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血吸蟲病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目前認為可能是免疫復合物病或血清病。在血吸蟲感染早期,尾蚴和遷徙幼蟲能刺激宿主產生抗體,但抗體水平較低。當童蟲發育成成熟成蟲並大量產卵時,蟲卵釋放的大量卵可溶性抗原刺激宿主迅速產生抗體,在抗原過剩的情況下,形成可溶性抗原抗體復合物,引起血管損傷而致病。當新抗體迅速形成並超過抗原含量時,或者當蟲卵周圍形成肉芽組織隔離抗原時,疾病就可以終止。
長期以來,酒石酸銻鉀是主要的特效藥。但它也有壹些缺點,如毒性大、療程長、需要靜脈註射等。20世紀70年代發現吡喹酮高效、低毒、療程短、口服有效,是血吸蟲病防治史上的突破,現已完全取代酒石酸銻鉀。
[病因學]
日本血吸蟲是雌雄同體的,寄生在人和家畜的最終宿主腸系膜下靜脈上,蠕蟲能可逆地遷移到腸粘膜下層的靜脈端。折疊的雌雄蟲在小靜脈的小分支內交配產卵,每只昆蟲每天可產卵2000 ~ 3000粒。卵卵圓形,70 ~ 100× 50 ~ 60μ m,殼薄無蓋,顏色淡黃,側面有小刺。卵在血管中成熟,含有毛蚴,毛蚴分泌溶細胞物質,通過蛋殼進入腸粘膜,破壞血管壁,引起周圍腸粘膜塌陷壞死。由於腸道蠕動,腹內壓和血管內壓升高,蟲卵和壞死組織落入腸腔,隨糞便排出體外。卵在20 ~ 30℃入水後,12 ~ 24小時孵化。當它們在1 ~ 2天內遇到釘螺(中間宿主)時,主動侵入,在釘螺的肝臟和淋巴腔內發育成母胞和子胞,5 ~ 7周後再形成大量尾蚴,逐漸逃逸。當最終寄主接觸到水中的尾蚴時,尾蚴吸附在寄主的皮膚上,利用分泌的溶菌酶溶解皮膚組織,去掉尾部,進入表皮成為幼蟲。童蟲侵入淋巴管或真皮內微小血管至靜脈系統,隨血流至右心、肺、左心進入體循環,或從肺穿入胸腔,經膈肌進入腹腔。大約4天後,它到達腸系膜靜脈,並隨著血流移動到肝臟的門靜脈系統。最初發育後,它返回腸系膜靜脈定居。在這裏,雌雄相擁,性器官成熟,產卵。從尾蚴皮膚感染到交配產卵最短時間為23 ~ 35天,壹般為30天左右。成蟲在宿主體內存活2-5年後死亡,部分成蟲可在患者體內存活30年以上。
[流行病學]
此病流行於中國、日本、菲律賓等地。中國見於長江流域和長江以南13個省、市、自治區的333個縣市。臺灣省沒有人感染日本血吸蟲。這種疾病的流行必然有以下三個環節:
(1)感染日本血吸蟲病人的糞便中含有活蟲卵,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水汙染的主要原因是船工的排泄物直接排入河中,居民在河邊洗廁所。到處拉屎,河邊的糞坑,用未經處理的新鮮糞便施肥,被雨水沖到河裏,造成水汙染。病畜(牛、羊、狗)、鼠含蟲卵,隨糞便排出,汙染水源。
釘螺:日本血吸蟲唯壹的中間宿主,是該病傳播過程中的主要環節。釘螺喜歡生活在水岸附近,在湖沼和蘆灘窪地最為常見。在平原地區,它滋生於土壤肥沃、雜草叢生、水流緩慢的潮濕陰處。溝渠最多,其次是岸邊,稻田最少。釘螺感染率在秋季最高。
