”的病理狀態,而是先從小兒的生理特點上進行論證,進壹步論證小兒的病理特點。如“肝常有盛”指小兒在生理上生長發育迅速,如草木萌芽,生機勃勃,得益於肝主生發之氣的旺盛;病理特征是指小兒感邪後易化熱為火,導致肝風。萬密齋所說的“脾虛”是指兒童生長發育迅速,對精微物質的需求比成人更迫切,而脾控制運化的功能尚未完善。為了滿足不斷生長的需要,脾胃必須不斷提高對細微物質的運輸和轉化能力;病理上是指兒童飲食不當,寒溫失調,容易造成脾胃運化失調,導致脾胃病。萬密齋的“虛有余”理論,進壹步豐富了小兒“虛易實,寒易熱”的病理特點,為指導兒科臨床治療提供了系統的理論依據。
第壹次訪問,第四次訪問和參考。
萬密齋非常重視義診。因為兒科又叫“啞科”,寶寶不會說話,但會說話的人不壹定可信。此外,就診時頻繁的哭鬧使診斷變得困難,因此就診尤為重要。
萬密齋在《片玉心書》中指出:“我們看小兒病,要先看,後切脈。”。《嬰兒護理的秘密》中也說:“孩子生病看外表,年輕人負責驚嚇,紅色負責發燒,黃色負責營養不良...肝病中脾、唇、心、舌相通,肺病常認鼻腎在耳。”“得病時,觀其形色,可知五臟之治,故能補瀉,意生,妙哉。”以上論述足以說明萬在兒童疾病的診治中非常重視檢查。
萬密齋在強調出診的同時,也註重四診結合。比如《兒科學》這出戲裏就說“看、聽、問,也是醫生的壹大解決方法”。“孩子大小不同,疾病深淺不同。看形狀和顏色的區別。若能細究,可窮盡神聖之工藝,看封面者,不可辨其色。.....聽者知道其癥狀;.....提問者要求疾病調查它的起源;切脈之人審疾。”在區分壹種疾病的寒熱虛實時,強調了望診要結合其他診斷,真正熱的人壹見面就會臉紅,這就是色實;脈數,即脈盛;便秘,尿黃,口渴,氣短,腳和小腿熱是癥狀。只有色、脈、癥實,才能確定為實熱證,宜寒涼治療。但面白、脈略重、大便清、腹脹、嘔吐、腳脛冷、色、脈、癥虛,可辨為虛寒證,可用溫補法治療。
判斷治療原因,重視脾胃
萬密齋對小兒常見病、多發病的病因、病理提出了許多新觀點。如果萬認為急性驚厥和緩慢驚厥是癥狀,就必須檢查病因。急性驚厥的原因有三:外因是感到寒濕濕熱而失治者;內傷、發燒、得不到治療是內因;從受驚的客人身上得邪的,內外不固。在臨床表現上,萬氏綜合征分為急性驚厥綜合征,包括臍風抽搐、腹瀉抽搐等。急性驚厥綜合征是指反復驚厥引起的癲癇綜合征;區分自然釣魚致癇、蠕蟲病致癇等9種急性驚厥疑似證候;首次提出“因急性驚厥而癲癇者”、“因急性驚厥而癱瘓者”、“急性驚厥後無語者”等急性驚厥後遺癥。詳細的論述極大地豐富了前人的理論,為後人的進壹步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對天花、麻疹等疾病也有獨到的見解,如痤瘡皮疹的治療,主張“溫涼瀉,各具特色”,摒棄了以往醫家的偏見。萬在治療上重視脾胃,用藥精而輕。
《兒科學》中強調:“胃主受,脾主運,脾胃強,四肢安,脾胃弱,百病生,調理脾胃也是藥中之王。”“調理的方法不限於藥物,只限於奶媽。飲食,慎藥,使脾胃不傷,則常固。”小兒脾胃最容易受傷,是因為氣、脾不足,飲食、寒性、溫度不能控制。萬密齋把“節儉飲食,謹慎用藥”列為兒童保健防病的首要原則。治病時,宜“治病為主,註意不要上火傷胃”。在用藥上強調“取其平而補其瀉,尤忌牛,不可石多辛熱耗陰,苦寒陽傷胃”。臨床常用魏萍散、淩薇丸、龔毅散,反對當時濫用丁香、砂仁。萬密齋的藥都是精制的,藥方多為祖傳或自擬。劑型上廣泛采用丸、散,輕而有力,方便兒童服用。如“萬氏牛黃清心丸”已成為中醫經典,萬氏十三大祖傳驗方也廣泛應用於臨床。萬密齋還主張應用推拿、針灸、熨臍、藥浴等外治法治療小兒疾病。
