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形式的賭博在當今社會已經變得流行。了解壹點佛教對賭博的看法,既能吸收壹些佛教知識,又能幫助我們深入了解賭博和生活。我相信大部分沒怎麽接觸過佛教的人都覺得賭博要獲得佛教的認可太低了。沒錯。對於佛教徒來說,賭博不是壹種“正當的生意”,也就是說,它不是壹種正確的行為。為什麽不正確?因為它讓人“不幹凈”。壹個人如果不幹凈,就只能繼續沈在苦海裏,無限期地解脫。“龍阿迦瑪”指出,賭博屬於“財損”之壹,有六大過失:壹是財產日益枯竭;第二,雖然贏了錢,但是會和別人樹敵;第三,被智者指責;第四,不被尊重;第五,被異化;第六,會有壹顆盜竊之心。按照中阿韓晶的說法,賭錢是“非道”之壹,即不是求財的正道。賭徒因為賭博失敗有“六大災難”:壹是心生怨恨;第二,內心慚愧;第三,夜不歸宿;第四,讓抱怨的家人開心;第五,讓親人擔心;六、在人前沒有公信力。綜上所述,佛教徒認為賭博首先會導致賭徒的“輸錢”,然後“輸錢”會造成賭徒的精神痛苦,進而對他人造成嚴重影響。兩千多年前佛教的描述,就像在告訴我們身邊每時每刻都發生了什麽!我們註意到佛教徒寫了很多關於賭徒的身心問題。至於各種煩惱對他人的影響,不難推斷(照現在的樣子)這些影響自然會被他人“回報”給賭徒(比如沒人願意與之交往),從而進壹步讓他陷入痛苦的深淵。所以在佛教徒看來,賭徒的精神創傷不亞於金錢的損失。在當代的討論中,壹般認為賭博過程可以使賭客處於興奮狀態,具有“減壓”的效果。相信如果進壹步研究賭徒在“賭余時間”的心態,建構壹套完整的“賭徒心理”,或許是對佛學理論的有益補充。佛教徒把人生的千百種障礙總結為三種基本煩惱:貪(愛)、怨(怨)、癡(執),也稱“三毒”。有毒,不幹凈。因貪而賭,因賭而輸,因輸而怒,再賭,執迷不悟。賭博,可謂三毒“俱在”。事實上,每個人都有三毒,我們不必慶幸自己不賭博。三毒隨時會肆虐,襲擊毫無準備的我們,讓我們成為某種意義上的賭徒,輸錢,親友,甚至輸光……,小心!小心點!
上一篇:壹位姓陳的名人下一篇:五花雞味道很好,但是誰不應該經常吃五花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