(2)傳播途徑主要是通過皮膚粘膜接觸和感染水。多因遊泳、洗澡、洗衣服、洗菜、淘米、釣魚捉蟹、赤腳經過釘螺疫區而感染。尾蚴侵入的數量與皮膚暴露面積、接觸疫水的時間長短和次數成正比。有時在飲用受汙染的水或漱口時被侵入口腔黏膜的尾蚴感染。
(3)易感人群和脊椎動物壹般易患血吸蟲病,疫區學齡兒童和青少年感染率最高,之後逐漸下降,與保護性免疫有關。
[發病機理和病理變化]
(1)發病機制血吸蟲尾蚴、幼蟲和蟲卵對宿主造成機械損傷,引起復雜的免疫病理反應。尾蚴穿透皮膚會引起皮炎。皮炎只發生在感染過尾蚴的人身上,是壹種即刻和延遲的過敏反應。尾蚴性皮炎可在壹定程度上促進皮膚內兒童的損傷,這是宿主獲得性免疫對再感染的反應。當童蟲在體內活動時,會引起血管炎、毛細血管栓塞和破裂、局部細胞浸潤和對器官(主要是肺)的點狀出血。患者可能出現咳嗽、咯血、發燒和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子蟲遷移造成的傷害與蟲的代謝產物引起的過敏反應有關。成人的代謝產物可形成免疫復合物,引起全身反應、局部血管損傷和組織病變;生活在門靜脈系統可引起輕度靜脈炎和靜脈周圍炎;死亡的蠕蟲會隨著血液流入肝臟,導致栓塞部位的周圍組織發炎。血吸蟲感染可導致整體免疫功能下降,從而加重伴隨疾病或並發感染的發展。蟲卵周圍出現細胞浸潤,形成蟲卵肉芽腫。肉芽腫的形成和發展與蟲卵的發育程度密切相關。當蟲卵尚未形成毛蚴時,周圍組織只能輕微反應。當蟲卵內的毛蚴成熟後,蟲卵分泌的可溶性抗原,如酶、蛋白質、糖等會引起肉芽腫反應。肉芽腫的發展與蟲卵的發育過程壹致。起初,局部滲出和增生反應逐漸增加。蟲卵變性鈣化後,肉芽腫開始退化為纖維瘢痕組織。這種反應不僅有助於破壞和清除蟲卵,還有助於定位蟲卵抗原,減少對全身的影響。肉芽腫可影響宿主的肝臟和腸道組織,引起肝硬化和腸壁纖維化。目前認為日本血吸蟲肉芽腫形成的主要機制是宿主在蟲卵可溶性抗原的刺激下產生相應的抗體,抗原和抗體在蟲卵周圍形成復合物,引起局部過敏反應。另壹方面,肉芽腫反應有助於破壞和清除蟲卵,使蟲卵滲出的抗原局限在蟲卵周圍,從而減少和避免抗原抗體復合物引起的全身性損害。隨著感染過程的發展,肉芽腫的反應強度逐漸減弱,由於宿主的免疫調節,破壞蟲卵的能力不斷增強,對宿主起到保護作用。
人對血吸蟲沒有先天免疫,可能有保護性免疫。宿主在初次感染後產生了抗感染的抵抗力後,可以在壹定程度上使反復感染的蠕蟲傾斜,但不能殺死首次感染的成蟲,也不能阻止其產卵。這種現象被稱為伴隨免疫。
(2)病變血吸蟲病的基本病變是蟲卵沈積組織引起的蟲卵結節。卵結節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期由成熟的活卵引起。結節中心為卵,周圍有嗜酸性粒細胞,聚集大量嗜酸性粒細胞並有壞死,稱為嗜酸性膿腫。膿腫周圍有新生肉芽組織和各種細胞浸潤,形成急性卵結節。急性卵結節形成約10天,卵死亡,卵破裂或鈣化,上皮樣細胞、外來巨細胞、淋巴細胞周圍形成假結核結節。後來肉芽組織長入結節,逐漸被上皮樣細胞取代,形成慢性卵結節。最後,結節變成纖維化。
病變主要在結腸和肝臟,較常見的異位病變在肺和腦。