治學嚴謹,守法不渾
萬密齋壹生治學嚴謹,求實不虛浮。無論是前賢之論,還是祖宗之法,他都要反復實踐,才作詳細論述,從不盲從。比如傳世十三方的應用,不僅在《方劑學》中有所闡述,還列舉了大量的醫案,從理論到臨床都給後人看得壹清二楚。萬的醫學理論多繼承前人經驗,遵從、南、傷寒論,借鑒丹溪、東源學派,特別崇拜的學術觀點,但不迷信,以務實的態度對待。如《小兒藥證方》中有益黃散補脾胃,對很多人有時有效,而萬認為“益黃散治脾胃虛寒太有效,亦為奇藥,補脾胃虛寒是不對的”。
因為方中丁香辛熱,火更強,土更弱,青皮陳皮瀉肺,肺為脾之子,脾其實要瀉子,所以脾土更弱。因此,不宜用益黃散補脾胃,而宜用龔毅散。萬批評用了太多的石頭。總之,萬密齋不僅總結了唐宋以來中醫兒科學的理論和實踐,而且以自己的經驗發展了中醫兒科學,為中醫兒科學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萬密齋的著作和學術思想幹凈純粹,博大精深,涉及兒童、婦女、內科和優生、優育、延齡、廣傳、養生、保健等方面。回顧過去,因為它是承前啟後的橋梁,對明清時期的臨床醫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展望未來,因其以人為本,方藥齊全,治法靈活,實用性強,對當代中醫理論研究和臨床工作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其中著名的有《萬氏女家支》、《文獻綜述》、《婦科摘抄》、《嬰兒保健秘笈》、《牛痘心法》、《傷寒摘錄》、《救命之歌》等。因此值得深入探討和開發,造福全人類。
醫學名稱的遠程廣播
醫生萬密齋不僅繼承了家傳的知識,而且繼承了父親以蘇、南為主的遺訓,精研脈經、本草,博采仲景、河間、東原、丹溪,精通內科、婦科、兒科和養生,尤其擅長家庭兒科和痤瘡皮疹。從嘉靖到萬歷都是有名的。根據萬密齋的病歷記載,他的行醫足跡遍布羅田、淇水、英山、麻城、黃岡等鄰近各縣,遠至五常、雲陽乃至京城,在世者不計其數。他不僅醫術高超,而且醫德高尚。他“以活人為心”,“以人子為己子”,“不以勢利導”;他痛斥庸醫誤導民眾,反對巫醫混淆視聽;他對待病人不分血緣、世仇、富貴、尊嚴,同情病人的疾苦;當壹個生病的家庭要求治療時,他致力於搶救。遇到危重病人,他常常日夜守護,有時還留在病友家過年,深受四面八方百姓的喜愛。
萬密齋是與李時珍齊名的著名醫學專家。明代有“萬密齋方為李時珍藥”之說。經常被縣裏、政府、外交部、總督請去治病。曾兩次被羅田縣令朱和湖廣縣右外大臣孫授予“儒醫”牌匾,當時被稱為“神醫”。他死後,清朝康熙皇帝封他為“醫聖”。康熙四十七年(1708),羅田縣令沈廷珍親自重修墓碑,並題詞。碑文中有“國封醫聖”字樣,字跡至今清晰可見。明清時期國內外許多醫家對萬評價很高。如清代醫學家、日本的湯本求實、丹波、朝鮮的徐鈞等,他們的著作中引用了大量萬醫書的內容,如《婦兒宗成》、《醫學》、《雜病廣要》、《東方醫學寶典》等。日本學者池田柔行引用萬的著作《論辯的本質》。另外,據說還有很多書沒有印出來。1999萬密齋被國家列為明清30大名醫,《萬密齋醫學大全》被中國醫藥出版社收入《明清名醫大全》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