1.腸道疾病的成年人大多寄生在腸系膜下靜脈,遷移到腸壁的血管末梢在黏膜和黏膜下層產卵。因此,在活檢中發現蟲卵呈成堆排列,尤其是在結腸,尤其是直腸、降結腸和S型的結腸,很少有小腸疾病,只有在嚴重感染人群中才會發現。早期變化為粘膜水腫、片狀充血、淺表潰瘍湯和粘膜內黃色或棕色顆粒。由於湯潰爛充血,可見痢疾的臨床癥狀。這個時候大便檢查很容易發現蟲卵。後期變化主要是纖維組織增生引起腸壁增厚,黏膜凹凸不平,萎縮,息肉形成,潰瘍,充血,瘢痕形成等復雜的外觀。血吸蟲病形成的息肉有可能轉變為癌癥,要引起重視。由於腸壁增厚,腸腔狹窄,可引起機械性梗阻。由於日本血吸蟲蟲卵沈積在闌尾炎組織中,刺激闌尾黏膜,營養失調,容易發生闌尾炎。
2.肝臟病理性蟲卵隨門靜脈血液流入肝臟,到達門靜脈小分支,在匯管區形成急性蟲卵結節,故肝臟表面和切面可見粟粒或綠豆大結節,肝竇充血,肝竇間隙增大,竇內充滿漿液,有嗜酸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浸潤;肝細胞可能有變性、局竈性壞死和色素沈著。晚期門靜脈周圍有大量纖維組織增生,形成肝硬化,嚴重者形成粗大突起的結節。大門靜脈分支管壁增厚,管腔內形成血栓。門靜脈高壓癥是由肝內門靜脈阻塞引起的,導致腹水、脾腫大和食管靜脈曲張。
3.脾臟病變早期增大與成人代謝產物的刺激有關。晚期肝硬化引起的門靜脈高壓和長期淤血導致進行性脾腫大。部分患者腫大的脾臟可占據大部分腹腔甚至達到盆腔,並伴有脾功能亢進。顯微鏡檢查顯示脾竇擴張充血,脾髓、血管周圍和脾小梁中的結締組織增生,脾小體萎縮,中央動脈壁增厚變得玻璃狀。偶爾在脾臟中發現蟲卵。
4.其他器官疾病偶爾會在胃和腸系膜、淋巴結、胰腺和膽囊中沈積蟲卵。血吸蟲病株儒患者具有腦垂體前葉的萎縮性病變和壞死,並可繼發於腎上腺和性腺的萎縮,具有骨骼發育延遲、男性睪丸變性和女性骨盆發育不全。
異位損傷主要是由於急性感染時大量蟲卵從靜脈系統進入動脈,特別是在肺和腦中。大量蟲卵可沈積在肺部,可發生出血性肺炎。腦病變多見於頂葉皮質,腦組織有肉芽腫和水腫。
[臨床表現]
(1)入侵期從尾蚴侵入體內到尾蚴成熟產卵,平均約1個月。癥狀主要由幼蟲及其代謝產物的機械損傷引起。接觸疫水後數小時至2 ~ 3天內,尾蚴侵入區出現皮炎,局部出現紅色小丘疹和奇癢,數日內自行消失。當尾蚴穿過肺部時,還會引起局部小血管出血和炎癥。患者可能會咳嗽、胸痛,偶爾會有充血的痰。此外,未到達門靜脈的幼蟲被殺死,成為外源蛋白,引起外源蛋白反應,出現耐熱、蕁麻疹、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等癥狀。
(2)急性期這個時期壹般見於第壹次大量感染後1個月,相當於蠕蟲和大量蟲卵的成熟期。大量蟲卵沈積在腸壁和肝臟;同時,由於組織破壞過程中產生的雞蛋毒素和代謝產物,引起機體的過敏和毒性反應。臨床上,它往往具有以下特征:
1.發燒:這壹時期的主要癥狀。發燒的程度、持續時間和類型取決於感染的嚴重程度。熱型不規則,可間歇或放松,熱多在39 ~ 40℃,伴有畏寒、盜汗。發熱可持續數周至數月,輕癥患者發熱較低,壹般不超過38℃,僅過幾天就會自動減退。
2.胃腸道癥狀:大量蟲卵沈積在腸頭,特別是降結腸、S型的結腸和直腸,引起急性炎癥,患者出現腹痛、腹瀉。由於腸道嗜酸性膿腫,可引起淺表粘膜壞死形成潰瘍,故常為帶血、粘液的痢疾樣大便。這時候如果做乙狀結腸鏡,可以看到黏膜充血水腫,可以發現黃色小顆粒(卵結節)和少量潰爛的湯。
嚴重感染者可因結腸漿膜層和腸系膜沈積大量蟲卵而誤診為結核性腹膜炎,可引起腹膜刺激癥狀,腹部脹滿、有彈性、壓痛,少數患者可因蟲卵結節引起的炎性滲出和蟲卵引起的肝臟廣泛病變而誤診為結核性腹膜炎,導致肝臟血流不暢,淋巴漏入腹腔和腹水增多。
3.肝脾腫大:急性期患者絕大多數有肝腫大,是由於大量卵結節形成,引起周圍組織充血水腫,導致急性肝腫大,肝腫大軟而痛。左、右葉均有增大,尤以右葉為甚,可能與腸系膜下靜脈的血流主要回流至肝右葉有關。脾臟受卵毒素刺激充血腫脹,可明顯摸到。
4.肺部癥狀:咳嗽相當常見,有胸痛、痰中帶血等癥狀。肺部體征不明顯,但X線片可顯示肺紋理增多、片狀陰影和粟粒樣改變。
5.實驗室檢查
(1)血象:白細胞計數和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明顯升高。白細胞總數大於10×109/L,嗜酸性粒細胞壹般大於20%,重癥患者可高達70 ~ 90%。
(2)肝功能檢查:肝臟內的蟲卵主要沈積在匯管區,僅引起間質病變,肝細胞輕度損害,血清轉氨酶輕度升高。
(3)糞便檢查:糞便沈降檢查容易發現血吸蟲卵,孵化陽性率極高,陽性率可高達90%。
(4)心電圖:據統計,約半數有心肌損害,主要是T波改變和QRS電壓降低。
急性期壹般不會超過6個月。大多數輕度患者的癥狀可以在短時間內消退,但他們的病情是秘密發展的。如果不治療,就會進入慢性期。
(3)慢性期由於急性期未被發現、未經治療或治療不徹底、或反復感染等原因,逐漸發展為慢性。這壹時期壹般持續10 ~ 20年,由於病程較長,癥狀的嚴重程度可有很大差異。疫情期間見到的患者大多屬於這壹類。蟲卵長期反復沈積在肝臟和腸壁,導致肝臟門靜脈周圍和結腸壁纖維化,病變越來越嚴重,導致胃腸功能障礙、肝功能障礙和全身放射障礙,甚至導致體力衰竭、營養不良、貧血等嚴重後果。
1.無癥狀人群大多數輕度感染的人總能無癥狀,且既往無急性發作史。它們只是在體檢或其他疾病時偶然發現的。患者可能有輕度肝腫大或脾腫大,或皮內試驗陽性,血液中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或卵孵化陽性或糞便中有毛蚴。
2.血吸蟲病的癥狀主要位於S型的結腸和直腸,可引起腸壁潰爛和出血,因此腹瀉和痢疾樣大便相當常見。患者肝脾均腫大,可發展為肝硬化,肝臟逐漸萎縮、變硬、不光滑。下腹部可有大小不壹、形態各異的腫塊,質硬、固定或稍有壓痛。
(4)晚期患者極度消瘦,營養不良水腫,肝硬化壹般發展到晚期。由於門靜脈栓塞,側支循環障礙,腹水,脾腫大,腹部靜脈擴張等晚期嚴重癥狀出現。患者可因門靜脈高壓而隨時破裂食管靜脈,導致致命的上消化道出血,或誘發肝功能衰竭。此外,性功能常下降,這是肝臟嚴重受損所致,如全身營養不良、激素失活減弱、垂體功能抑制、性腺及其他內分泌腺不同程度萎縮等。患者面容蒼老消瘦,常有面部色素沈著、貧血和營養不良性水腫。晚期肝臟萎縮,表面凹凸不平,質地堅硬,脾臟逐漸充血腫脹。
[異位損傷和並發癥]
異位損傷是指成蟲或蟲卵偶然可以超越其正常寄生的門靜脈系統,在異常部位引起病變。臨床上以肺部和腦部病變多見,其他部位異位損傷少見。腦損傷可以表現為腦炎或復發性局限性癲癇。輕度肺損傷的患者可能沒有呼吸道癥狀。那些肺損傷嚴重的類似於粟粒性肺結核或支氣管炎。咳嗽最常見,多為幹咳,痰少。胸部檢查偶爾聞到幹或濕羅音。胸部X線片大多有明顯的肺實質病變。早期兩側肺紋理增多,隨後肺部出現邊緣模糊的散在點狀浸潤,多位於中下部。病變壹般在3 ~ 6個月後逐漸消失。偶有蟲卵沈積於胃底部幽門或黏膜下層,可見組織增生、胃壁增厚、肉芽腫、息肉等改變。潰瘍形成時,常引起嘔血、幽門梗阻等臨床表現,常可誤診為消化性潰瘍或胃癌。另外,偶爾會有蟲卵沈積在皮膚、輸卵管、子宮頸、心包、胰腺、腎上腺、睪丸、副睪丸等部位,引起局部病變。
並發癥在慢性和晚期病例中更常見,尤其是闌尾炎。血吸蟲病患者並發急性細菌性闌尾炎時,容易引起穿孔、闌尾炎膿腫和闌尾炎組織內蟲卵沈積,闌尾穿孔易引起彌漫性腹膜炎並發癥。血吸蟲病患者結腸病變嚴重時,可產生結腸狹窄,引起排便困難等腸梗阻癥狀。人在血吸蟲腸道增生性病變的基礎上癌變並不少見。結腸癌在重流行區的發病率高於非流行區。發病年齡30 ~ 40歲,20 ~ 30歲的人多。血吸蟲病並發結腸癌多為分化型腺癌和粘液腺癌。主要臨床表現為結腸梗阻、便血和腹部包塊。鋇灌腸x線檢查顯示充盈缺損,乙狀結腸鏡和活檢可確診。
[診斷]
(1)臨床診斷
1.流行病學資料顯示,有疫水接觸史的人可能被感染。患者籍貫和職業與疫水接觸史對診斷有參考價值。
2.臨床表現急性血吸蟲病有尾蚴性皮炎、發熱、蕁麻疹、肝腫大及壓痛、腹瀉、血中嗜酸性粒細胞明顯增多等病史,結合流行病學資料容易診斷。長期不明原因腹痛、腹瀉便血、肝脾腫大,特別是肝右葉腫大,或盛年癲癇、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應考慮慢性血吸蟲病。對於有脾腫大、腹部腫塊、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腸梗阻、侏儒癥的患者,應考慮晚期血吸蟲病。
3.實驗室檢查
糞便沈澱培養試驗是目前最重要的診斷方法。卵沈澱陽性率50%左右,孵化陽性率80%左右。由於腸黏膜增厚,晚期患者進入腸腔的蟲卵數量減少,陽性率極低。輕度患者從糞便中排出的蟲卵很少,多為間歇性,陽性率不高。
4.免疫學檢查有輔助診斷價值。皮內試驗、尾蚴膜試驗和卵母細胞沈澱試驗特異性高,應用廣泛。壹般來說,這種方法不能為診斷提供依據。
(1)皮內試驗:前臂皮內註射肝卵抗原成人抗原0.03ml。做壹個直徑0.5cm左右的丘疹,15分鐘後,直徑0.8cm以上的風團為陽性。少數患者在潛伏期和發病初期可呈陽性,大部分患者在感染後8周可呈陽性。陽性率壹般在95%以上,偶有假陽性反應。皮試對診斷有參考價值,不能作為評價療效的標準。
(2)尾蚴膜試驗中,將1 ~ 2滴患者血清滴在載玻片上,加入5 ~ 10片活的或凍幹的血吸蟲尾蚴,加入2 ~ 3滴生理鹽水。混合後,置於37℃的培養箱中,3 ~ 4小時後,鏡檢見尾蚴周圍有膜形成。陽性率為95%,陽性反應發生在感染後7 ~ 12天,假反應少,具有早期診斷價值。由於與肺吸蟲和華支睪吸蟲有交叉反應,又由於尾蚴供應困難,不易推廣。
(3)環卵沈澱試驗:在無菌載玻片上滴壹滴活卵懸液,加入等量患者血清,石蠟密封,37℃孵育24 ~ 48小時,低倍顯微鏡下觀察。可以看到,卵的周圍出現球形、指狀、絲狀、菊花狀的沈積物。觀察100枚成熟卵,計算沈積物大於10微米的卵的百分比。環沈降率大於5%者為陽性。反應發生在感染後7 ~ 12天,陽性率達95%以上,具有早期診斷價值。
(4)間接血凝試驗利用血吸蟲卵抗原致敏的紅細胞檢測患者血清中的抗體,明顯凝集為陽性,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和敏感性,陽性率達90%以上。觀察結果快,用血量少,操作簡單。本試驗與肺吸蟲病有交叉反應。
(5)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將純化的成蟲或蟲卵抗原與過氧化物酶或堿性磷酸酶結合,檢測患者血清或尿液中的血吸蟲抗體,靈敏度和特異性高,陽性率達95%以上,操作簡單,適合大規模現場使用。
(6)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卵抗原經過氧化物酶標記純化後,用對流免疫電泳檢測血清中的特異性抗體,1/2 ~ 1小時報告,陽性率達80%以上。
(7)循環抗原的測定循環抗原是存在於患者血、尿中的特異性抗原物質,循環抗原呈陽性,說明宿主存在活的血吸蟲感染,具有評估藥物療效的價值。
5.腸鏡和腸黏膜活檢懷疑血吸蟲病,反復大便檢查蟲卵陰性。可見腸粘膜有黃斑、息肉、瘢痕、肥大、充血、水腫、湯狀潰瘍等改變。在蟲卵聚集處(斑疹和粘膜增厚處)取米粒大小的粘膜組織,顯微鏡下檢查,可發現成堆的蟲卵,陽性率達90%以上。直腸粘膜活檢,蟲卵多為黑色死卵和空蛋殼,活卵較少。因此,僅通過活檢不容易區分近期變性的蟲體,且由於治療後死卵可在腸壁停留較長時間,因此認為療效的評價只能作為參考。活檢時應充分止血,輕拿輕放組織,避免撕裂,防止出血和穿孔。
6.用於診斷參考的其他測試。
(1)血象急性期,白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總數明顯增加。白細胞總數多為10 ~ 30× 109/L,嗜酸性粒細胞常占20 ~ 40%以上,有時達80%以上。壹些患者的嗜酸性粒細胞增加不明顯。慢性期嗜酸性粒細胞輕度增加。後期由於脾臟功能,白細胞明顯下降,伴有貧血和血小板減少。
(2)肝功能檢查急性期,網狀內皮細胞因受卵刺激而增生,故血清球蛋白明顯增高,蛋白電泳顯示γ蛋白增高。由於部分患者α2球蛋白升高,嗜異性凝集試驗呈陽性。晚期及少數慢性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明顯降低,白蛋白和球蛋白倒置。血清丙氨酸轉移酶正常或輕度升高。
[鑒別診斷]
(1)急性血吸蟲病應與敗血癥、瘧疾、傷寒和副傷寒、急性粟粒性肺結核、病毒感染和其他腸道疾病相鑒別。主要根據籍貫、職業、流行季節、疫水接觸史、高熱、肝腫大伴壓痛、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大便培養陽性為鑒別要點。
(2)慢性血吸蟲病應與慢性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潰瘍性結腸炎、腸結核、直腸癌等鑒別。如果糞便孵化出血吸蟲毛蚴陽性,就可以作出診斷。嗜酸性粒細胞增生有助於該病的診斷。結腸鏡檢查和組織學檢查有助於明確診斷。常規大便檢查、培養、X線鋇灌腸和診斷性治療有助於診斷和鑒別診斷。
(3)晚期血吸蟲病應與門脈性肝硬化和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相鑒別。血吸蟲性肝硬化門脈高壓引起的肝脾腫大、脾腫大、腹靜脈擴張的改變更為突出,肝細胞功能改變較輕,肝表面凹凸不平。門脈性肝硬化表現為乏力、厭食、黃疸、血管痣、肝腫大,不易觸及淺表結節,肝功能有主動改變,如轉氨酶升高。
(4)異位血吸蟲病肺血吸蟲病應與支氣管炎、粟粒性肺結核、肺吸蟲病相鑒別。急性腦型血吸蟲病應與日本腦炎相鑒別。慢性腦血吸蟲病應與腦腫瘤和癲癇相鑒別。
應與稻田皮炎相鑒別。稻谷皮炎是由寄生在牛、羊、鴨等動物門靜脈內的動物血吸蟲尾蚴攻擊皮膚引起的,在我國東南、東北、西南各省市多見。宿主排卵入水,孵化出毛蚴,進入脊椎,尾蚴從螺體內逸出。人接觸尾蚴後立即進入皮膚,引起皮炎。皮炎起初表現為紅點,逐漸擴大為紅色丘疹。壹周後,皮疹消退,尾蚴消除,皮損不再發展。
[治療]
(1)支持和對癥治療急性期持續高熱患者,可先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或解熱藥緩解中毒癥狀,降溫。對於慢性和晚期患者,應加強營養,給予高蛋白飲食和多種維生素,並註意貧血的治療。肝硬化有門靜脈高壓時,要加強肝臟治療和外科治療。有其他腸道寄生蟲病的人要驅蟲治療。
(2)致病療法
(1)吡喹酮是吡嗪類化合物,無色無味結晶粉末。微溶於乙醇,不溶於水。它能殺死幼蟲、兒童和成人。口服後易從腸道吸收,約5/2小時血藥濃度達到峰值。肝臟在體內濃度最高,代謝物在24小時內從尿液中排出。目前國內普通片和腸溶片的含藥量分別為0.2 g和0.05g。急性血吸蟲病臨床治療總劑量為1.20mg/kg,兒童為1.40mg/kg,服用4-6天,每日2-3次,治愈率為1.000%。慢性和晚期患者,壹個療程總劑量成人60mg/kg,兒童70mg/kg,分1 ~ 2天服用,每日3次。副作用很少且輕微,包括頭暈、疲勞、出汗和輕度腹痛。該藥具有高效、低毒、療程短的優點,是目前理想的抗血吸蟲病藥物。
(2) nighiocyamine (amoscanate):為橙色粉末,不溶於水。是壹種廣譜驅蟲劑,動物試驗對四種血吸蟲病均有效果。口服後從小腸吸收,最高濃度分布在肝臟。通過膽汁和尿液排出,膽汁排出的部分可重吸收用於肝腸循環。其中壹些可以通過血腦屏障進入腦組織。治療總劑量為7mg/kg,最大劑量不超過350mg,分三等份服用,每晚睡前服用。在治療過程中,宜吃低脂飲食,避免吸煙。適用於血吸蟲病各期,遠期療效達85%。1年末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功能明顯下降的晚期血吸蟲病、精神病史、神經官能癥,婦女孕期或哺乳期不宜使用。器質性心臟病患者慎用。藥物的副作用有頭暈、乏力、眩暈、行走飄忽感、多夢、厭食、惡心、腹瀉、腹痛、肝區疼痛等。少數有四肢麻木、肌肉震顫、眼球震顫、早搏、心律失常等。,停藥壹周後消退。少數患者可能出現黃疸和肝功能改變。偶爾可見a-S-S綜合征。
(3)pararosnailine(雙羥萘酸鹽)是壹種多苯基甲烷紅色染料。能抑制乙酰膽堿酯酶,引起內源性乙酰膽堿積聚,引起吸盤麻痹、昆蟲麻痹、折疊分離和肝臟遷移。對各期血吸蟲病均有較好療效。每片0.1g,每日總量50 ~ 60mg/kg,分三次服用,20或28天為壹療程。遠期療效達90%以上,藥物副作用有頭暈、眼花、視物模糊、乏力、心慌、消化道癥狀。嚴重者可出現全身皮疹、粒細胞缺乏等過敏反應。肝腎功能障礙患者慎用。
(4)呋喃西林和敵百蟲聯合治療:呋喃西林無嗅無味。口服後,呋喃妥因主要從小腸吸收,進入腸系膜上靜脈和門靜脈系統,對日本血吸蟲成蟲和幼蟲均有殺滅作用。由於在上消化道降解,對寄生於腸系膜下靜脈及其分支的蠕蟲作用不大,單獨使用臨床效果較差。敵百蟲抑制膽堿酯酶活性,引起癱瘓和肝轉移,兩種藥物合用有協同作用。療程為10天,每日劑量成人60mg/kg,兒童70mg/kg。成人每天的最大劑量不超過3g。前65,438+0 ~ 2天給予半劑量以減少反應,之後使用全劑量8天。
敵百蟲毒性低,在堿性溶液中易水解成敵敵畏,增加其毒副作用。這兩種藥物的組合有協同作用。呋喃丙胺療程第2-3天,每晚在距肛門10cm處直腸內放置1栓劑,提臀半小時。* * *用三次,蟲卵轉陰率達到90%。敵百蟲每天肌肉註射65,438+000 ~次。
副作用:呋丙胺可引起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便血等胃腸道反應;還可引起肌肉痙攣和神經精神癥狀,上述反應可自行緩解,嚴重者可終止治療。敵百蟲可引起頭暈、頭痛、失眠、多汗、流涎等胃腸道癥狀,經對癥處理後可緩解,不影響繼續治療。個別患者可引起阿斯伯格綜合征,可用阿托品、解磷定等解毒劑治療,可停止敵百蟲治療。對精神病史、神經官能癥、潰瘍、腎炎、肝炎等疾病禁用聯合治療。
其他抗血吸蟲藥物:口服次沒食子酸銻鈉(銻-273)和靜脈註射銻酸鉀。目前已經用的比較少了。
[預後]
[預防]
(1)控制傳染源
1.普查普治在普查的基礎上,人們普遍對血吸蟲病進行治療,既能及時治療病人保護勞動力,又能迅速控制傳染源,防治結合。在我國血吸蟲病流行區,通過多年堅持不懈的防治,患者人數明顯減少,部分地區已消滅血吸蟲病。
參考資料:
/sljk/crb/xxcb.htm